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青藏高原的山水田园,这才是打开扎尕那的正确方式
“ 很难有一个地方,当我到达于此,并拿出所有设备开始记录时,突然感到茫然失措和无从下手;想把一切都打包带走,但最后却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属于你。因为当某个事物超越感官并直击心灵时,自己就会丧失掉所有的灵感,你以为自己记录下的,是那里所有的世界,但其实,那只是2D屏幕里的,一段段粗浅的视频和JPEG........
拍得一肚子火也拍不好,所以下午我啥也没干,就在山口做了杯咖啡,躺了半天,一个人,爽!”
9月23日下午,来自我的手机备忘录
以下是我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游历期间拍摄的纪录片《点亮的地平线》完整版34分钟的!没有看过的可以直接点击收看
《点亮的地平线》也是《围城随笔》系列纪录片时长最长的一部记录,前后花了我两个多月来拍摄和整理制作,其中因为牵扯到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农牧习俗,所以在后期,不管是国内国外的历史信息,还是当地农牧林业的相关政策文件,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搜寻和研究——因为这条路,和路上的所见所闻,在我所有的自驾旅行中值得上升到我心里的TOP5。
关于迷恋哥
“徒步西藏迷恋哥”是我从迭部县,前往夏河县的路上遇见的,也是这趟旅途中我有悉心记录的人物之一,毕竟对于直播和主播,其实我和大家一样的好奇。
对于拉着徒步车,一边直播一边徒步到拉萨的这种形式,其实在网上屡见不鲜,“迷恋哥”并不是第一个(据他讲述,光今年夏天出发的徒步主播,他知道的就有300多个),但我观察下来,他可能是嗓门儿最小,而且是最不会“表演”的一个。
“迷恋哥”在做徒步直播以前,曾去影视城做过”群众演员“,按他的话讲,那时候就是为了增粉,才一边去当群众演员,一边搞直播的。
所以他的18W粉丝,大都是那时候累积而来,但到后来因为要完成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所以改为了徒步直播;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改变,粉丝们开始不买账,所以他目前的直播间人气并不那么令人如意。
“我就是不会去炒事情,假装车坏了呀,假装车陷了呀,假装遇到困难了呀....这样很违背...(指他的徒步初心)”当天他这样对我说。
偶尔会有看直播的“粉丝”给他“出谋划策”,比如让他跳一段舞,比如让他找个美女一起走——前者跟自尊有关,显然他不想那么做;后者他也清楚明白,哪个美女又愿意吃这份儿苦?
还比如,让他做完饭后一边大叫,一边把锅往天上扔:“你要这样拍段小视频,官方肯定给推荐上热门,绝对火!“——有个“粉丝”在直播间跟他说。
“迷恋哥”听到后笑了,一是他不傻,因为他觉得有些所谓的“粉丝”啥也不懂,只是一个看客;二是他也舍不得,因为那是他做饭用的锅。
光有流量没有收入,火的是平台,穷的却是自己。
所以当天他在直播间回了一句,让我这个旁观者也倍感舒爽的话:“没问题呀老铁,你给我刷个'穿云箭‘我就扔!来嘛,你给我刷个小礼物!”
回头又跟我说,刷了他也不扔:“好好的一口锅,为什么要浪费掉撒,有毛病嘛不是?!”
他从乌鲁木齐出发到现在已经8个月,同时期的大部分徒步主播,要么已经中途放弃,要么早就走到了拉萨。而迷恋哥之所以绕个大圈,选择冬季前往青藏线,也有他自己的策划,他觉得冬季挑战西藏比别人更有看点。
“其他好多人播着播着就放弃了,不走了,我肯定能坚持下来!”
我问为什么。
“很多搞徒步直播的,虽说是年轻人,但是吃不下这苦!另外好多人可以说是身无分文,是为了赚钱才搞的直播,现在我们这种搞徒步直播的(指内容形式),没以前火了,官方不推荐,他们一看赚不了钱,没人刷礼物,就不做了,简单得很嘛不是?!”
“那为什么你觉得你就能坚持下来?”我问。
“首先,我的梦想就是徒步;其次,这次出来我计划要两年的时间,准备了15个W(指15W的预算)”——“迷恋哥”掰着手指头这样跟我说,眉宇之间表达了自己的倔强和尊严。
“迷恋哥”最后告诉我,他其实是想通过直播聚人气,以后好做做小生意,因为他以前就做得挺不错。
“现在直播间来的粉丝嘛,又不说话,又不互动,免费的小星星(相当于公号的赞吧)也不逑点,也不分享...没意思撒!'
