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淮安 | 见龙在田
真的,在外来入侵物种里,没有比小龙虾混得更惨的了。
别家入侵者,都赫赫烈烈,繁殖得漫天盖野,让本土物种退三舍地,让治理者无限头疼。唯有学名克氏原鳌虾的小龙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东邻日本来到中国,过了这若干年,不仅没有纵横四海,反而活生生混成了个人工养殖品种,要靠人工的精心养护培育,才能供得上五湖四海的吃客。
谁让盱眙人发现了它太好吃呢?
地处里下河平原的淮安,河网密布,水道纵横。小龙虾本可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自由繁殖,优哉游哉,得其天年,谁知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盱眙人独具慧眼,看中它肉厚嫩弹,开发出十三香椒盐各种吃法,龙虾节一办再办,规模年年升级,小龙虾生生从一道农家土菜登上大雅之堂,冲出江苏走向全国,不,世界。
每年夏天,龙虾正当时,淮安各大小饭店都吃得到龙虾。在大饭店吃龙虾,常是一个九寸大盘,龙虾处理得干干净净,外壳红油发亮,头须凛然。在盘子里齐齐整整码作菊花状或叠成一座红彤彤金字塔,边上缀着紫兰花和欧芹叶的装饰。美貌的服务员妹妹会奉上透明一次性手套,以免弄脏手,还会不时收走骨盘中的虾壳。但吃龙虾这种事情,说到底与斯文不相干,所以要吃得痛快,还是要到在街边大排档。
夏天的工农路是龙虾一条街
淮安的夏天,每日一落傍晚,暑气乍退,蝉鸣初静,差不多每条背街的马路,每个小区的附近,都有龙虾馆开张生意。
大厨绑着毛巾,露天烧一大锅龙虾,老板娘指挥着在人行道上利索地摆出排档桌椅,龙虾的香味一飘,夜色渐深,顾客三五成群地上门了。叫声老板娘,先搬一箱子啤酒,来一盘五香花生盐水毛豆,边上烧烤摊再来点儿烤串儿送过来。
主打当然是龙虾,大钢精盆里热乎着刚出锅的,十三香的来一份,蒜泥的来一份。老板娘笑盈盈送上一次性手套,哎呦,要什么手套哦,就要自己下手剥才痛快。于是握其钳,掀其盖,食其黄,剥其壳,光溜溜一块虾肉,红里裹白,Q生生入口,带着卤汁和龙虾特有的鲜香。方才满足地唔咦一声,又赶紧伸向盆子里那只大的,不然啊,对面那小子下手可快!埋头尽顾着吃呢,面前壳都堆得那么高了!
所以啊,在淮安,所谓朋友,就是和你能一起在路边摊上剥上五斤小龙虾的人,如果还不是,那么,老板,再来五斤。
以上图片转自魅力淮安、淮安旅游、淮食记、淮安网等
中国新闻周刊
用吃小龙虾的方式聚餐
本质是一种复古的社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