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宕昌国拾零 娄炳成

地处我国大西北内陆腹地、岷江沿岸的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不仅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国家五A级森林公园官鹅沟、当地盛产的大宗中药材当归红芪交易中心而闻名于世,也是全国唯一保留至今的集宕昌羌、宕昌国、宕昌城之民族名、古国名、城池名为三位一体的人文荟萃之地。羌水悠悠,奔流不息,见证了勤劳勇敢的宕昌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所谱写的历史华章。

在今宕昌城关镇西侧高出岷江江面50米的黄土台地上,有一座古城堡。1987年考古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确认这里就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羌水“东南流迳宕昌城东”的古宕昌国都城。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北魏朝廷确认梁懃之孙梁弥忽为宕昌王,使“宕昌国”成为北魏的附属国,至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宕昌国”被北周攻灭,有记载的时间为142年,共传9代12主。《北史·宕昌传》记载,当时的宕昌国所辖之地“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藉)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人二万余落(户)。”其人口已达10万余众。

在中华5000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偏踞大西北陇南一隅的“宕昌国”地方政权仅存142年,的确非常短暂,但伴随着这个羌人立国、建立地方政权的历史大事件的发生,1600年以来,给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文物考古、历史演变、文化传承、民族融合、民俗沿袭等等诸多理不清的头绪、说不完的话题,使得许多历史考古工作者、民族民俗专家、文史专家、民间文史研究爱好者,反复发掘钩沉,认真研究探讨,直到今天依然还是一个大致轮廓和总体脉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许多模糊需要厘清,许多认知需要深化。

笔者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曾经在宕昌县生活过10年,可以说是喝岷江水长大的。因而,对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具有很深的感情,有着长期离开故土般的乡愁心结。所以在退休之后,有意识地翻阅有关宕昌的历史古籍,关注有关宕昌历史文化沿革传承的学术文献资料、研究成果,激发了也来参与研究探讨的极大兴趣。四年来,笔者陆续写了数篇有关宕昌地名、民俗和物产方面的探讨性文章,现将其中的要义部分整理出来,以求教于文史专家。首先申明,笔者只是一个文学创作者,研究陇南地方文史仅为业余爱好,难免贻笑大方。

 一、古“羌水”的地理范围

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三十二·羌水》篇曰:“羌水出羌中参狼谷。 彼俗谓之天池白水矣。《地理志》曰:出陇西羌道。东南流迳宕昌城东,西北云天池五百馀里。羌水又东南,迳宕昌婆川城东而东南注。昔姜维之寇陇右也,闻钟会入汉中,引还,知雍州刺史诸葛绪屯桥头,从孔函谷将出北道。绪邀之此路,维更从北道渡桥头,入剑阁,绪追之不及。羌水又东南,阳部水注之。水发东北阳部溪,西南迳安民戍,又西南注羌水,又东南迳武阶城西南,又东南迳葭芦城西,羊汤水入焉。水出西北阴平北界汤溪,东南迳北部城北,又东南迳五部城南,东南右合妾水傍西南出,即水源所发也。羌水又迳葭芦城南,又迳馀城南,又东南左会五部水。水有二源,出南北五部溪,西南流合为一水,屈而东南注羌水。羌水又东南流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县故城九十里。东南至广魏白水县,与汉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南至垫江县,东南入于江。”

从上述“弯弯绕”、表述极为繁琐的记载来看,西晋时,将整条白龙江都称作“羌水”,其中包括岷江、白龙江、白水江、羊汤河、让水河等。岷江是白龙江的主要支流之一,至两河口注人白龙江,全长100多公里,流域面积223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7亿立方米。它曾名白龙江,乾江,何以叫乾江不可考;但何以又叫白龙江,却颇令人疑惑。发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郎木寺的白龙江,历史上曾名桓水、羌水、白水。《尚书·禹贡》说:“西倾因桓是来。”西倾即西倾山,桓即桓水。南北朝时,又称垫江(今嘉陵江)源,至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东两河口合支流古羌水(岷江)后,又称羌水。唐时,全流均称羌水。把白龙江叫作“白水”也颇令人疑惑,因为从四川九寨沟发源、流经陇南文县、与白龙江会合后到汇入嘉陵江之前的那条江,才叫作“白水”,与甘肃文县毗邻的四川青川县有白水镇(古白水关所在地),便因此得名。《三国志》里记载的姜维在白水带兵屯垦,就是在这里。

