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辞职去做自媒体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米开朗基罗传》罗曼·罗兰

人一生中会遇到无数人,绝大数都只是擦肩而过,转眼便消失人海之中,而寥寥少数人会驻足停留,带来悲欢喜乐。

一年来,凉子访谈录的镜头下,记录了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北漂青年们的故事。我们和陌生人对话,聆听他人故事,屏幕后的观众也跟着走近,体会百味人生。

采访了那么多人,如果凉子采访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0

1

“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修炼场”

“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姓名、年龄、籍贯、现在的职业。”

“叫我凉子。31岁,籍贯河北衡水,职业是自媒体。”

凉子在中国最普通、最底层的人中间长大。

三年级前,他羡慕别的小朋友暑假可以到处玩,但他只能去放牛、放羊。记忆中,夏天最热的时候,他要出门在荒郊野岭待一天,没有书,也没有收音机,枯燥无比。“放养”到了自然界,识别了很多花鸟鱼虫,熟谙许多花草的形状、味道。

13岁离家,凉子开始住校生活。所有的宿舍都是连成一排的平房,冬寒夏热,时不时还会发现有老鼠出没。没有食堂,吃饭只能在操场地上蹲着吃,每天二选一:一道白菜炒肉,一道西红柿。时间一久,胃病先找上了他。

有天晚上,他在上铺睡觉,跟一个兄弟挤着去听收音机。正值03年美军攻打巴格达,新闻直播如火如荼。

一不小心,他从上铺摔下来了,感觉失重了一下,瞬间就趴在水泥地上。醒来的时候感觉脑袋要碎了,胳膊不能动,还差点把鼻梁骨摔断,满口是血。

大冬天的半夜两点,同学喊来了值班的年级主任。主任看了一下说,“你现在去旁边医院,但都是急诊,也没人给你处理,最好等到早上医生多的时候,再去处理。”

他被同学扶起来,坐在床上,一直坐到了早上七点,外面的学生开始起来跑早操了。听说医生上班了,去了医院。一查,全身十几处伤,胳膊粉碎性骨折。

打完夹板,就直接上课去了。上了两星期,整个人状态不好,然后申请了休学。

他休学半年,赶上“非典”,回去的时候,全村都被封了。他在家里孤独地过了半年,当时没有电脑,也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养好胳膊,他回到学校,跟不上教学进度,压力巨大。长久失眠,经常半夜两点半睡,准时四点半醒。一周四天都做噩梦,上课打盹、睡觉,开家长会,被老师点名。回家后,在意学习的妈妈也会批评他,“怎么不好好学习,上课一直犯困?”

他中度抑郁持续了大半年。然后是鼻炎,过敏一直到高三才好。

后来,凉子来了北京上大学。毕业后,怀揣梦想开始“北漂”生活。大厂像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冲破脑袋想进去。对凉子来说,大厂工作经历很难有成就感。舒适区也许待着很快乐,但时常会陷入深度的自我怀疑。他想要冲破牢笼,想要自由,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

于是,他和搭档陈磊兼职创业了“北京青年×凉子访谈录”。两个曾经的媒体人,开始了从0起步的自媒体生涯。

凉子社恐,怕见人,也挺怕在公共场合说话。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当主持人,最后竟也采过500多位了。

他慢慢变得,没再怕过任何人了。凉子开始喜欢上这种陌生感中带着一点点紧张感的状态,像开盲盒,有可能遇到新锐艺术家,也可能遇到传统  手工匠人。这是他觉得采访中最好玩的部分,去理解人,去跟他平等地沟通。

他也采访了很多北上广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高三的留学生聊起天,成熟得像大人模样。凉子也很羡慕,“因为在我小的时候,没有经历过这些。可能高中时才会有想做什么的概念。整天往前赶,但并没人说你为什么往前走。”

他觉得功不唐捐,人生如修炼,经历了好,也遭遇着坏,最后都是很好的事情。人生真的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可能也许感觉或者想象某种生活很好。但反而忘了,自己过的的生活其实也不错。

0

2

“只记录,不判断”

创业初期一天采访四、五个人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最初工作算不上顺利,他们直面收入低的窘境。但从未想过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条采访跳舞小姑娘的视频获得了三十多万的播放量,“凉子访谈录”闯入大众视野。

从抖音起家再到全平台视频分发,“凉子访谈录”做出了一个独特的品牌符号,一千万粉丝是对他们这一年努力最好的回馈。在这个推崇个性化表达和以内容为王的时代,自媒体账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多数自媒体九死一生,只有具备独特风格的内容账号才能从中脱颖而出。

产出内容质量决定了视频流量,流量决定粉丝数量,数据上升才会获得一定的价值。持续不断地产出、创作才能被大家关注到。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凉子认为作品的质量由两方面决定,一方面在于技术,另一方面在于感性上的认知,表达的信息密度多、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凉子访谈录》将镜头对准了80、90年代的“北漂”“沪漂”青年们,这一年,一共记录了500多位普通人的生活。

他们做自媒体的初衷是为了探寻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不管它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们的作品是一个纪录片,是一本文学作品,是一则现代寓言。”凉子说道。

