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赐死甄宓后,为何要在其口中塞入污秽之物?
三国时期出现的美女有很多,除了蔡文姬、邹氏、大乔和小乔以外,还是甄宓。文史不假个人认为,甄宓无疑是其中最具话题的一个传奇女性,极大地影响了那段历史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还原历史,还原历史上最真实的甄宓。被丈夫曹丕赐死后,她为何还要遭到口中塞满污秽之物的羞辱?
甄宓(183年1月——221年8月),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她是三国时期第一美女,先后嫁与袁绍之子袁熙和曹操之子曹丕为妻,更诞下了曹门的第三代曹叡,被追封为“文昭皇后”。
甄家是河北的世家大族,传承到甄逸这一代时虽然没落了,但还是担任着上蔡令。甄逸共有三子五女,长子甄豫不幸夭折,次子甄俨和三子甄尧都是举孝廉出仕;他的五个女儿分别是甄姜、甄脱、甄道、甄荣和甄宓,各个风姿卓越,尤其是小女儿甄宓更是美得不可方物。
从出生之日起,甄宓就预示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
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子后曰:“此女贵不可言。”
年少时期,甄宓就表现得聪明伶俐,远超过自己的几个哥哥和姐姐,深得母亲疼爱。在这样的世家成长,她自然接受了良好的封建传统教育,思想见地很有深度。据《三国志·后妃传》记载:
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鼓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
啥意思?说甄宓在少年时期便规劝母亲不要贪图积攒金玉和钱财,而要积极开仓救济穷苦百姓。在她看来,如果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为富不仁,不仅违背圣贤之道,而且还会成为祸端之源。
在遍布各地的黄巾起义中,许多世家望族都遭到了灭顶之灾,但甄家却得以保留,充分说明甄宓具有远见卓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能准确反应出她的知书达理和温婉善良,据《魏略》记载:
后年十四,丧中兄俨,悲哀过之,事寡嫂谦敬,事处其劳,拊苍俨子,慈爱甚笃。后母性严,待诸佛有常,后数见母:“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顾留一子,以大义言之,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
甄母老年丧子后,时常会向寡媳发脾气,方才十四岁的甄宓却能及时劝阻母亲善待自己的嫂嫂和侄子。她认为兄长去世甄家人都伤心,但最伤心之人莫过于自己的嫂子,理应得到更多宽慰和照顾。
东汉末期,袁家可谓是第一名门,被人称为“四世三公”。袁绍的父亲袁逢担任过司空,叔叔袁隗担任过太傅;袁逢的父亲袁汤担任过太尉;袁汤的叔叔袁敞担任过司空;袁敞的父亲袁安担任过司徒。
在建安二年,孔融以天子符节代汉献帝出使邺城,加封袁绍为大将军,赐符节让他兼管冀州、幽州、青州和并州这四地的所有事务,成为诸侯中最强大的一支。而中山无极,就在袁绍的统辖范围内。
袁绍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和幼子袁尚。袁谭长年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袁家势力中最强的一支;幼子袁尚风流倜傥,颇有乃父之风,深得袁绍宠爱。以上这两子,是袁绍爵位的唯二竞争者,只有次子袁熙最不争气。
不过,袁绍和妻子刘氏却为次子袁熙聘娶了名门之后甄宓为妻。就这样,甄宓无可奈何地嫁入了袁家。
建安五年,也就是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省中牟一带),双方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对于这场强弱分明的战势,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袁绍必胜,可以一举统一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不料,曹操却能奇谋迭出,成功奇袭了袁军在乌巢的粮仓,进而彻底击溃了袁军的主力,完成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而兵败后的袁绍,只得狼狈逃回自己的大本营邺城,还在羞愤交加下吐血而亡了。
