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妃子出藕塘
引言:高耸入云军峰山,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九十九口荷塘,橘树环绕村庄。今天,大家跟随我的脚步穿越明代时空,走进唐妃故里——紫霄藕塘村,了解这位神奇的民间女子,她是如何从一个小乡村岭仔上走向宫廷,又是如何被封为“唐贵妃”,又如何成为惨绝人寰的殉葬妃子。
一、芙蓉初映:云燕有幸入宫是因为有好的家风和选妃背景。
南丰自古出美女,紫霄美景宛如仙。丽质云燕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明洪熙元年(1425年),唐氏十九世鲤公迁居南丰县紫霄镇藕塘村,因村内“九十九口池塘节节相连如莲藕”而得名“藕塘”,又以“明代景帝朱祁钰唐妃”而闻名,又称“唐妃村”。据族谱记载:藕塘距离军峰山8公里,以高795米的马鞍寨作屏障,三面环山,古树遍布,小桥流水,青碧秀丽。分列村庄周围的是18座山脉,山脉点缀有纵横交错的99座小山,山间终年云雾缭绕,山峦纵横,深藏乾坤,成了人们向往的风水宝地。
翻开藕塘的历史,唐氏后人本着“敦孝弟、笃宗族、肃内外、崇节俭”等家训,严格按照唐氏家训“勤学礼知,事先睦族,礼重敬宗,感恩戴德,良缘素缔,佳偶天成”教育儿女。早在广明庚子年间(880—881年),鲤公之鼻祖世衍公为避黄巢之乱,归隐于江西洪州柴埠门(今南昌)。其妻张氏乃判官司张公澈蕴翁之女。后生汉、湘、滚、滨、汴、湖、淮七子。生于朝奉大户官宦人家的他,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中年得志,科举进士,曾任谭州(今长沙)刺史,授官五品,为官数十载,公正廉洁,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而天生丽质的唐妃,正是在唐氏浓郁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再加上贤惠的母亲甘氏十分注重对女儿的培养,使得她从小就能琴棋书画,有幸助其顺利入宫。与此同时,唐妃的美貌也得益于藕塘所处的地理位置,吃着莲藕,喝着井水长大的她,皮肤白皙,青春亮丽,风情万种。儿时的她,时而留连于村中巷道,时而沿着池塘赏荷看花,时而站在古井旁边照镜打扮,轻盈曼妙。不经意间,她摇曳多姿的步履,便会有一缕春色映入你的眼帘。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历史背景,那就是和明代皇帝选妃的观念有关。《明史·后妃传》载:“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廷时,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亦以此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其目的在于吸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而选择良家女子为妃(官宦人家女子往往联合家族乱政)。所以,明代皇帝大都有民间选妃的记载。民间选妃,程序复杂而且严格。《明会要》载:“洪武十四年,敕谕苏、松、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民间女子年十三以上、十九以下,女人三十以上、四十以下无夫者,愿入宫备使令,各给钞为道理,送京师。”初选5000人,经过一个月初试、复试、三试等只剩下300人,最后,经过宫中观察,才入选50人,可谓千里挑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藕塘云燕这位民间女子才有机会进宫的。
明景帝代宗(1428—1457年)即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死于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钰的兄长)即位后,封朱祁钰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八月,土木堡之败,英宗被瓦剌掳去,朱祁钰受太后之命监国,九月即皇位。帝位稳固后,代宗和南宋高宗一样,不愿迎回被掳的哥哥英宗。在各方压力下,虽然最终迎回英宗,但是将他软禁在南宫达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一月十六日,“夺门之变”发生,英宗朱祁镇复位,代宗被废为郕王,软禁西苑,两天后暴死,享年29岁。
