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合成分析—化学制药工艺学3
在设计药物合成路线时,首先应从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开始,然后根据其结构采用相应的设计方法。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功能基团,进而弄清这些功能基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
虽然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方法有很多,包括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逐步综合法、逆合成分析法,但就像江河终将汇入大海,所有的方法其实都是一种方法—逆合成分析法。没错,它就是药物合成路线设计的终极答案。
2 逆合成分析法的起源
——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
从上述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逆合成分析法在当今有机合成化学的作用和地位。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E. J. Corey首先提出了逆合成分析法的概念,Corey教授因此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从药物分子的最终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逆合成分析法(retrosynthetic analysis)。
其实在此之前很多科学家早已用类似的思路来设计药物分子,如托品酮的合成。1902年,德国科学家Willstatter(1915诺贝尔化学奖)。以环庚酮为原料首次实现了托品酮的合成。改路线步骤冗长(21步),条件苛刻,总收率仅为0.75%。
1917年,英国科学家Robinson(1947年诺贝尔化学奖)通过对托品酮结构进行拆分后发现其桥环结构可以通过两次Mannich反应来实现,结果只需要两步反应就能合成托品酮,产率高达90%。
3 逆合成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切断(disconnection):目标分子有机化学键被打断,形成碎片(切断要合理!)。
合成子(synthon):已切断分子的各个组成单元,包括点正性、电负性和自由基等形式。
合成等价物(synthetic equivalent):具有合成子功能的化学试剂,可以是亲电物种、亲核物种,也可以是其他反应活性试剂。
根据以上三个基本概念,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明确的逆合成分析的概念:以目标分子的结构剖析为基础,将切断、确定合成子、寻找合成的等价物三个步骤反复进行,直接找出合适的起始原料。切断的方法、位置和顺序不同,得到的合成路线也不同。以诺氟沙星为例,根据切断方式的不同,可以有四种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