我关掉了相机,笑了:“哈哈,我那里说话的人不少,但点赞转发的人不多,我俩差球不多撒!”
我和“迷恋哥”在甘南分别后,他在青海湖邂逅了一名同样的徒步主播,俩人考虑到冬季徒步青藏线的危险,遂决定结伴而行。我最近一次跟他联系,他们离格尔木还有150KM。
最后,我悉心记录并制作的纪录片,也希望“老铁们”,免费的小星星和转发给我走一波,不然就没意思了撒!
这才是扎尕那的正确打开方式
记得在好多年前,我曾经迷迷糊糊听说过[扎尕那]这个地方,但我那时候心思全在西藏,不仅对整个甘肃不够了解,对甘南就更是一无所知。
直到最近几年,某些网络平台铺天盖的宣传,才让我重新想起这个地方。
但因为所有文宣口径统一,图片内容也大致相同,所以看多了之后,我就觉得好像真的是亲自去了一般,心中的好奇心所剩无几。
至于“人间天堂”,“伊甸园”以及“最后香巴拉”这样的网络用语,我其实也没往心里去,毕竟是景区嘛,你懂的——我这就一普通游客心态啊。
这些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一直持续到我远远看见“扎尕那山”为止:由于落差大,所以现场看上去的那种体量感,确实跟照片和视频里的它有着巨大差距——这是我在疫情之后第一次出远门,所以看啥啥都好。
不得不说,如今的【扎尕那】绝非是“与世隔绝”和“不食人间烟火”;但也绝非摒弃了传统,步入了“商业演绎”的滚滚俗尘之中。
大概就是我在纪录片里说的那个意思——种地依旧是在种地,放牧也依旧是在放牧,只是把原有的“伐木经济”转变成了“旅游经济”。
变了吗?变了!
变了吗?也没变。
【扎尕那】从行政和管理上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扎尕那村】,由上图从近到远四个村民组组成(东洼,业日,达日和代巴),都是自然村;
第二个是【扎尕那景区】,大致就是普通游客要去游览观光的【仙女滩】,【仙女湖】。不过【仙女滩】我倒是没上去,因为要拍那个角度的风光,我直接无人机就飞过去了嘿嘿。
至于【扎尕那村】.....很纯粹,这种纯粹有多纯呢?
它纯粹得只有民宿!
真的,只有民宿的意思就是——连个卖【披肩烧烤,手鼓牛角梳】的商店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KTV,大排档......
你要买土特产?
对不起!你现在就在土特产里面的。
你要在村子里,找块写有红字的大石头趴上面拍照?
对不起!村子里没有,山腰万吨级的巨石倒是不少。
城里那种大酒楼大饭店?
对不起,这里每家都有民宿,而且基本也都能吃到农家饭......这里简直比我去过的贵州万峰林还要纯粹!
拉桑寺正在大兴土木,路况不好,有工程车出入,不建议前往
所以村中人文,粗看之下,基本就是民宿,这一到晚上,也没见有多少人出来闲遛的;
游客这边呢,天气好就出来拍星星,天气不好那就回炕头早点洗洗睡觉。
但细品之下,村中人文却和其余西藏有所不同。
比如:我的重庆话在这里不好使了,你知道的,在西藏基本川话都算是官方语言,一口川话在西藏,嘿嘿!我可以把藏民老乡老乡地喊。但到这里我就迷了,因为他们听不懂,因为这里是甘肃!他们极不流畅的藏式普通话都是一股浓浓的兰银腔。
又比如:因为甘南迭部被夹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而且遍布高山峡谷,垂直气候和植物分布差异明显,这跟贵州那种山地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哦。
所以这里的藏民,3500米以下搞种植:种青稞,种蚕豆,还种萝卜;
3500米以上就放牧,跟青藏高原是一样的;
至于迭部的扎尕那,刚好处在中间的海拔,所以又耕地来又放牧,而且这几年要搞脱贫,搞旅游经济,所以还要开民宿。
记得有天我跟客栈的老板闲聊,问他觉得是放牧种地辛苦,还是开民宿辛苦;老板斩钉截铁的说当然是开民宿操心啊!