袁绍死后,袁家的残存实力也立即大乱。由于他在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之间左右摇摆,始终没有确立四位人选,因此将三个儿子全部派出各地,长子袁谭驻守在青州,次子袁熙驻守在幽州,三子袁尚驻守在冀州,邺城则非常空虚。
在曹操的拉拢和分化下,长子袁谭主动表示愿意攻打冀州,去教训自己的弟弟袁尚。而袁尚本就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纨绔子弟,竟然不顾尚在邺城的袁家老小,自己率兵跑了。
在这种形势下,曹操几乎兵不血刃攻占了邺城,顺带也俘虏了袁绍的一家老小。其中,就包括了袁熙的妻子甄宓。关于这段场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中这样描写:
曹丕率军擅闯袁绍府,见两个妇人相抱而泣,却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
众所周知,曹操虽然雄才大略,但却是一个极其好色之人,尤其喜欢淫人妻女。曹丕深知此,于是立即向父亲曹操和母亲卞氏提出请求,希望能迎娶甄氏。
为了迅速稳定河北局势,曹操自然乐意儿子迎娶当地的世家女子,于是答应了这桩婚事。不久,曹丕正式迎娶甄宓入门,那年他十七岁,她二十一岁。
曹操的长子曹昂死后,曹丕就成为了他最年长的儿子,不断寄于了厚望,经常一同随军出征。而在积累军功的同时,曹丕也颇有文采,作为“建安三曹”之一,其文采虽不如弟弟曹植,但也佳作不断。以《燕歌行》为例: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相比曹操诗词的雄浑感,相比曹植诗词的灵动感,曹丕的诗词包含了一种明媚和柔和的基调,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这样评述:
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尽于先鸣。
到了明代,钟惺曾用“婉娈细秀”来评价曹丕,更有人评价曹丕的诗词深入人心和灵魂深处。
可以想见,甄宓嫁与曹丕这样的人, 新婚后的生活还是甜蜜幸福的。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她婚后不久便为曹丕生下了他的长子曹叡和长女东乡公主。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
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
之后,甄宓在曹家的地位日益巩固,每当曹操和曹丕外出征战,她总是尽心竭力照顾婆婆卞氏。
为了继续给曹氏一族增加子嗣,甄宓开始规劝丈夫亲近其她的女子。或许,正是由于她太过宽容和放纵了,使得曹丕在这期间纳入了其她的姬妾,其中最宠爱的莫过于郭女王。
郭女王是南郡太守郭永的次女,早年就失去父母,家中的兄弟也尽皆死去。不得以,她只身在乱世中闯荡,曾经暂避于铜鞮侯府中充作歌舞姬,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曹丕选中,成为了他的妾室。
曹植是曹丕的弟弟,因为文采出众而久负盛名。但对于甄宓而言,她第一次领略这位小叔子的风采,还得说在铜雀台落成之时。
当时,曹操准备挥师南下,大宴群臣于新落成的铜雀台,还命诸子都以铜雀台为题当场作赋。曹丕等人虽勉强成文,但意境和辞藻皆不能令人满意,唯有曹植的一首《铜雀台赋》语惊四座: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浮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副西城。
惟桓文之为生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此后,甄宓越来越佩服曹植的文采,也借以寄托自己遭到曹丕冷落后的苦闷之情。但是,若说她二人之间真有什么情愫的话,那真不至于。
历史上虽没有曹植创作《铜雀台赋》的准确时间,但至少应该在赤壁之战前。而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曹植生于192年,而铜雀台落成到曹操出兵南下,至少还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准备时间。因此,曹植作《铜雀台赋》的年龄应该在十五岁左右。
