建盏不能有、可以有、必须有的分别是什么?
▼
解惑建窑之:
建盏不能有、可以有、必须有的分别是什么?
文/ 徐子明 ;责编/ 知北游
建盏,大宋的茶器至尊!在汉文化盛极而始衰的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儒雅,大半都浸淫在点茶的片片黑盏中!但到了中国“天下中心”地位被北方狼族的铁蹄碾成齑粉的元代,建盏与国同殇!
千秋烟雨过,沧海复桑田。大中华历经百年屈辱后渐渐走向复兴;建盏,这只涅槃的凤凰,浴火得重生!
因为建窑有800年文化断层,所以,以明朝宫廷藏品清单排序的“五大名窑”没有建窑一个席位;因为有800年文化断层,所以在高古瓷中,人们对建窑曾有的辉煌了解最少!就是今天,建窑文化就如同芳草掩映下的建窑遗址,“犹抱琵琶半遮面”!
现今当地政府和许多传媒,及各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士,已经对建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给予高度重视,但是,建窑文化研究与工艺重建工作才初露端倪,官方标准尚在建立,民间观点众说纷纭!
建盏是一种历史悠久,风格独具的瓷器。品鉴建盏品质的优劣,需要对其作为陶瓷的“共性”和作为开宗立派黑釉窑口的“个性”,有清醒认知。
概括起来,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建盏不能有的,什么是建盏可以有的,什么是建盏必须有的。
建盏作为陶瓷器皿,必须满足陶瓷“共性”上的基本质量要求。
1、不能没烧到应有温度。如釉面刚刚熔化、釉面呈低温生烧色、器物硬度不够等。
2、不能有龟裂,不能发生釉与胎骨因遇热膨胀系数差别太大,导致烧制过程中严重缩釉的状况。
1-2,是建盏作为陶瓷器,必须排除的缺陷,有这类缺点的建盏,属于残次品。
3、脱釉、黏连、起泡、砂眼、变形者,就算呈现奇异景象,一如美女脸上的疤,即使状如牡丹,也还是感觉痛甚于美!
4、建盏干口(口沿玻璃质已流尽)因为釉的流动而难以避免。但不能因难避免而无所谓,干口须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干口程度太过、面积太大的器物,釉面便不够完整,用久后盏口有锈蚀迹象,等而下之!
3-4,属于建盏的瑕疵(不是说干口就算瑕疵,是“干口太过”为瑕疵),不是致命伤,但会影响品相。
此外还有第5-6点,涉及建盏的正统性。若有5、6所言特征,严格上来说就不算“建盏”。
5、宋代建窑没有,属于其他窑口的独门工艺者,如吉州窑的剪纸贴花等,有建盏师傅会用于烧制作品,这个是陶艺师的自由。但这种做法,属于向“邻家”先祖致敬,与宋代建窑文化无关!
6、建盏从诞生之初,就是用来喝茶的,更在宋代被奉为“品茶神器”,天天要用的,且越用越养越好!其质检评价体系须遵守国家生活用瓷质量标准,健康最最重要!
其实国家标准,已经很高,作为瓷器起源国,我国标准甚至高于不少国外的标准。而不少建盏产品,出厂品控还比国家标准更严格。
市面上多数建盏,采取正规胎土烧制,达最优级卫生指标,用来喝茶,益寿延年!
但凡标注“只供观赏”的“伪建盏”,都在玷污建盏的清誉,是“要钱要名但不要命”的主!
如果有人对笔者以上列举的“残、次、伪”建盏情有独钟,那么笔者只能说,完好的建盏是精品,普通的建盏是成品,异形的建盏是“孤品”——建窑人只能感谢大家的博爱了!
有些工艺元素对优质建盏生产来说不是硬指标,有固然好,没有也无妨。
1、手工拉坯。拉坯师傅手艺有高下,不是所有外来师傅手拉之坯都具建盏之韵;开模师傅亦有高手,模具也能压出万种风情!且宋代就有模压、注浆的建窑器物!
2、龙窑柴烧。龙窑柴烧之器深沉内敛,意境悠远,但控温不易,成本极高,佳器难得。
电窑造器用温精准,进退自如,容易达成万千变化。且龙窑柴烧费地耗能,生态环境关乎人类前途命运,此荦荦大者,不可因小失大!
3、器具厚薄。古代点茶用盏,点茶之前要先烤盏,厚盏久热不冷,最为要用;而今喝茶,用盏皆小,如若一味求厚,就成一坨,未必美观。
而今厚盏不烤,些许茶汤倒入迅速变冷,个中不利不言自明。其实,古代建盏,厚胎可达两寸,薄胎不过二厘,一样有类“薄如纸”之器!
4、器类新品。宋代的建盏器类旨在服务于当年“斗茶”的需要(也有近千种造型);而今天的喝茶习惯,与宋时相去甚远。开发新器,服务今人,是建盏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
优质建盏必须具备的要素,有以下几点!
1、铁胎。青砖色(和故宫地面的金砖相近)胎骨,是高古建盏成熟期的唯一选择,也是古法烧造建盏的先决条件;在烧造中,胎体的物质一样参与窑变,不是铁胎难成精品。
2、窑变黑釉。窑变黑釉是建盏命脉之所系,铁系结晶釉在1300℃前后的高温熔融状态下,被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强还原、强氧化双向反应,呈现万千纹样,是真正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3、就地取材。建窑成此功业,得天地之独厚!其他外地黑釉窑场,资源各不相同,为了谋求辉煌,都力图独树一帜。
中华大地的每个高古窑场都历经几百年历史,如果当地资源可以达成如建窑的一般的兔毫、油滴和曜变,几百年间一定会出现。既然没有,就是不能!
厚土眷顾建窑,不要暴殄天物;放纵挥霍,罪莫大焉!
-本篇完-
作者简介
徐子明,水吉人,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做建盏专题收藏研究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