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笔记:通往采蒲台的路

梁东方

孙犁描写过的采蒲台是白洋淀中四面环水的村子,必须划船才能进出。所以很有点天高皇帝远、自在水中央的偏僻感。

现在的采蒲台,已经有公路和白洋淀外相通了,也就是说公路铺设到了过去白洋淀中。这样一来,这条用竖着的红砖铺成的公路两侧,不仅没有建筑,也没有庄稼,还都是白洋淀水中的景色:水域之上有芦苇、荷花,偶尔的堤坝之间是稻田和堤坝上高高的杨树。这是一条有着与类似景区里的木栈道一样的审美功能的实用的道路,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桥段。也只有这样袁磊向前在生活之流之中自然而然的美,也带着自然的缺陷的美,才是本来意义上的美吧。

那些杨树与稻田在水中的倒影,使整个天地之间的视觉空间加了倍,显得非常高远通透。尤其赶上这样一个夏末秋初的好日子,就与平原上无边无际的青纱帐景观有了明显的对比效果。

从平原上来的人,包括当年的孙犁,都会被这样的水乡景色所深深吸引。他们从北方干旱的少有荡漾的诗情画意的平原上突然置身到这样传说中的南方水乡之中来,立刻就会有一种悠然的融化感,心都柔软了下来。

我们把车停下来,开始在这条异常优美的路上慢慢地走。这样早来的高远的秋天景象,在蓝天白云的背景里,在持续的风中,在飒飒的阳光里摇摆着的叶影下,不唯让人到了水乡,还让人跨越了时间直接到了金秋中最美的那一段。

那样的秋天在平原上还早着呢,那是树叶有些稀疏,但是白天还不冷的时候;那是有的庄稼和植被的叶片已经开始发黄发红从深绿退化成了浅绿,而劲吹的风总是能将人带到沉静的思索深处的时候;那是被称作金秋时节的秋天里最标准、最典型的一个阶段,长则一周,短则三五天,如果有雾霾的话很可能只剩下偶尔的雨后的一天半

总之,如果不是高海拔,如果不是雾霾少,这样的金秋往往不典型,往往很珍稀;但是没有想到,还在初秋时节里,在通往采蒲台的路上,在这两侧都是水域的独特小环境里,金秋的物象就已经气息足足地到了。这始料未及的盛景将季节延长,将最美的一段日子铺展到了整个秋天里——它得益于水面上的风大,也得益于水域植被的低矮,更得益于水汽氤氲的南方式的滋润。

斑斓的颜色还在一些荷花依然盛开着的时候就已经到来,铃铛一样摇摇摆摆的杨树叶子之下的稻田还是碧绿而幽香的,而一律收束着上擎的白杨树的枝条上已经有掉光了叶子显示这枝条本色的部分,它们和它们所指向的天空一起将秋天的意味画到了最充分的程度。

那样刚刚卸掉了叶子的枝条是依然有生命的,它们在难得的轻松里迈入了高远的哲学之境,引人向上,向着渺远而崇高的方向去思索诸多大于人的事物。

走在通往采蒲台的这条水中的大路上,凝望着高处这些充满了金秋意味的带着沉静的哲思气息的杨树树枝,呼吸着稻子荷花和蒲苇共同营造出来的淳厚而恬淡的水乡味道,真让人有登仙的妙感。不禁就会对近在咫尺的采蒲台有了更多的期待。

但是像是开了个玩笑一样,再向前走一段就到了的采蒲台,来过几次都没有走到的采蒲台,这次终于又因为临时接到的一个电话而不得不作罢了。不过这一次已经不同与以前,这一次已经走上了通往采蒲台的路,这条优美的、白洋淀水域之中的路,秋天的路。

(0)

相关推荐

  • 白洋淀上的渔夫和鱼鹰

    秋色渐深,一望无际的白洋淀上,几处苇荡,几处水乡,还有几条小船,在远处的水面上荡漾. 那是水乡的老渔夫,和他的老朋友,鱼鹰,在感受白洋淀的巨大变化. 今天的白洋淀,有了雄安,显得更加璀璨.今天的老渔夫 ...

  • 孙犁《采蒲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采 蒲 台 孙犁 越过平原,越过一条大堤,就是白洋淀水乡了. 这里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澈,芦苇万顷,俯仰吐穗. 自从敌人在白洋淀修起炮楼,安上据点,抢光人民赖以活命的粮食,鱼米之乡就变 ...

  • 白洋淀的人间烟火【景区之外】---摄影纪实

    白洋淀位于保定境内的安新县,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势连天际,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被39个村落.3700条沟壕.12万 ...

  • 白洋淀笔记:采蒲台的静

    梁东方 台是平地之中的高地,台而可以采蒲,则是水中的高地.采蒲草.苇子于高地之上,便是采蒲台这个白洋淀中原来的纯水村的标准物象与意象. 采蒲台以蒲草和苇子为名,村名直接表示着古老的产业方式.现在走到村 ...

  • 白洋淀笔记:古秋风台游记

    梁东方 "古秋风台""没有台,当然早春的时候也没有秋风,只有雾霾遮挡了阳光,让府河汇入藻苲淀的宽阔所在一片漠漠然. 这里,如果不是高耸的石碑上的四个大字,单从外观上是找不 ...

  • 孙犁:采蒲台的苇

    <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 ...

  • 散文名篇赏析《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 ...

  • 采蒲台的苇 | 孙犁

    谈到孙犁,人们必能想到他的名篇<荷花淀>.其中,极具乐观积极和浪漫主义的文风,语言清新朴素.有人评价它是"诗中的小说,小说中的诗". 孙犁先生的作品风格深深影响了一批作 ...

  • 田 起:采蒲台

    田 起 一个热爱摄影的人 一个把摄影融进生活而拍摄感受的自由摄影人 田 起 | 采蒲台 采蒲台位于白洋淀东南方,北接安新县,南邻任丘市:采蒲台总面积0.6平方公里,全村3000人:2017年4月划归为 ...

  • 汪顺宽:采蒲台的苇

    "采蒲台"是雄安新区的一个淀中村.初次知道"采蒲台"这个小村,还是通过孙犁的小说<采蒲台的苇>.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坚韧不拔的"苇&quo ...

  • 杜江云:采蒲台,雄安新区一个等待巨变的地方

    采蒲台是雄安新区的一个淀中村.三面环水,只有从任丘西大务的一条旱路进入.总面积0.6平方公里,全村三千多人. 据安新县志记载,有一郭姓人家嘉靖年间迁至淀中小岛落户,因为生活在高台上,以采蒲草为生,就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