综上所述,历史上被称作“羌水”的江河至少有三条,或者更多,包括了白龙江、白水江两条干流和岷江等许多支流,这就给历史上“古羌水”的实际地理位置造成了混乱,也给研究宕昌羌民族的发源地带来了不便。笔者认为,从郦道元《水经注》关于“羌水”发源及其流向的叙述来看,西晋以前的古“羌水”指的就是以宕昌县南河镇高桥村南河北河为主要支流交汇的宕昌河(岷江);其他江河被统称为“羌水”,是依据宕昌国消亡之后羌民族逐渐南移迁徙定居的诸多江河流域,而形成的非常宽泛的地理名称。

 二、古“参狼谷”所处的地域

郦道元说“羌水出羌中参狼谷”,可以印证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它阐述秦朝的疆域时说“西至临洮羌中”,当时的“临洮”治所在现今的定西市岷县。那么,“羌中”的实际地理位置又在岷县的哪个方位呢?

岷州历史沿革中说,“羌中”即今甘南(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全境),但甘南是个较大的地名,确切地说,“羌中”应该是在今甘南境内。有人考证,说古羌中在今甘南碌曲县,实际上也是泛指。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碌曲县与迭部县、临潭县交叉接壤,迭部县、临潭县又与定西市的岷县、陇南市的宕昌县交叉接壤。所以,历史上的古羌中应该是泛指包括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碌曲、迭部、临潭的东南一带地域。

那么,参狼谷又在哪里呢?

两汉期间,古羌水流域的主要地区包括现在宕昌县的阿坞、哈达铺、金木、牛家、庞家、木耳、南河、何家堡、大舍、理川、八力等乡镇,都属于历史地理上的参狼谷所在地。生活在这里的“参狼羌”,确切的说应该是“参狼谷诸羌”,因为汉代参狼谷中还生活着昌氏羌人大部落,宕昌牛家乡拖藏村汉代古墓葬群遗址中出土的灰陶罐上刻写着“昌”字,是汉代昌氏部落姓氏的实物遗存,充分证实了汉代参狼谷中存在着昌氏羌人部落;同时还存在着梁氏领导的部分流迁进入的抱罕罕羌,以及种存羌、烧党羌、先零羌等。

2013年田野考察发现参狼谷地带的八力庄村不但有古人类生活生产的遗址,而且还有大量的战国与两汉时期的古墓葬出现,和古遗址、古墓葬相对应的有战汉军营,俗称“营盘”;理川地区战汉古墓群、古城堡;南河乡寺卜寨村战汉墓葬群、占地20余亩的古城堡;南河乡前贯战汉墓葬群、古城堡;何家堡乡吾族村战汉古墓群、古城堡;该乡瓦藏坪战国墓葬群,在瓦藏坪古墓群中发现了五座陪葬大量羊头骨的墓葬,均为西戎墓葬;城关镇官鹅村官鹅大山连片的战国西戎墓,同样出土了大量的陪葬羊头骨,并且建筑有规模较大的古城池;将台乡下巴山村和邻近七个村庄均连片分布着大量的战汉古墓群,在下巴山古墓群中一座墓中就出土了20匹马头骨陪葬品;城关地区的曹家山、高庙山分布着大量的战汉墓葬群,并建有规模很大的古城堡。

另据《岷州志》卷十记载:“宕昌众多人口为番民”,番族有:“哈达铺寨、脚力铺寨、高桥寨、白杨寨、宕昌寨、新城子寨、干江头寨、占藏寨、帕石寨、师卜寨、何家铺寨、白水川寨”等;汉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前,宕昌羌又叫参狼羌。以此来印证,参狼谷应该在宕昌县的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古宕昌国的疆域则包括陇南市宕昌县全境和定西市岷县东南一部分,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舟曲县东南的一部分,以及陇南市礼县、西和县的西南、武都区的西北一部分。