代宗在执政前期颇有作为的,也不过于亲近后宫,沉迷酒色。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得他的性情大变。代宗只有一子二女,儿子朱见济,为杭氏所生。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代宗本着“父有天下,传之于子”的思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废太子朱见深,同时废黜力保朱见深的汪皇后,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立朱见济生母杭氏为皇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朱见济于景泰四年夭折了。如此,代宗岂能不急!他的心思和精力开始着重在“生儿子”这件事情上。凡事都难掌握一个合适的度,中庸为难,代宗慢慢地开始热衷于猎艳,宠幸美色。
代宗选妃大肆宣扬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即景泰五年(1454年)。藕塘女子云燕就是这一年被选送进宫。据当年族谱世系表记载:明洪熙元年(1425年,藕塘是其提前一年确定下来的地方)唐鲤举家迁入藕塘,时年49岁(1376—1449年),儿子秉礼公28岁(1397—1464年),其孙唐兴8岁(1417—?)。尔后,唐兴在藕塘生活十三年,娶妻生女云燕(1438—1457年)后外出谋生,最后进入朝廷之锦衣卫。
景泰五年,云燕被选进宫时,其父唐兴并不在家。当时县衙派人到藕塘选妃时,家住岭仔上的云燕,年方二八,长得极为惊艳。父母出于对女儿的保护,自小让她戴斗笠以黑纱遮面,极少人看到过她的真面目。这天听说县衙选皇妃来了,少女便爱凑热闹,极力要去现场观看。母亲担心出意外,不让她出门。她偷偷地跑出来,走到家门口的几个台阶处(即岭仔上,南丰方言称台阶为“岭仔”),可能因为路滑与心理紧张的原因,导致她摔了一跤,斗笠掉落。当云燕款款从地上站起来时,大家终于看清楚了她的庐山真面目,面若桃花,肤如凝脂,身材婀娜,亭亭玉立,如清水芙蓉般的姿色,惊艳了在场所有人。显然,她被选中,并通过了层层遴选,进入皇宫,成为代宗之妃。本段文字描述详见王永明《藕塘村里有唐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藕塘这块风水宝地,孕育出英才豪杰,亦盛产美女,所以,藕塘女子亦是男人们向往的地方。现在,站在唐妃井旁凝思,仿佛看到了唐妃婉丽优雅,婀娜多姿的容颜。
二、梦圆宫廷:入宫后的唐妃为何被封为贵妃。
藕塘秀美祖留芳,唐妃貌似嫦娥飞月下。
唐氏入宫后,极受代宗的宠爱,还封唐氏为“皇贵妃”,并赐恩于其父唐兴。
《胜朝彤史拾遗记》(六卷,清毛奇龄著)云:“(唐妃)尝乘马随帝游西苑,马惊妃堕。帝乃命中官刘茂,选御厩之最良者,时空习以待。”意思是说:唐妃曾经骑马和皇上游西苑,马受惊吓,唐妃坠落马下。皇上命令中官刘茂,挑选皇家马厩中最好的马,时时驯服、训练以等待唐妃的再次到来。《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记载,景泰六年(1455年)四月,明代宗下令“增御花房”,为的就是讨唐氏欢心。更有甚者,有关史料记载代宗还封唐氏为“皇贵妃”。
《明英宗实录》中说:“景泰七年八月(1456年)戊戌朔,遣旗手卫官祭旗纛之神。命武清侯石亨为正史、礼部尚书胡濙为副使,持节册封妃唐氏为皇贵妃。”之前皇妃只有“贵妃”这一封号,“皇贵妃”封号是从唐妃开始的,地位高于其她贵妃。另外,《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还记载,景泰五年代宗赏赐唐兴田庄,并且说,锦衣卫百户唐兴所受景帝赏赐的几块庄田其实是有主的,土地主人不甘吃亏,跟唐兴死磕,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唐兴不得已,遂主动退还土地以息事宁人。此后,景帝又连续两次升了唐兴的官,从百户升为千户,又从千户而指挥佥事。天顺元年三月辛未(初八)条载:“兴(唐兴)女得幸郕戾王,为皇贵妃,兴(唐兴)得赏赐无算”。
在这里,不得不提朱祁钰的结发之妻——汪氏,其祖父汪泉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郕王朱祁钰18岁时,册封汪氏为郕王妃。授汪氏的父亲汪瑛为中城兵马司指挥,食禄不视事的差事。汪氏知礼法,所以深受英宗的养母孙太后喜爱。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己巳正月二十七日巳时,郕王朱祁钰之兄,英宗皇帝御驾亲征,将京城一切政务交由郕王负责。结果土木堡一役,朝廷55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败耗传至京城,百官一片恐慌。为维系人心,皇太后下诏,立英宗之子为皇太子,又命郕王朱祁钰监国,总管百官,处理国事。就这样朱祁钰成了明朝临时的首脑。郕王朱祁钰执政后,提升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令群臣直言国事,举拔人才,积极筹集粮饷备战,并惩治土木堡之变罪魁祸首王振党羽,使宦官奸邪势力有所削弱。这些举措颇得民心。为此文武百官联合上奏皇太后:国家不能无长君,为安宗社,请定大计,拥立郕王为新君。皇太后从大局考虑,也认为百官所言极是,于是批出懿旨,命郕王朱祁钰嗣皇帝位。
