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鲁迅家门前的两棵枣树
易中天曾谈及鲁迅作品中的一个句子: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听众嬉笑者不少,我也在偷笑——鲁迅写的,能不好笑吗?
高三上学期教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这一周学习萧红所作《回忆鲁迅先生》,改编入教材时名为《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诚如“阅读提示”所言:“萧红与鲁迅先生有很深的交往,萧红对读者的吸引力不但在其朴素优美的文字,更在于她作为女性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而又深情的体悟。这篇作品与一般传记不同……作者并没有完整地展示鲁迅先生的一生,而是捕捉了许多鲁迅生活的细节……突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这是萧红心目中的鲁迅,也是真实的鲁迅。原来,深刻的社会批判者鲁迅,他的另一面是这样的平和。”
想起自己一直在做的一件事,给每届高一学生上鲁迅先生的作品的时候,都会调查一下:其一,喜欢鲁迅的学生有多少;其二,对鲁迅的了解有多少。调查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喜欢鲁迅的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对鲁迅的了解日益概念化。
想起压在鲁迅头上的三顶大帽子——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想起鲁迅塑像前的烫金的三个大字——民族魂,我便知道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学生能读到《回忆鲁迅先生》,实在是一种幸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化”“人情味十足”,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摘要介绍给学生。
【鲁迅逸事】
1、鲁迅不修边幅,懒得理发,而且往往一忙起来数月不理。朋友们开他玩笑:“豫才,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他,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来理发,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做,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 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2、鲁迅辞厦门大学教授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前,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为鲁迅饯行,宴席上有资本家在座。林说:“厦大是私立大学,谁出了钱,谁便可以说话。”鲁迅从袋里掏出一个铜板说:“我捐给厦大一个铜板,我要说话。”林闻之语塞。
……
以上未必经得起考证,但作为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似乎也未尝不可。
学生们静静地听着,有时候爆发出笑声,也许,他们才知道鲁迅先生居然也有如此平常的一面。我想,他们也许会明白另一个更重要的道理——不宜把人概念化。现实往往相反,比如一个人曾经盗窃,但凡遇到偷盗事件,我们首先怀疑他;比如一个人曾让上级难堪过,那么他做的很多的事情似乎很难再让上级赏识。
后来,又说到鲁迅先生对于公园的定义:“公园的样子我知道的……一进门分做两条路,一条通左边,一条通右边,沿着路种着点柳树什么的,树下摆几张长椅子,再远一点儿有个水池子。”公园之于鲁迅,是何等的程式化,所以鲁迅先生不逛公园。(不知道与许广平先生是否同游过?)现实中的公园似乎也正如此。
然后就谈到鲁迅的《秋夜》里的句子:“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学生们会心地微笑,那意思很明白:老师,鲁迅的这句话实在有点无趣,可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硬是引申出很多的内涵,还让我们欣赏这句话的美感,美感似乎是没有的,“霉感”倒是不少。
我说:“也许,仿例造几个句子,你会发现,看似无趣的句子似乎真的有别样的内涵。”于是随便造了几个:我家书架上有两本书,一本是鲁迅的,另一本也是鲁迅的;我只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男的,另一个也是男的;我的相册里藏着两张照片,一张是爸爸的,另一张也是爸爸的……第一句足以显示对鲁迅作品的喜爱,第二句足见内心的些许落寞,第三句足以突出对爸爸的思念。
因为是鲁迅写的,所以我们不太认可那所谓的深刻内涵。
鲁迅家门前的两棵枣树,是否阻挡了我们亲近鲁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