大约在秦献公时,从湟水流域南迁的羌人定居宕昌参狼谷。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在今宕昌、舟曲一带设羌道,属陇西郡。秦人在这里设道,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是秦人认为,宕昌参狼羌势力足以能够自己管理自己。二是对宕昌参狼羌的巩固和壮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宕昌由此脱颖而出,成为地方政权中心。

 三、“宕昌”的“宕”字读音问题

《魏书·宕昌传》《南齐书·河南氐羌》《元和郡县图志》《魏书·列传·氐吐谷浑宕昌高昌》(卷一百零一)等史籍,对宕昌这个地名的汉字表述共有两种,分别是“宕昌”和“石昌”。汉字“宕”的原始读音是“dang”(荡音);汉字“石”的原始读音是“shi”(实音),亦读作“dan”(旦音,量词)。从造字法来看,“宕”从“宀”(部首),其读音就应该从“石”(旦音)。

宕昌的“宕”这个汉字,其原始读音“dang”(荡音),为第一种读音;“tan”(碳音)是宕昌本土居民延续至今的口语读音,为第二种读音;“dan”(旦音)是“石”这个史书中另类汉字表述的读音,为第三种读音;笔者少年时代在宕昌生活时,还曾经听到过当地藏民(羌族后裔)的第四种读音,即将“宕”读作“tang”(汤音)。

仔细辨析,上述第一种读音与第四种读音,是韵母相同,声母相异;第二种读音与第三种读音,也是韵母相同,声母相异。笔者思考,之所以出现四种读音,极有可能是将古羌语音译为汉语时,因汉语方言的不同语音造成了注音时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古羌语的读音只是这四种读音中的一个,由于汉语方言语音的复杂性,造成了音译时的大致相同,而非绝对一致。譬如,俄罗斯的首都名称在俄语里的发音是“摩西嘎”,而音译成汉语却变成了“莫斯科”,与原读音只是大致相似,而非绝对相同。

2014年2月17日,甘肃省县名“宕昌”审音论证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论证会由民政部委托中国地名学会主办,民族历史专家孙宏开、民族语言专家黄行、语言文字专家厉兵、方言专家李蓝等11位专家一致同意,将“宕”字的“tàn”音在常用字典词典等汉字工具书中注音予以认可,将“宕”字定为多音字,读“dàng”时与原来注释相同,读“tàn”时注释为“宕昌(tànchng),甘肃省县名”。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汉字中增加了一个多音字。中国地名学会副会长商伟凡说,“这是四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首次对县级行政机构名称进行审音定名”。“宕”字,读音为(tàn),意为百姓安居乐业,引为政权稳固之意。

通过这次审音论证会的权威论证,将“宕昌”的“宕”字读音认定为(tàn),使宕昌本土居民延续至今的口语读音成为统一的书面规范表述,解决了1600年来“宕昌”的“宕”字读音混杂、争论不休的地名学术研讨问题。

 四、“宕昌”地名的由来

历史上,“宕昌”这个地名的形成大致有五种说法:“古羌语说”、“羌王名字说”、“因山得名说”、“族名演变说”、“宕字本义说”。笔者认为,除了第一种说法之外,其他四种说法都不能令人信服。试做辨析如下:

(一)“羌王名字说”难以采信

《魏书·宕昌传》载:“(羌人)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既其一也。”这说明宕昌羌和其他羌人一样,其“种”或“姓”即部落集团,是由许多部落组成的。正如《南齐书·河南氐羌》中言:“宕昌羌种也,各有酋豪。”宕昌羌人政权,可理解为形成了独立自主地处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维护领地及根本利益,并有一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组织等内容的统治集团,表现为部落联盟的建立,并以出现统率诸部的“王”为标志。《魏书·宕昌传》载:“有梁懃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懃孙弥忽,太武初,遣子弥黄奉表求内附。”公元424年,世袭宕昌王梁弥忽派儿子梁弥黄到北魏,向太武帝拓拨请示承认王位,并建立从属关系。太武帝为了边疆的安宁,予以了承认,并派使者拜梁弥忽为宕昌王,赐其子为甘松候。自此,宕昌国正式被北朝政权所承认。从上述文献来看,历史上只有宕昌羌人首领自己称王,或被其所附属的“上国”拜封为“宕昌王”的记载,并没有某个成为羌人之王的首领名字叫作“宕昌”的记载。因此,持“羌王名字说”,只是一种猜测,难以采信。