同年十二月,郕王朱祁钰登殿继统,是为明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尊孙太后为上圣皇太后,生母贤妃吴氏为皇太后,册封王妃汪氏为皇后。汪氏生下的女儿,也被册封为固安公主。作为皇后的她,深深理解皇上初登帝位的难处,她悉心处理皇宫内事,在外协助代宗树立自己的形象。
唐妃进宫后,起初并不招皇帝待见,后因汪皇后喜欢并极力推荐,才使她有幸得到皇帝的恩宠。话说有一次,唐妃来到御花园,看到一只受伤的鸟儿在地上痛苦地拍打着翅膀,她心生怜意,上前把鸟儿捧在手心,而后将它带回了自己的住所细心照料。这个场景,正好被同在御花园的汪皇后看见,并记在心上。还有一次,汪皇后邀请宫女到园中游赏,吟诗作赋,以便营造宫中的文化氛围。也就在这一次,唐妃表现出色,知书达理,出类拔萃,让在场的人为她鼓掌喝彩。
由于唐妃以上两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汪皇后,她才命人了解了唐妃的背景,方知她是一个良家女子,且受过良好的家教。终于在她的引荐下,皇帝朱祁钰才开始幸宠她。
综合上述,唐妃封为贵妃除了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外,与汪皇后也有很大关系。
三、藕断丝连:云燕成了明代最后一个殉葬的妃子。
殉葬是古代丧葬常有恶俗,虽然殉葬不同于陪葬,但是只要涉及到人殉葬,就自然存在着一种强迫他人意愿的可能性。
在明英宗之前的太祖、成祖、仁宗、宣宗、景帝时期,人殉是皇室公开的惯例,死于殉葬的嫔妃达几百人之多。明太祖死后,陪葬与殉葬的嫔妃为40个,除了两个死在太祖之前,最后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外,其余38人都是殉葬而死。被挑选出来殉葬的宫女嫔妃共30余人。殉葬前的集体“自杀”选择在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戊午,先让她们在殿外进餐,吃完后带到殿内,彼时的“哭声震殿阁”。殿里放了三十多张木床,令赴死的妃嫔站上去,让她们把头顶伸进末端结圈绳内,遂去其床,皆坠颈而死。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女子韩氏,临死的她由乳母陪着,韩氏回头对她喊道:“娘,吾去了!娘,吾去了!”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木床被抽掉了。转瞬之间,三十多名女子就被活活吊死。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死后,有贵妃郭氏、淑妃王氏、丽妃王氏、顺妃谭氏和充妃黄氏5个妃子殉葬。为了补偿这些殉葬者,下一任皇帝多半会给她们及她们的亲戚一些好处。最常见的是追赠谥号,表彰其行。正统元年,皆追加赠谥。册文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而且“岁时侑食于本陵之享殿,俱得标名瞻祭”,也就是可以分得皇帝的一点“香火”。至于其亲戚,有时也能得到优恤。有一首明宫词这样写道:“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这首词中所提到的“朝天女户”就是得到优恤的殉葬者家属。
话说杭皇后去世之后,唐贵妃可望成为皇后。但是,代宗在杭皇后去世后,更加肆无忌惮地猎艳,将目光由宫女转向了妓女。此时以李惜儿为代表的一批妓女被召进宫中,代宗喜新厌旧,又开始宠幸李惜儿。关于此事,正史和野史多有记载,兹录数条为证。王世贞《凤洲杂编·上幸妖妓》:“景帝时召妖妓李惜儿入宫,武宗时狎晋阳妓刘氏号刘娘娘。”《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景泰七年七月乙酉(十八):“命伶人李安为锦衣卫百户。安姊惜儿自教坊司入侍得幸,故有是命。”《明英宗实录》天顺元年正月丁亥(二十二):“钟鼓司内官陈义……承旨选妓女李惜儿等先后进入宫中。”也就是说,从景泰七年七月(杭皇后二月去世,六月下葬)开始,因为李惜儿的出现,唐妃失宠。
