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读中国历史008:舜,仁孝典范
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
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朋友们,大家好!
前面我们介绍了五帝中的四位,今天我们介绍最后一位,舜。舜的故事比较具有传奇色彩
舜帝姓姚,有虞氏,名叫重华,字都君,是轩辕黄帝九世孙。人们说的大舜、姚重华、虞舜都是他。传说舜帝的眼睛是双瞳孔,所以叫重华。
舜出身寒微,虽然是帝王的后代,但世代是庶人。史记里说他“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他的父亲叫瞽叟,是个盲人,大家注意这个瞽字,就是上面一个鼓乐的鼓,下面一个表示眼睛的目字,字本身的意思是虽然有眼珠,但是瞎。
舜的亲生母亲早死,他父亲瞽叟又娶了个老婆,生了个儿子叫象(就是舜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父亲心术不正,继母嚣张跋扈,弟弟桀骜不驯,这三个人总想杀他。
有一天父亲瞽叟让他到粮仓顶上涂泥,干活时候把梯子撤走,然后在下面放火。舜在粮仓顶上没有办法,后来急中生智,用两个斗笠撑着像降落伞一样,保护自己从上面跳下来逃走了。
还有一次,瞽叟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悄悄挖了一个通向外面的通道。当舜挖到深处的时候,瞽叟和象一起用土把井口填实,想要害他。舜就从隐蔽的通道逃走了。瞽叟和象以为得逞了,象说这个主意是他想的,跟父母分财产时说要舜的妻子(就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还有舜的琴(应该是祭祀用的,象征一定的权利),牛羊和粮食都归父母。然后象跑到舜的居室得意的弹琴,这时候舜回来了。象看到舜安然回来大惊失色,连忙说“我思念你,伤心难过的弹琴呢”。
尽管经过这两件差点丢命的事,但舜依然侍奉瞽叟,友爱兄弟,而且更加勤勉。甚至在登上帝位后依然对父亲很恭顺,还封弟弟象为诸侯。
这些听起来相当不可思议,相当的扯,但《史记》里确实就是这么写的。
舜二十岁的时候,就以“孝”被人传颂。三十岁时候被推荐给尧,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考察他治理家庭的情况,结果尧的女儿不敢凭借高贵出身而傲慢跋扈,跟随舜学习的尧的九个儿子也都更加纯朴厚道了。
舜无论是从事耕种、捕鱼,制陶,经商等,都会以自己的良好品德影响人,达到人心向善,百业兴旺的效果。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农人们都不会争田界;在雷泽捕鱼,渔人们都互让有利的位置;在黄河边上制做陶器,结果那里的出产都不会粗制滥造。他天生就是品格高尚的领袖,大家都很爱戴他,愿意追随他,所以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就会形成村落,两年变成城镇,三年就发展成都市。
至于舜做了天子之后,他的执政功绩主要有两个:
一是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他采取一系列重大政治行动,励精图治的举措,治理国家取得了成效。他执政后,修订完善历法,举行祭祀活动,考察民情,召见诸侯,明定赏罚,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另外还广开言路,实行政治改革,分派各种职能,任命十二州长官评论天子德行。明确手下大臣和百官的职责,并且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考察三次后,按照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另外还制定了音律、长度、容积、重量标准,颁行五种爵位的礼仪以及祭祀的礼仪。
二是选贤任能,惩治恶人。
颛顼的后裔高阳氏有8个才子,社会威望很高,被称作“八恺”,帝喾的后裔高辛氏也有8个才子,被称作“八元”。这十六个人的后代都很有美德,社会声望非常高,尧在位的时候没能任用他们。舜举用八恺的后代,让他们主持有关土地方面的事务,他们都完成得井然有序。举用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在四方布施五典教诲(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结果布施之后不但中原地区的部族,就连边远地区的部族也一心向往中原的教化。
当时人们把共工、讙兜、三苗和鲧称为“四凶”。尧在位时,并没有惩治他们。舜在做代理天子的时候,就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使其与北狄融合;将讙兜驱赶到崇山,使其与南蛮融合;将三苗迁徙到三危,使其与西戎融合;将鲧放逐到羽山,使其与东夷融合——这就是所谓四凶服罪天下臣服。
这些举措,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当然我们也看出他比较严苛。
舜二十岁凭借孝行闻名天下,三十岁时候被尧任用,五十岁时候代理天子,六十一岁正式登上帝位。在位三十九年后,在巡视南方苍梧的时候去世,安葬在九嶷山(湖南零陵)。
舜在去世前十七年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儿子商均不成器,确定了禹作为继承人。去世后,三年丧期结束时,禹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像舜让尧的儿子一样。但同样,诸侯信服禹,而不信服商均,这样禹才登上天子之位。
舜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我们要知道,舜最让人印象深刻不是他的执政功绩,而是他的孝道。《史记》里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极力推崇舜的孝行,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认为他具备符合儒家伦理的完美人格,被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
好了朋友们,我们这一期我们就先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