(二)“山名说”不能成立

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说:宕州“因宕昌山为名也。”《元和郡县图志》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李吉甫系今河北赞皇人,不知这位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其“因宕昌山为名”的说法源于何处,有何根据?常识告诉我们,一座山一旦得名,是不会轻易更改的。倘若宕昌果真是因山名而得地名,就应该有叫作“宕昌”的山存在,但各史书和地方志均无“宕昌山”之名;笔者从小学到高中,曾经在宕昌生活过10年,亦未听说过有“宕昌山”。有学者说:当地群众传说今宕昌的羊马古城所在的山就叫宕昌山。这种说法很不可靠,有待深入考证。因此,山名说只能存疑。

(三)“族名说”无法自圆其说

宕昌羌原为汉西羌的一支,宕昌羌因居住在宕昌而得族名,并非宕昌因有宕昌羌而得地名。有学者撰文说:宕昌羌与且昌羌有关,疑“且”在史书记载时为“旦”的笔误,从而索引出“宕昌”的读音和文字表述,都应该是“旦昌”。从有关史书记载来看,且昌羌是宕昌羌的一个分支,宕昌羌是羌人部落集团的总称,肯定与且昌羌有关系,但且昌羌并不是宕昌羌的唯一主体。该学者将“且昌”与“宕昌”联系起来说事,因感到“且”与“宕”无论字形还是读音,都相去甚远,就大胆猜测,说“且”是“旦”的笔误,用“旦”取代了“且”,字形和读音都很接近或相似,这样就可以自圆其说。这种移花接木、似是而非、主观臆断的说法,可信度不大。

(四)“汉字宕的本义说”不具说服力

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宕”的释义是:“洞穴;洞屋。从宀,砀省声。洞屋当为本训。洞屋者,四围无障蔽之谓。”从汉字造字法来看,它既是象形文字,又是会义文字。有人按照“宕”这个汉字的本义,联系到宕昌羌人都聚居在依山而凿、排列整齐的洞屋这一民居现象,就说“宕昌”这个地名源于羌人居住洞屋之意。我们知道,羌民族是没有文字的。因居住洞屋的风俗习惯,就用汉字“宕”所造字的本义来为居住地命名,要么是汉人中的学者,要么就是羌人中精通汉文的“文化人”;同时,还需要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如同诗歌创作一样。仔细推敲,这种说法,并不是在说“宕昌”地名的由来,而是在给这个地名的“宕”字释义,貌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上仍旧是原地踏步。故而,此说不能成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古羌语说”是最符合史实、最靠谱、最具说服力的说法。“宕昌”应该是古羌语读音的汉字表述,是汉语音译。至于它是什么意思,由于年代非常久远,民族语言、古今语言所形成的障碍,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等原因,已经无法考证,或许古羌语专家可以破解吧?根据考古发现,专家考证,宕昌羌民族在宕昌这片土地上已经繁衍生息了上万年,在商代就有了族名,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国设羌道,将宕昌纳入秦的势力范围,羌人制羌,高度自治,直到天和元年(566),宕昌国被北周灭亡。所以,宕昌这个地名,于情于理,自然而然,就是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主体居民羌人命名的。

 五、宕昌羌族后裔“杨”姓的由来

现在,居住在陇南宕昌县官鹅沟、大河坝等地的羌人后裔们,大多数都姓“杨”;宕昌本土居民的第一大姓也是“杨”。在宕昌县南河镇北有两个相邻的村子,一个叫做“大族”,一个叫做“小族”,之所以有“大族”“小族”之分,实际上还是历史形成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区别。“大族”村多为杂姓,而“小族”村里则多为杨姓。尤其是,在四川北川县、九寨沟县居住的羌族,在陕西凤县、宁强县居住的羌族后裔,也多有杨姓者,譬如,近来走红的青年演员杨迪,就是羌族人,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人氏。

那么,羌人中的杨姓是怎么来的呢?