也是,毕竟养牛养马赚钱,不听话还能直接抽;但做游客的生意就不行了,得用点心了,可能这对于生性豪放的藏族人来说,约束本性是件特别需要耐心的事情。
但即便是如此,扎尕那当地的民宿服务,也是我在西藏遇见过的,算是做得比较完备成体系的了。至少看上去,村干部应该跟村民们集体培训过,所以缺啥你吼一声,店家会有服务意识。
这一点在西藏的服务行业里,算是比较可贵的一点。
这画是老板侄子挂的,画中女子是锡金末代公主,据说也是王室最美丽的一位公主:贝玛曲吉公主
锡金曾是一个独立王国,后来在印度的侵蚀和鼓动下进行全民投票,王室被废,变为了印度的一个邦。
这里的蕨麻猪很厉害,它们会强吻村儿里最靓的仔
客栈前方的草地上有零零散散的牛和马,每天早上醒来,闯进耳朵的一定是它们脖子上的铜铃声——不得不说,当我还躺在床上时,听着窗外悦耳的阵阵铜铃,完全能够想象得到,窗外那些牛马在吃草时的快乐。
而这每一匹马的性格还不相同,有的怕生,有的却像黏人的猫狗一样,一看到你就要跑过来,强行让你摸它。
“不摸老子,今天你小子就不要想走!”
“好好好,我摸我摸!”
摸得老夫满头是汗,幸亏不收费。
【扎尕那村】是个很普通的村子,没有太过特色和强烈的文化历史。它不像云贵地区少数民族村寨那样,大都遗留着传统手工业的痕迹;也不像大兴安岭地区,到处回荡着沙俄日寇的铁蹄声和知青下乡时的欢声笑语。
这里从前就是个闭塞之地,除了四周的峭壁峰丛,或许唯一可谈的历史,就是业日村的【洛克小屋】。【洛克小屋】其实是【洛克】当年从卓尼县往南穿越迭山,进入扎尕那后,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参观收费,每人十元,这要是放到我不明事理的当年,肯定这槽点就脱口而出;但现在我倒是觉得理所当然,毕竟这屋子主人家还得用,但有了历史也不敢动了,所以获取点收入,补贴一下居住功能的损失,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只是可惜的是,主人家却不会汉语,唯一会说的,就是“听不懂”这三个字。而这栋房子,也算是村子里目前保留得还不错的藏式踏板房之一了。
所以我在扎尕那的那几天,刚好记录下了全村老小收蚕豆的场景,实在是值得庆幸!
毕竟这日子不固定,我事先也无从得知,而且几乎一天的时间他们就抢收完毕了,整个过程相当热闹。
这比看歌舞表演还得劲儿,比在城里扎堆往地铁挤还有原生力。
片中小哥所述的水磨坊,其实我在随后也去过,基本就是沿着上图的小路走到底。
但有两天下雨,路实在难走,都是烂泥。
下到河边,才发现三个水磨坊有个水毁严重,另两个大门紧锁,而且估计也因为夏季时的洪水,水磨坊的引水渠被泥沙堵得严严实实。
这里再往深处走,就是林区了。
我写了【扎尕那】如此多平凡普通的地方,是不是它本身并不值得去一探究竟?
其实恰恰相反!
因为这完全取决于心态,以及你打开【扎尕那】这座石匣子的正确方式!
扎尕那村以及村中密密麻麻的民宿,是整个光盖山区,探索自然景观的大本营;
也就是说,整个扎尕那村是枢纽和补给站,因为扎尕那真正的精华,被藏在了村前村后茂密的森林里,以及这里通向光盖山深处的石门后。
随意找一条沟往里深入,你会发现原来【扎尕那】不是在村中,而是雪藏在这些石灰岩峡谷背后——那里,才是真正的原始森林和桃源秘境。
请个向导再往上走,就是当地人的高山牧场,和洛克当年真正走过的【洮叠古道】东西线。
当然,我在纪录片里自驾的那条”江迭公路“,自然也必须要从扎尕那出发。
所以,【扎尕那村】并不是我要重点停留的地方,它只是我走向”江迭公路“,步入光盖山深处的一块踏板而已。
至于为啥我还在扎尕那停留了那么多天?
其实,还是为了等一个好天气,如果不能等到连续两天的晴天就上山,可能这次的”“,也不会相对那么顺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