唐妃失宠还是其次,更为悲惨的结局还在后面。唐妃的结局与代宗的命运是紧密关联的。景泰八年(1457年),明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攻破南宫门,奉被软禁的英宗朱祁镇升奉天殿复辟,史称“夺门之变”。明英宗重新夺得政权后,废黜了明代宗的皇帝名号,废为郕王,赐谥号为“戾”(直到明成化十一年,即1475年,明宪宗朱见深复代宗帝号,谥景帝),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景帝终身为恶,死不悔改。英宗对失去帝位、软禁南宫8年的生活耿耿于怀,积恨难消,屡次下诏指斥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代宗本来病体已然康复,却在被废黜的两天后暴病身亡。代宗是有疾而终还是被害身亡?《英宗实录》有近20处记载代宗疾病状况,从中看来,代宗之病逐渐沉重,终于不治身亡;而明代文人对代宗之死多有忌讳,都以“薨”概括,对怎么“薨”则从不涉及;值得注意的是陆釴《病逸漫记》对代宗的死因记载为:“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他认为代宗是被宦官蒋安用帛布勒死的,属被害而死。总之,史书记载不一,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代宗死后葬于北京金山口,明朝藩王墓地。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唐妃有史可考的履历极为简单:景泰五年被选进皇宫成为代宗的妃子,景泰七年被封为皇贵妃,景泰八年殉葬而殁,殁时最多不过20岁左右。
回首唐妃摔跤的台阶,箬笠轻盈风欲吹,乍见女子柳如眉。回眸流盼无心意,一去皇城喜也悲。
四、大宗来燕:联匾文化是对唐妃最好的褒奖。
正是由于唐妃有一段令人不解的奇遇,又以殉葬的方式香消玉殒,才有藕塘后人对这位佳人的表达与追忆。据载,藕塘原来99块匾额,有20多方匾额与唐妃有关,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让我们通过匾额,来揭开唐妃由民间至宫廷的坎坷人生。
崇祯十六年(1643年)岁次癸未季春谷旦,南丰县知事刘日珽为藕溪唐氏宗祠立“大宗来燕”匾额,用云燕的名字来称赞其美貌。当然,其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来燕”来自于“燕雀相贺”,即“大厦成而燕雀相贺”,为贺语或吉语。其中“燕”字极具女性色彩,加上它与唐云燕最后的“燕”字相同,所以用这四字赞扬唐妃美貌与聪慧再合适不过了。
藕塘唐氏族谱记载:在唐氏宗祠仪门反面悬挂有一块匾额,上面篆刻“泉宗”两字。“泉”指地下渗流的水源,“宗”指家族祖先。“泉宗”引用《诗经·邶风·泉水》,意为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
“云燕遗梦”四字匾额,指的是明代唐氏虽有幸进宫,但因人事变幻无常导致她有许多的心愿不能完成。那年,唐氏进宫后不久,刚好杭皇后去世,唐妃由皇贵妃有望成为皇后。然而,自古红颜薄命,唐妃的结局却极为凄惨,最后落个殉葬的下场。
“秀外慧中”四字匾额,指的是外表秀丽、内心聪慧的人。此外,“芙蓉初映”的“芙蓉”指长江以南生长的一种白色或粉红色花,此花独特之处在于夜间会变颜色,由浅变深。而这里的芙蓉多指风情万种、婀娜多姿的唐妃,面对后宫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只为独得皇上恩宠的环境,她只能凭着自己的聪慧来博取皇帝恩宠。“初映”指唐妃的年龄与稚嫩,为其走向殉葬埋下了祸根。也许,聪慧的唐妃似乎明白一些道理,但在那个封建的年代,谁家女子都盼着嫁入豪门,更何况是从民间选来的妃子。
匾额“劲节膺荣”的右文为:经筵讲官议政大臣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加五德宝(德宝这里指人名“德保”),左文为“江右琴城节妇唐母赵氏孺人立,皇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岁在癸卯壬孟冬吉旦”。匾额内容赞誉唐母赵氏以坚贞的节操为自己和家族获得荣耀。
从古宅司马第悬挂的“节孝可风”“节孝”“贞孝”匾额,及原牌坊上的“节孝”“贞节”来看,藕塘女子常以血缘关系户为纽带,以纲常礼教为准绳,强化贞女烈妇风气,鼓励节烈行为,而在族谱中为贞女烈妇立位以示表彰,在经济上对孤儿寡妇予以救济,使她们“生有月粮,寒有冬衣,死有棺衾,葬有义冢”。这让许多藕塘女子围绕着这样一个准则来要求自己,其中就有明世三婆,她在得知自己的未婚夫唐火生战死后,穿着紧身衣来保护自己的贞操,终身伺守公婆。
自古伴君犹伴虎,侍王如侍豺狼,唐妃已玉殒香消,但藕塘山色还在传唱。站在村前的桥头俯瞰,阡陌纵横,田野稻粟,山里人家,处处皆景;桥下溪水潺潺,亦幻亦真,水墨丹青,英姿飒飒,如痴如醉,宛如唐妃款款而来。(本文在县古村落杂志上第5期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