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能否慢慢教语文?

温馨提示:本文约1000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写在前面】

整理文件的时候,读到这篇写于2013年的文章,恍然间,快5年了,只不过,这5年,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

慢,是肯定慢不下来了!相反,更为紧张压抑的气氛,弥漫在四周。

欣闻上级部门检查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上课需用PPT,哑然!PPT,很多时候仅仅是快速的板书,只不过加快了教学的速度而已,至于其他的作用,实在寥寥,正如煤的形成,结果仅有一小块。

又想到去年与某网络教育公司老总闲聊,谈起语文教学与CR技术的运用,老总说,科技时代网络时代,还捧着书本拿着粉笔,咿呀咿呀讲个不停,谁愿意听呢?不如,利用先进的C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

说白了,还是缺乏欣赏的耐性,所以,一切都要直观——简单粗暴——直截了当;说白了,还是追求快速高效,恨不得一下子就掏出文章的心,扒下文章的皮,让它们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可是,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孕妇般的静默”的奇妙的体验,估计是无福消受的了。

再录旧文,见笑于方家。

【正文】

前些日子,读王栋生老师主编的书《一盏一盏的灯》,读到南京师大附中张小兵老师的文章《不一样的“阿慢”》,记住了一个做什么都很慢的外号叫“阿慢”的学生,也记住了他的一句话,一首歌。

一句话是:心急火燎只能泯灭兴趣,顺其自然才是正道,学习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一首歌是:台湾校园民谣《蜗牛与黄鹂鸟》。

十多年后,“阿慢”博士毕业,获得四项专利,到材料研究所工作了。眼前的“阿慢”,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学术上,早就超过了当年的很多“限时练习”做得快、高考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这个“阿慢”其实并不慢啊。

自然地想起了语文教学的现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切都讲究速成,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诸如《90秒征服高考作文》之类的教辅书籍,讲台上坐满了宣扬“迅速提高语文成绩”“快速提高阅读能力”的各色高考专家高考名师……仿佛,不讲究快速,不讲求效率,就不能适应当前的语文教学,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教学安排也是快如闪电!

高中三年六个学期,每个学期两个学段,要教授两册人教版教材,共计文章约30篇,还不包括两个单元的“写作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每个学期约有80节语文课,除去写作文小测试等,真正用于教授文章的课时不足60节,即使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自读部分文章,教师的教学课时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以教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为例,重点教授的文章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等,要在两个月的时间约用不到30个课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必须快快地教,选择重要的部分教,语文教师不得不疲于奔命!哪有闲暇去考虑教学的高质量,哪有闲情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社会的期待也是心急火燎!

家长们咨询语文老师,大多是苦寻快速提高成绩的良方,少有人甚至是没有人希望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有家长甚至向语文老师诉苦,因为自己的孩子太喜欢阅读文学书籍,以至于耽误了太多时间,希望语文老师多“教育”学生少看一点书,多花一点时间去做习题。

“慢慢”教语文,是何等的奢求!

可是,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明白,语文教学是快不得的。

前几年,听一位来自台湾的语文老师说,她教《烛之武退秦师》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她说,教《烛之武退秦师》要讲一讲背景,要讲一讲《左传》,只有这样,才能讲透《烛之武退秦师》的妙处。我不敢确信台湾的教师是否都这样教,但听了她的一堂课,确实都在慢慢地与学生一同品悟古文的韵味,回味古老的历史,单讲“秦晋之好”,就花了20多分钟。依照我们现在的评课标准与取向,这老师旁逸斜出的太多,已经不是上语文课了,又越俎代庖了!

可我又想,如果不讲一讲历史,学生能否理解烛之武的所做所为?能否理解为什么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可劝退强大的秦军?能否理解“夜缒而出”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学生听完语文课,只知道什么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烘托,而对于我们的古老文化知之甚少,我想这也许违背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初衷。

教授现当代的文章,也不必心急火燎。

比如讲鲁迅的文章。世人皆巴不得把鲁迅文章驱逐出中学语文教材,学生如此,很多教师也如此。可是,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语文教师好好地读一读鲁迅,讲一讲鲁迅!鲁迅文章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再如讲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如果不跟学生讲一讲文革,学生怎么会理解“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学生怎么会理解为什么一只可爱的友好的小狗最终会被自己的主人送上解剖台?