主要来源有三个:

(一)源于羌族图腾。

据动物学家研究,早在1万多年前,羊就生活在甘、青草原上。由于羊性情温顺,易于驯服,肉食鲜美,皮毛又是御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种实用价值,羌族先民们很早就开始驯化和饲养羊,从羊身上获取生活的必需品,并从中获得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当时的羌人认为羊除了能提供日常生活的需要外,还具有灵魂,能保护自己部族的成员,因此在众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选出了与自己生存最密切、最亲近、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羊,将它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采用一定的专门仪式,经常对之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护和好处,由此产生了羊崇拜。

《说文解字·羊部》说道:“羌,西戎,羊种也。”指明羌族人的祖先为古中原西部的羊种人,也即以羊为图腾的民族。古羌族人从殷商王朝时期起,便以牧羊为生,“羌”字即系由“羊人”两字合成,乃是一养羊而获利的游牧民族,故后裔有的便以羊为氏。在今甘肃境内,有一支羊氏族人,其族系古代羌族人的后裔。后来在民族大融合当中,受汉文化影响,因“羊”与“杨”谐音,便改“羊”为“杨”了。

(二)源于氐羌融合。

历史上,陇南氐族杨氏,是古代氐族中的大姓,也是杨姓在古代少数民族中最大的一支,长期以来与弘农杨氏并称。氐族自称是盘瓠之后,可能与崇拜狗图腾的南方少数民族有血缘关系。后来,他们努力向西扩展,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从事畜牧和农业,并与冉駹夷、白马羌交错杂居在一起,在羌族的融合下,慢慢地“嫁娶有似于羌”。故史学家又把氐羌统称之为“西戎”,有氐羌同源说。

杨姓由于是古代氐族中的第一大姓,故在氐族所建立的仇池、前秦、后凉三国中,杨姓族人起了中坚作用,其中的仇池国就是杨姓氐人建立的地方政权。仇池国消亡后,杨氏氐人又相继在陇南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地方政权。其时,羌民族多有依附,与氐民族相互融合,以国姓为荣,遂改为杨姓。

(三)源于固有之姓。

“杨”姓的起源中,就有“源于古羌族,出自春秋时期西戎后裔羌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这说明,羌人中的杨姓,古已有之。

 六、“当归”与宕昌的历史渊源

笔者在探讨宕昌地名的同时,发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即:盛产于古羌水(岷江)上游的标志性地理产品中药材“当归”的“当”字,药典著述的书面语读作“dang当音”,而宕昌西北部岷江上游产地药农的口语却读作“dan旦音”。这与其出产地地名宕昌的“宕”、“石”,历史上也分别读作“dang荡音”和“dan旦音”有着惊人的相同。宕昌这一历史地理地名,与其出产的标志性地理物产“当归”,首字读音的相互对应,相互重叠,互为诠释,十分有趣,绝不会是一种偶然巧合。

“当归”是一种中药材,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首选良药,主产于甘肃东南部,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地也有栽培,其中的“岷归”是当归中的上品,为医药宝典所推崇,享誉海内外,盛产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和定西市岷县一带,为当地大宗中药材之一,也是当地药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当归”名称的由来有三种说法:其一,古人娶妻为生儿育女,“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恰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其二,“当归”可以治疗妊娠妇女产后恶血上冲,其疗效显著;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其三,出自地名:“当归”的主产地原在甘肃岷县。唐朝时,岷县附近叫“当州”,因唐以前这一带为“烧当羌”居住之地。当地的特产有一种香草叫“蕲(qi)”,就是当归,古代“蕲”与“归”发音押韵相同,所以叫“当归”。

前两种说法要么是民间传说,要么是医家望文生义的想当然,都不具有特别令人信服的说服力。那么,第三种“当归”出自当州之说是否可信呢?