只记录不做判断,客观呈现每一位受访者的真实故事,也是一直秉持的初心。

对凉子而言,每位受访者都像是一面反光镜。“评论别人是一个不尊重也很危险的事情,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任务。有期视频单条几千万播放,数据非常好。但受访者承受到了很多的压力,电话都被打爆。所以我们也会首先保护受访者,对节目采取下线处理。”他如是说。

2021年8月,”凉子访谈录“B站粉丝数突破一百万大关,全网粉丝近千万,数据背后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凉子称,自媒体博主就像鲨鱼一样,必须一直在水里游动,停滞不前就会沉到海底、面临死亡。

他的认知里,“凉子访谈录”是一个弱IP账号,视频首要保证给予镜头里的受访者更多的关注。所以,会选择弱化采访者的镜头,让故事叙述是完整,不受引导和干扰的状态。

采访了几百位年轻人后,他突然觉得自己“开窍了”,见识到了很多表面光鲜、生活优渥的人,结果发现“近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心理状态亚健康”,普通人的幸福比例是最高的。

如果不去想那个东西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或者笃信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永远陷入到对求而不得的贪婪中,这会让人非常得焦虑、困惑。消除一些妄念和贪婪,想一些解决方法去改变,行动起来,是凉子采访后最大的启发。

0

3

“视频+评论=完整作品”

评论区就像是一个圆桌会议,观众看完视频后可以尽情分享自己的观点、态度。

三十五岁的于杉,是考研英语老师。妈妈曾对她说:“现在已经没有男人会要你了,40岁的男人都不会要你。”于杉本人对此没有反驳,虽然她不明白别人为什么不要“我”。

对她来说,进入一段亲密的关系却没有那么重要。25岁以前的她几乎没跟男性说过话,对男性没有任何欲望。她觉得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不算纯女生也不算纯“爷们”,来到”凉子访谈录“就是想为自己这类人发声。

视频一经发布,许多网友在评论区为她应援,打破刻板印象,称呼她为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本不该如此,刻意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评判’,忘记了本来的自己。姐姐选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勇敢做自己,遵循本心,继续热爱的生活都很酷。”

于杉本人也在评论区现身,回复:“谢谢你,暖暖的。”

截至目前,于杉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108万,她完成了自己的初衷,找到了更多“同类”与知己。

还有一位凭借667分考入清华经管系,正读大三的赵晓。虽然因家庭压力,他觉得“梦想还没有启程,就已经背负了一个很大的包袱”,但依然构建着自己的“理想国”,做一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事物的发生。

他不断从痛苦里汲取养料、强大自我。赴日留学是赵晓的短期目标,他将清华的奖学金作为起步资金,课余生活当家教赚钱。

评论区也很多蜂拥而至的网友,自告奋勇为他的学习与未来出主意,有在日本留学的、也有德国数学博士,还有建议关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目标院校的奖学金,以解决他求学时经济的困窘。

“包袱”虽在,希望有的留言能带给他一点负重“未来”的珍贵动力。

而从高光中走来,21年前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的冠军王丽萍,她也在“凉子访谈录”分享了自己的夺冠与至暗时刻。不少人认为王丽萍是一个幸运的人,人生过得一帆风顺。只有她自己知晓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一枚金牌的背后是汗水和泪水的浇灌。荣耀的背后,一定是坚持和不放弃。”

她已退役多年,说起自己也是“一名普通跑者”。

但回望过往,十几年体育生涯的笑与泪历历在目:“无数次在坚持和放弃之间去挣扎、游走,也有很多时候累到崩溃、累到绝望,训完练以后,我们就趴在那跑道上放声大哭,崩溃到不能再崩溃了。哭过、累过以后,我们还要去训练。到底绕地球走了多少圈,我们也不知道。因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去走。对运动员来讲,这个过程是人生最宝贵的,也是对体育精神最好的体现和诠释。

这些都让看到的人大为触动,隔空应援:“姐姐并不孤独,时光流转,我们现在所有人都在这里为你欢呼!”

圆桌是流动的故事盛宴,凉子迎来送往着每一位真诚分享的受访者,也以“评论”为镜,明晓得失。他笑言:“我们的视频加上网友评论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人声鼎沸之处,百家争鸣。

赞扬的同时,也伴随着误读。随着越来越多的流量涌入,凉子认为更应审慎话语权。“我们是非常排斥做(消费别人)这样的事情,而且一定不要做这样的事情,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你做一次可以……”,随后他又摇摇头:“做一次都不行。”

有时碰到网友说:“你们为什么要采访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拍他?”凉子无法逐条回应。做创作,不是要去赞美或吹捧一些观点,也不认为排斥或反对某些人。

有一些受访者的故事,他愿意拿来分享,让大家做一个惊醒和思考的案例。“他去给你讲一些可能不那么容易接受的现实,是他真实经历的,可能某些错误的抉择给身边的人是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危机。他的生活状态被打乱了,想给更多人一些启发。”

只是记录,好像一个现实预言,但是现实中不一定有人能够承受这份真实或坦诚。“可能很多人不喜欢这个人,或者不喜欢他的故事,出于情绪上的感受,就要求他下掉。这是非常可惜的。”

0

4

“目标”

问起他的人生终极目标,他再次摇摇头:“我可能没有。”

正常就好了。人活这么一遭,正常很珍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