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公式了解如何控制九节鞭的“旋”
九节鞭是软器械的一种,它的运动形式以圆周运动为主。练习时,以手臂的摇动和运用臂、肘、肩、颈、 腰、 腿等身体部位为支点的转带、拨打来增加鞭的旋转速度, 能否在不断变换支点的运动中,把力有效地实施到鞭体上,从而使运动员在快速的旋转中来完成各种动作,已成为衡量运动员水平的标准之一。
在力学中,欲使任何物体旋转,必须具有转矩( M) 。
转距等于作用到该物体上的力(F)和重心到支点的垂直距离(L)的乘积。写成公式: M=F·L。
从公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出,F越大、L越大,二者的乘积 M也越大,该物体旋转得也就越厉害 。
跳起抛鞭后的瞬间, 鞭体所具有的速度完全取决于为使鞭体运动而作用于它的力的大小 (图一)。此时作用到鞭体上的有二种力,(W)地球的引力,它通过鞭的重心;(F)手臂的牵拉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鞭头飞行至终点时,由于牵拉力(F)的作用,鞭头停止向前上飞行,牵拉力( F)也随之消失。而由于重力( W)的作用,鞭体开始向下旋转。
假如此时手臂不继续加力,鞭体的形态就会发生变化,可以断定这样鞭体是不可能有足够的速度来作圆周运动的,所以只有沿着拉直的鞭而朝着轴心作用的力才能有效地使鞭旋转。那么运动员必须随着鞭体的自然下落而向下、向后、向上弧形加力(图二)。这时运动员所施加的力,可分解成两种力(图三)。一个向心分力,另一个切线分力,这两种力的合力既能改变鞭体的运动方向,又能改变鞭体的运动速度。
所以运动员必须增大他施加于鞭体的向心力,向心力的增大,鞭体反过来作用于人体的离心力也相应增大,这样鞭体就可以快速地旋转。
总之,在不断变换支点和方向的运动中,要保持鞭体的快速旋转,运动员必须沿着拉直的鞭而朝着鞭体的运动方向来进行加力,过早、过晚的加力都会破坏鞭体的运动路线。
此外,在选用鞭彩时,其大小应注意既不影响鞭体的运动,又能发挥它的效果 。(张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