唐代苏敬在他编著的《新修本草》一书中说:“当归今出当州,宕州最良,多肉少枝气香。”因而有了“当归出自当州”说。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当州在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设置,治通轨县(今四川黑水县北),属剑南道,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黑水县。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北周大将田弘攻灭宕昌国,以其地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治阳宕县(今宕昌南阳),辖宕昌、甘松二郡。开皇四年(584年),废宕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宕昌郡为宕州。

《北史·宕昌传》记载,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年),北魏封宕昌国首领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是年,梁弥博向南梁贡献甘草、当归,以建立友好关系。这是宕昌“当归”见诸于史籍最早的记载。此后的史籍记载,则在唐显庆二年(657年)以后,晚了150余年。

从上述史料来看,一是“当归”的名称早于当州地名的出现;二是宕州设置比当州早71年;三是当州的地理位置属于川蜀地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与甘肃省的宕昌县、岷县这两个“当归”主产地相距较远,而非“在岷州附近”。四是唐代苏敬编著的《新修本草》,是根据当时的行政区划讲述的,没有刻意去探讨“当归”与主产地的历史渊源。因而,唐代的当州是出产“当归”的地域之一,但“当归出自当州”说,却不足采信。倒是其说的“当归”的品质以“宕州最良”,最为可信,无意之中佐证了宕昌是“当归”主产区的历史事实。

因此,笔者认为,当归的“当”字,无论药典著述的书面语读作“dang当音”,还是宕昌西北部岷江上游产地药农的口语读作“dan旦音”,都与宕昌的“宕”字,历史上分别读作“dang荡音”和“dan旦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当归”这个名称应该是从“宕昌”这个地名派生出来的,是宕昌羌人命名的。

那么,“当归”又何以称作“岷归”呢?

宕昌河为古羌水,又名“岷江”;宕昌出产的名贵中药材“当归”,历来也被叫作“岷归”。长期以来,由于“岷江”“岷归”名称里都有一个“岷”字,人们便望文生义,说岷江“因宕昌县古属岷州,故名。”说岷归“因产于甘肃省岷县而得名,属于岷县特产。”成了公认的权威性解释。笔者认为,对“岷江”和“岷归”名称的解释都是很牵强的,应该正本清源,予以纠正。

“岷江”意为“发源于岷山山系的江河”。麻子川分水岭西北的岷县,属黄河流域的洮河水系;分水岭东南的宕昌县,属长江流域的白龙江水系。实际上,岷江的得名,与这条河的发源地属于岷山山系有关。“岷归”意为“出产于岷江流域的当归”。无疑,岷县靠近宕昌县的广大地域是岷归的适生区和主产区之一,但是,宕昌县的阿坞、哈达铺、理川、八里、南河等乡镇,才是正宗岷归的主产区。因这些地方都属于岷江流域,故这片地域所出产的当归被称作“岷归”。

参考文献:

01、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二·羌水》[O]中华书局 2013年

02、李延寿《北史·宕昌传》[O]中华书局 2013年

03、无名氏《尚书·禹贡》[O]中华书局1983年

0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O]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05、魏收《魏书·宕昌传》[O]吉林出版集团社2005年

06、房玄龄《晋书·地理志》[O]中华书局1982年

07、李延寿《北盛冢宕昌传》[O]中华书局1975年

08、班固《汉书·西南夷列传》[O]中华书局1983年

09、班固《汉书·高后纪》[O]中华书局1983年

10、班固《汉书·地理志》[O]中华书局1983年

11、范晔《后汉书·郡国五》中华书局1965年

12、陈寿《三国志》[O]中华书局 1982年

13、刘琳《华阳国志校注》[O]四川巴蜀书社1984年

14、戴均良《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15、岷县志编委会《岷州志校注》[O]甘肃岷县 1988年

16、许慎《说文解字·羊部》[O]商务印书馆1989年

17、苏敬《新修本草》[O]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

18、萧子显《南齐书·河南氐羌》[O] 中华书局2017年

19、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O]中华书局1983年

(0)

相关推荐

  • “窜三苗于三危”考辨

    景生魁 一."三苗"是神农氏的后裔 传说中的神农氏,比黄帝轩辕氏早五百年.神农氏后裔分四支,就是所谓的"四岳"."四岳"是共工的重孙,他们和 ...