这一切,都需要慢慢来!

阅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明白那些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而是通过阅读,了解人的心灵,感触社会的脉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完全是让学生学会写类似的文章,而是让他们了解他们所不知道的人,所不知道的事,所不知道的世界,从而产生共鸣或者引发思考,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希望成为写作者。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一幅优游的图景,是那样令人神往!

犹记得中学时期的一位老先生,脚穿拖鞋,身著背心,摇着蒲扇,慢条斯理地读:“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歌词用在语文教学上,恰切不过。

2013年初稿

2017年修改

感谢您的关注!

(0)

相关推荐

  • 推荐一位语文教研员的文字

    推荐一位语文教研员的文字 渐新堂 当年我在乐山一中教语文 网上留心--跟有pei 先生的两则通信(有删节) 刘有培 1 你谈到的整天陷入班主任事务,而未能深入钻研教材,这一点,我是非常理解的.我也在一 ...

  • 兴趣—学习语文的敲门砖

    汉语,是祖国的语言,学生从出生到现在都在说,并不陌生.应该说对其是有感情的,而且感情不浅.但为何好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是汉语很艰涩?还是他们觉得语文容易,天天在说,不值得下功夫?经自 ...

  • 让语文课回归语文

    语文课改在熙熙攘攘中走过了十多个春秋,在这片教改的热土上,各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尽管名称各不相同,实质却都体现了合作探究的内核.在这当中自然免不了要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一番,以 ...

  • 李展飞——《教师,应该有不妥协的精神》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要来了. 今晚的这个题目,想写点关于教育界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不了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怎么个事的,建议百度百科一下.当年有李大钊与胡适的论战,在教育界,则一直有一 ...

  •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不拘一格教语文》读后感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不拘一格教语文》读后感悟

  • 胡盼:慢慢走,慢慢教

    读说写改 语文,语文,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和文字的运用.如何把语言和文字运用好呢?如何带领一群不会运用或者说不大懂得如何运用的孩子来运用呢?如何让运用的过程变得充实呢?窃以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对于语言 ...

  • 没有了ppt,便不会教语文了吗?

    离开了多媒体ppt,自己便不会教语文了. 多少次,我有许多想对学生讲,想要跟他们分享的东西,却囿于课件,不得已戛然而止. 多媒体似乎给了教师很多便利,上课的时候又感觉被捆住了手脚,放不开.公开课是这样 ...

  • 当校长,教语文兼班主任;当局长,依然坚持上课,魏书生有多牛?

    魏书生,可以说教育领域的一名传奇人物:当老师的时候他是一名有口皆碑的好老师,当校长的时候,他教两个班级的语文兼两个班级的班主任一职,就算后来他当了教育局局长,他依然坚持带班上课.那么,这位传说中的魏书 ...

  • 四种思考方式,教你拆解“情绪地雷”

    现代人的职场生活总是充满压力:如影随形的"KPI考核".35岁的年龄焦虑.一个挑剔的上司.一个不能吃亏的下属--生活已然不易,却总有人来触及我们的情绪底线,让我们游走在崩溃的边缘. ...

  • 我的跨界成长(4):唱着京戏教语文

    袁生慧 小语界我最喜欢于永正老师,喜欢他天然质朴.真水无香的教学风格,更喜欢他讲至兴奋处,手舞足蹈,兰花指一捏,张口即来:"受逼迫去捡柴泪如雨下,病撅撅身无力难以挣扎--"遂有人冠 ...

  • 我的跨界成长(6):悟读园林教语文

    孙晋诺 我喜欢苏州文化,便给学生开了一门选修课"阅读苏州",并细分为"阅读园林""阅读小桥""阅读小巷"三个部分.这样的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1)

    今天开始学习少阴方剂了,个人是比较喜欢学方剂,毕竟这是实战部分,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 11.2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 ...

  • 【课后反思】【424】学教语文,学做语文教师——名师培训初语组第三次导师入站听课随感

    匆匆忙五月走到了尾声,又到了初中语文学员们与付华导师相约的日子,不知从何时开始,似乎早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莫要多言,更无需在意形式. 第一天上午李静老师<走进修辞王国>带领我们一起学习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