当时,甄宓已经二十五岁有余,不仅结过两次婚,还生下了两个孩子。所以,她对于小叔子的所有好感,无非就是纯粹的欣赏而已,就像现在的迷妹追星一样。
不过,心胸狭窄的曹丕却不这么认为。他开始变得疑神疑鬼,甚至怀疑一切,既怀疑妻子甄宓移情别恋,又怀疑曹植对甄宓存有非分之想,于是更加疏远了甄宓。
曹植虽然才华横溢,虽然深得曹操宠爱,但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被动而牵涉进了储位之争。从此开始,在争储的背景下,又牵涉进了甄宓,兄弟之间彻底结怨了。
220年,曹操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就病逝了。临终前,他担心“废长立幼”会重蹈袁绍那样的覆辙,会出现曹氏兄弟相争,因此册立年长的儿子曹丕为魏王世子。
曹丕继任魏王后,立即安排华歆等人联名上奏汉献帝,劝其主动禅让皇位。无奈之下,汉献帝只得宣布结束两汉四百多年的国祚,禅位于魏王曹丕。
同年底,曹丕假意推托几次后,终于登坛受禅称帝建立了大魏,史称魏文帝,改元黄初,定都洛阳。接下来,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他却犹豫了。
曹丕的原配任夫人因为性情刚直,极不受曹丕的宠爱,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将她休掉了。因此,按顺序排下来理应是甄宓受封皇后。
现代史学界对甄宓的身份究竟是妻还是妾,仍然存在着不同观点。但是,即便她是妾室的身份,也要比郭女王更早嫁入曹府,况且还生下了曹丕的长子曹叡。因此,无论是朝堂之上的众臣,还是曹氏宗亲都支持甄宓。
为了减轻封后的阻力,曹丕选择分两步走。首先,他暂时不立后,册封郭女王为贵嫔,随自己一起移居洛阳。其次,他把甄宓继续冷落,还让她继续留在邺城。
遭到曹丕这样的公开羞辱和无情冷落,甄宓没有选择委曲求全,甚至还创作了一首《塘上行》来挽救这段感情。谁知,这不但没有挽回曹丕的心意,反而成为甄宓更加悲剧人生的开始。引用其中几句: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方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在此期间,一心想要登上后位的郭女王落井下石,她利用曹叡不足月所生的事实,诬称甄氏是在怀孕之后才与曹丕结婚。换句话说,曹叡极有可能是袁熙之子。
这下,曹丕发怒了。为了不引起更大的纷争,他在南征孙权时故意绕道邺城,当面去质问甄宓是否确有此事。面对一次次的无情,甄宓彻底爆发了,她竟然毫不顾及曹丕的九五之尊,与之大吵一架。
返回洛阳后,曹丕对此事越想越气。加之,他的此次南征孙权也是铩羽而归,遂遣使者至邺城将甄氏秘密赐死。据《三国志·魏书》记载: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甄宓死后,还被落得“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的下场,用头发披散完全遮盖住脸和眼睛,用米糠等物塞满口鼻。
对此,曹丕仍不解气,甄宓过世一年后还把她身前用过的玉枕赐给了曹植,故而留下了“宓妃留枕”的故事。
被兄长公开羞辱后,曹植尽管五内俱焚,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且,他看到玉枕后还是睹物思人,回到自己封地后就有感而发创作了《感甄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丕驾崩后,太子曹叡登基继位,史称魏明帝。他并不受曹丕的宠爱,但却与母亲甄宓感情深重,觉得曹植创作的《感甄赋》辞藻华丽,饱含真情。不过,自己的叔叔惦记自己的母亲总归有辱体面,于是下旨改名为《洛神赋》,希望减少这方面的谣传。
谁知,此次改名更加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绯闻在民间更加传播开了。而且,故事越传越玄,甚至说甄宓冠绝天下之美,是由洛神转世而来的。
曹叡在即位之初对郭女王表现得毕恭毕敬,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母亲的惨状,开始清算郭女王的过往。青龙三年,郭太后在魏明帝的逼迫下自杀身亡,时年五十一岁。
郭女王死后,曹叡同样下令也对郭氏“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后才准许下葬。就这样,魏明帝曹叡以自己的方式为母亲甄宓报了仇,只是他大兴土木和军事攻伐,为曹魏政权的覆灭埋下了重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