  • 羌族,从远古走来

    羌族,源于古羌,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作为华夏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一部分,他们跨过的历史轨迹悠长而久远,在岁月涤荡中留下代代传承的厚重印迹和珍贵记忆. △ <说文解字>中 ...

  • 关于羌族文化几个问题的解构和思考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羌族是一个机体硕大的民族,积淀着丰厚的文化生活.但是,因为自身文字的缺失,历代生命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所迸发的生活气息,被同代或后代眼睛.心魂和历史典章所勾录,接近和看见.这个 ...

  • 阿坝 岷江畔,牟托羌寨

    "牟托"两字在羌族中是"天官"之意.据说古时代牟托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是出官最多.头衔最大的地方.    牟托羌寨位于四川茂县南新镇的岷江边,被誉为"茂 ...

  • (新编秦腔剧) 秦 襄 公 编剧:娄炳成

    (秦襄公赢开是秦国的第一任国君,也是甘肃陇南的先秦著名历史人物之一,埋葬在陇南礼县大堡子山西犬丘陵园已经两千七百八十余年了.他在位仅有十二年,却为秦人立国崛起,春秋称霸,战国争雄,直至后来横扫六合.一 ...

  • 浅谈乡贤与乡贤文化 娄炳成

    曾有一度时间,随着乡贤的消失,"乡贤"这个名词也消失了,尽管笔者已经年逾花甲,但对这个名词也是很陌生的.直到当下,"乡贤文化"又被学界重新提起,受到了主流意识形 ...

  • 师夷之长以制夷 娄炳成

    首先申明,一.我对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直到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之前的那段历史,深感耻辱:二.我对日本战败以后,借助美帝狐假虎威,针对我国的许多敌对行为,表示强烈愤慨.三.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爱国主义者, ...

  • 山东大汉 娄炳成

    常听人说,山东的男人都是大汉 我是山东人,可我不是大汉 我五短身材,被喜欢高个子男士的女人 戏称为三等残废,由此我联想到 阎婆惜,那个北宋时期的市井女子 为什么不爱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及时雨宋江 有时候, ...

  • 大美康县有美酒 娄炳成

    地灵人杰之处必有美酒,陇南亦不例外.陇南有四家酒厂,金徽.红川历史悠久,誉满市内外:建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宕昌酒厂.果老酒厂,也都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占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这里暂且不说这四家酒厂生产的美酒, ...

  • 又赞朱泉雨 娄炳成

    只要我敞开心扉,与伟大诗人 朱泉雨先生痛痛快快地喝一场酒 在他光彩照人的尊容面前 说出他的伟大之处,甚至是 五十年以后才会使用的 我给他盖棺论定别具一格的墓志铭 他的只有伟大诗人才会具有的抑郁症 顷刻 ...

  • 闲话与“东”相联系的词汇 娄炳成

    笔者在读书写作以及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听到与"东"相联系的词汇,譬如:东方.东宫.东床.东家.股东.房东.做东等等,就想搞清楚其来龙去脉.现整理汇总如下,与大家共享. " ...

  • 陇南科技网红孵化基地发展思路浅谈 娄炳成

    在我国,比较单纯的网红孵化培育已经出现十多年了,但与科技挂钩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经济项目.电子商务.科技产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特色物产等领域,强强联合,实现多赢,还是一种新生事物,目前只有 ...

  • 人生不过百 娄炳成

    据说,人的一生在正常情况下平均为三万多天.乍一看,还算不短,起码在哺乳动物里,还是较长的,但还是经不起仔细算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粗略的算账之后,这三万多天的有限时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先搞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