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脉证责独初探
脉证责独初探
末流郎中
责独这个词,当有很多解释。责,姑且释义为问责,独,单个,无二特殊之意。
脉贵责独,这个是老生常谈。脉之独特处,基本上就和病相关。比如,心脉独大,肺脉独大,这些显而易见,容易知晓。关于兼脉,除了常见脉象中,予以脉名定义之外,还有其它事实存在而未见诸文字的具体脉象。比如,浮而柔细为濡,这是用濡定义浮兼柔细的脉象。革脉:是芤弦相合……那么,临床上一些具体的兼脉,就更有意思了。
有一次给人捉脉,左三部细数微沉,右寸浮大,右关滑大,右尺沉滑夹数中见迟滞感,再细讨,哦,原来尺脉上有一个兼并脉象,从尺内向尺外上方大概四十五度夹角的样子,有一小脉作涩象。我问病家大便如何?答曰正常。我又说,请仔细描述一下,是否每天大便,量、色、气味如何?他说,五六日一行,并无痛苦。我心下生疑,觉得不太可能,再问,原来他爱好武术,练到能铁尺排身,这十来年没练。这才明白,排打功训练,能良好地增强人的痛觉适应能力,他的便秘而无所苦,本质是他的痛觉适应能力掩盖了一些在常人可能会痛苦的症状。
于是处人参白虎、增液、大黄、虎杖、地骨皮揉合之,加了二味滋肝肾药,二日后通之,再以它方调处之,慢慢就调整过来了。我记得,我当时已经非常累,我很怕出错,我切了三次脉,他的右尺我是第三次才捉住的。
这种独特的脉象,在临床上,往往是开启问题的门径。此类例子甚多,往往来揭露问题的本质。如果草率摸脉,得个简单印象,再问诊马虎,可能临床效果会打不小的折扣,成了仲圣讲的,“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了。
有一个问题,治病时,病人哔哔地说一通,啥都说,本意是希望医生听明白,杜绝遗漏,更有利于诊治。这原本无可厚非,可有时候啊,把医生也搞糊涂了,他正在思考问题,这边语言轰炸过去,通常会打断或打乱正常的思维,但作为医者,这病你还得看。在过滤患者信息时,你得抓住这个主证,抉微剔杂,搜出某个特异性的细节,这样才能洞察症状和病机的关系,避免遗邪失正,拾次遗要或混淆虚实。从而追求方证相洽。
打个比方,“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辨证要点是:发热、恶寒,脉沉。
麻黄汤的辨证要点是:发热恶寒,脉浮紧。
其它的或然证,两方都可能有,虽然仲圣麻黄附子细辛汤就一个条文。但事实上,其它的或然证,两方之证表现的相似度还是很高的。
但是,抓住了脉的区别,抓住这个点,就大方向不会错。脉理精微,难以彻晓,但浮沉迟数总得明白。
事实上,临证病情复杂得多,这里只是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个“独处藏奸”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少阳气化系统里,柴胡剂用之甚广,仲圣有个条文,宋本101条。这里只录前面一半:“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意思是,少阳气化系统里的毛病,复杂多端,难以尽述,有时患者说的复杂,把自己说迷糊了,把医者也说迷糊了。虽然少阳病多见脉弦,可少阳无定脉,有时就有点恼火了。
其实,柴胡之剂,乃为太阳病气逆胸胁而不解立法,非独为少阳立法。所以仲圣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老爷子告诉后代,这个太阳伤寒太阳中风,病邪久踞,逆于胸胁了,到半表半里这个界面了。也许各种表现不是很明显,但是,只要有小柴胡证其中的一种,就可以使用。
一个人,受气候、饮食、情志、劳逸、基础体质的影响,其证有隐有显,这个时候,执其一端,即可入手。由于小柴胡汤组方里,合理地顾护了脾胃,未全中也不会问题太大。你除掉一部分,其它的脉和证露出来,还有回旋修正的余地。这个做法,既是单刀直入,也可抽丝剥茧。
古人把辨证难度较大的病,在极细微的地方,标示着关键的病机,称之为“独处藏奸”。
所以朱丹溪说:“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疑似”,“隐微”之处,蕴伏着“阴阳”、“标本”的真实内涵,真正的要领在于细辨“殊异”,俞根初夫子说:“虚中挟实,虽通体皆现虚象,一二处独见实证,则实证反为吃紧;实中挟虚,虽通体皆现实象,一二处独见虚证,则虚证反为吃紧。景岳所谓独处藏奸是也。”这个高度概况和阐述了“独处藏奸”的思辨方法。
年岁渐长,渐愧日深。总觉自己是个肤浅的学生。今日写的文字,算不得文章,只是个学习笔记罢了。希望各位老师们批评教导,以期进步。
(附:各位尊敬的读者,我平常比较忙,所提问题,难以一一作答,请予以谅解!)
末流郎中 9月1号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