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兄弟与西远区国民进化学校

2018.09.30 金少侠

  一条绵长的披云溪,来自三江源头,沿着木塘公路哗哗流淌。站在村尾一座石拱桥上看塘上村,密密匝匝的村舍一律坐北朝南,背靠群山,面朝溪水,对望青山,沿路而下。几座古旧的黄墙老屋,隐约掩映在九十年代新建的楼房中。公路边,一眼可见金氏祠堂,久经岁月风霜的老墙,被粉刷了一层白。自古这里"屋后层峰蔚秀,堂前一水环玉",是金氏族人气聚风藏的一处胜地,也曾是名扬一个时期的"西远区国民进化学校"旧址。

翻阅《金氏家谱》,透过民国时期的一些档案资料。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金家兄弟办学的故事,如一片黑白老电影,在我眼前清晰重现……

学校创始人金亮,字子韶,生于丁已年(1917)年。父亲是村里的大地主,育有四子。金亮排行老二,十六岁毕业于省立温州中学。好读诗古文辞,留心科学,务及乐理,曾应校刊编辑,历任学生爱国运动之温州学联会干事。三年期满,全省会考时优等毕业。凭着他的成绩与殷实家境,原本可以东渡日本留学,他却毅然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为的是回家办一所学校。三十年代的塘上村,近邻一带没有学校,只有少数村庄有简易私塾,由个把先生带着几个学生读四书五经,乡村几乎一片文盲。此情此景深深刺痛了金亮的心。

民国二十一(1932)年春,在父亲支持下,金氏家族召开族长及理事商议会,买下塘上村尾、土名叫栗树坪的老屋(即年久失修金氏祠堂),以旧翻新,扩建改建成学堂。资金来源是家父与住龙张雨亭打赢官司的赔偿款及部分族人的赞助 。用了一年时间,大功告成。金亮将学校取名为"西远区国民进化学校"。 时任县长何浩然闻讯,大为赞赏,亲笔题赠"乐育英才"匾额一块,祝贺学校创立。此匾至今挂于祠堂内,落款为民国二十二年。

以金亮的办学理念,西远区国民进化学校是新式学校,师资短缺。金亮四处奔走寻找老师。堂弟金石,字铭心,号子谦,毕业于省立处州中学。年龄与堂哥相仿。其秉性谦和,待接有礼,品行端谨。喜运动,体魄雄健,在校期间为各类球类选手,每学期德智体三育均列甲等,获得教育厅奖学金,不但为师长所器重,且被同学敬慕。因是家中独子,深受亲慈钟爱,不忍远离,于是中学毕业后辍学回村。他非常支持堂哥,听说学校老师难找,就自愿担负起了数学教学任务,又因爱好体育,又兼起了体育老师。金亮擅长国文,自己教语文。

办学资金是个大难题,很多村民的生活贫苦拮据,送孩子上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金亮了解到龙泉县城与本地坑口村教会办学校的情况,受到启发。一次次前往天师山(披云山)天师庙联系。天师山天师庙历史悠久,资产雄厚,有庙田近五百亩,庙山一万多亩,收入可观。当时属住龙乡管辖。金亮想方设法与天师庙主事会协商,最终达成协议:除书本费自理外,先生工资和正常教学经费均由庙里承担(定老师为五人,平均每人月工资为稻谷一百斤)。

金亮此义举也深受堂兄金铭的鼎力相助。金铭,又名金春明,字子明。号鑑庵,又号珥貂室主。生于公元一八九八年。塘源村人,离塘上村不到二里路。至今站在塘上村村头,依然可见金铭大屋的气派。其父经营木业起家,广置田宅,为当地最大地主。他先毕业于龙泉县立高等学堂,后就读于杭州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对于中西司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九一六年毕业后,他返回故里,过着读书雅玩,修身养性的日子,时常乐为乡村做些公益善举。西远区国民进化学校创立后,他是金氏那一辈份的兄长,学历与威望都高,于是一致被推任为校长,兼教音乐。后来宝溪撒区建乡,金铭连续两届六年被选为乡长(1934–1942)。也成了龙泉县国民党部第三十七区分部党龄最长的党员之一。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时任县长唐巽泽年轻有为(27岁),推行国民教育制度,凡私塾一律改为国民学校,普遍成立保校(村校)。提出"分保設校为二十九年中心工作之一。西远区国民进化学校实际上就成了塘上村初小。学校教育除了各级小学,还要举办成人班、妇女班,担负着广义的民众教育任务。当时其机构统称"民众教育馆",简称"民教馆"。

金亮深得唐县长器重,先把他选调到小梅区担任民教分管主任。接管半年后,又派他参加省政工人员集训总队受训。受训期间,在一次商讨当前政治会上,金亮的发言极有见地和思想,受到了主教长官奖励。当时正逢台湾革命领袖李友邦先生来浙江参观政治,听到金亮言论,十分看重他的学识。把他派赴永康方岩学习日语。期满回到县里担任县立流动施教团主任(即县立民教馆馆长)。一年后金亮以生病为借口,提出了辞职。

金亮调离时,金石任塘上村初小校长。任职期间,他整顿学校,成绩显著,累得受政府传令嘉奖。后受聘八都岱垟诸中心学校执教,勤守岗位,也为各界所赞许。民国三十二年,二十七岁的他被任为宝溪乡中心学校校长。历届被选为龙泉县国民党党部直属第三十七区分部执委第三区党部监察委员,深受上级党部所信任。努力工作之余,凡地方公益事业,他都极力倡导。

金亮重归故里,被选为宝溪乡副乡长兼宝溪乡第二三四保联立保国民学校校长。创办乡立中心学校。正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战之际,中共龙泉特委曹景垣县长的部队驻扎在仙坛下的高山村,离塘上村很近。他来到村里宣传抗战的时候,金亮积极配合,召集民众聚集在金氏祠堂。戏台上,他们一起慷慨陈词、激情演说抗战事迹,打动了台下不谙世事的村民。两人思想观点颇为相投,金亮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兄长金铭因与共党地下组织接触较多,被密告通"匪"而逃往崇安县(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关押在福建省浦城县监狱三年。金亮异常痛心,民国三十四年,他重修金氏家谱,亲笔为兄长立传入谱。一九四七年,金铭在国民党浦城监狱被害。

解放后,天师山的农田、山林由国家征收、分给佃户。学校更改为龙泉县八都区第二中心小学,老师由国家派遣,经费由国家拨款。西远区国民进化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苗子,大学生两人(浙大与暨大各一名),中专生三人,高中生一人,初师生四人,初中生六人,高小生一片,可谓硕果累累。

由于历史与政治原因,金亮、金石与宝溪乡其他两位重要人物共四人沦为新时代牺牲品,于一九五二年处以枪决,金亮享年三十五岁。

今天,走进金亮祖屋,一半已日渐破败,而门框、门楣、老墙、天井依稀可寻当年摸样。另一小半砖木房,翻建于八十年代,住着金亮七十多岁的唯一儿子,头发花白,干净整洁,谨小慎微,老实讷言。对于父亲枪决的罪名,他似有难言之隐,只说是受人陷害。六岁时,他懵懵懂懂看着父亲毙命;二十二岁时,他清清楚楚看着叔辈们戴着高帽挨批斗……

一所西乡民国最早的学校,掀开三个乡绅才俊的命运。如烟花绽放的明丽,耀眼的光芒猝然寂于飞灰湮灭,无处可觅。他们的无私情怀,令今人汗颜;他们的悲凉结局,也令今人嗟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