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品戏之燃情牡丹

推荐语

  “能为红楼一醉也算是一大幸事了。”

在《红楼梦》中被经常提到的戏曲除《西厢记》之外,还有一部《牡丹亭》。如果把《西厢记》比做山谷间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散发着脉脉温情,是她让宝玉找到了向黛玉表达爱意的途径;那么《牡丹亭》则更象一炬来自天国的烈火,点燃了熊熊火焰,是她让黛玉开始理解并向往挚烈的爱情。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太守千金杜丽娘因在梦中遇到一位叫柳梦梅的书生而心生爱恋,以致相思成病最终丧命,后来柳梦梅将杜丽娘的坟墓掘开使她复活,最终两人结成连理。在《红楼梦》中,有时安排此剧的折子戏,如第11回在贾敬寿辰宴会上凤姐点的《还魂》;有时借此剧暗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第23回中令黛玉“心涌神痴,眼中落泪”的那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有时是在酒令中引用此剧的唱词,如第40回黛玉行令时说的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有时是借剧中的故事猜谜打趣,如第51回宝琴写的那首“梅花观怀古”诗谜……这些关于《牡丹亭》的描写,最值得注意的是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和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两回。

黛玉在和宝玉共读西厢之后,偶尔路过梨香院,听到里面有女孩子正在唱戏,她本来对戏文并不感兴趣,不想初听时竟觉得“十分感慨缠绵”,才明白原来戏文中也有好文章;留步细听时,又“不觉点头自叹”;侧耳倾听时,“不觉心动神摇”,最后竟“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禁不住“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里作者通过黛玉在听曲时神态和心态的变化,揭示了她感情逐渐深化的过程,虽是淡淡几笔,却内涵丰富层次分明,典型地概括了青春少女情窦初开时的复杂心理。

林黛玉和杜丽娘同为名门闺秀,终日深居闺中,青春的微风偶尔触动心弦,情感的世界便起骤起波澜。无怪乎黛玉听到杜丽娘游园时唱的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不禁心为所动;接下来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则将旋开即败的春花和无情逝去的时间相对比,深深地刺痛了黛玉那颗敏感的心灵,使她旋即想到了唐代诗人崔涂在《春夕》中那句著名的“水流花谢两无情”,想到了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中的那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想到了《西厢记》中莺莺唱的那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这如闪电般滑过的三个联想彼此之间看似联系不大,仔细揣摩却也暗藏深意:它们从简单纯粹的互相对比,到两相无情的无可奈何,再到天上人间的难言沉痛,直至郁郁纷纷的万种愁怨,这其中有黛玉对自由人生的无限向往,对纯真爱情的热切渴望,也有封建礼法给予她的万钧重压,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销骨流言,其中滋味又怎是万种可以概括?所以怀着万千心事的黛玉不禁“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红楼梦中关于《牡丹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情节出现在薛宝琴新编怀古诗一回。宝琴编了十首怀古诗来打十样俗物,最后一首便是“梅花观怀古”(梅花观是杜家为守护杜丽娘的坟墓而修建的一座道观)。关于这首诗的谜底众说不一,护花主人在《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中认为是纨扇,笔者认为较为合适。首句“不在梅边在柳边”暗示了纨扇使用的时节不在梅花开放的寒冬,而是在绿柳飘拂的炎夏;次句“个中谁拾画婵娟”描述了扇上画的如月中嫦娥一样美丽的佳人;三句“团圆莫忆春香到”指纨扇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末句“一别西风又一年”则说明这首诗所写的是秋日的纨扇,也是无用的、寂寞的、被闲置的纨扇。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首诗又涉及到《牡丹亭》中的三个情节,即:写真、拾画和圆驾,以原剧来解也通。首句暗隐剧中男主角柳梦梅的名字,二句是写杜丽娘天生丽质却不被赏识的哀怨,三四句则是说:不必再去回忆那个初次相会的春天,自秋天的西风起时分别又过去了一年。杜丽娘和柳梦梅初会于春季,而杜丽娘死于中秋之夜,她的丫环又叫春香,这里有语带双关之意。

不难看出,诗中的丽娘是相思的丽娘。也有许多专家认为这首诗是咏黛玉的,那么全诗又可以这样理解:钗黛相比,宝钗象是温柔可亲的垂柳,黛玉则更象是傲雪独立的寒梅,首句说明了宝黛爱情最终破灭,宝玉最终和宝钗结成了夫妻;次句则说的是黛玉的自况:没有了宝玉的爱情,又有谁能识得自己的心意,有谁能欣赏自己孤傲的才情?三四句则是在嗟叹:在宝玉婚后有谁还去回忆那个春日里共读西厢初述衷情的春日,而自从在那个秋日逝去之后我的魂魄却在西风中又独自伤心悲叹了整整一年!被闲置的纨扇、离魂的丽娘、泪尽的黛玉,这三个形象层层递进,逼人反思,又怎不令人扼嗟叹,悲从中来!如果说黛玉初听时燃起了她心中爱的圣火,那么到这里则让她看到了大火燃尽之后的凄凉。

在这里,作者用他炉火纯青的笔法将曲文合一,即让戏曲为小说添加了色彩,又让小说给戏曲增添了内涵,使他们水乳交融地合在一起,最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也许是《红楼梦》的魅力之一吧。

◎本文由中财论坛会员凌云昕原创。

◎图片来自中财论坛会员光.影计酬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