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棠溪杯”有奖征文孔金泉作品
棠溪宝剑,气满人间
孔金泉(山东)
说起棠溪宝剑,它的历史久矣,诞生于春秋之初。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即棠溪宝剑为九大名剑之首。《战国策》也说:“韩之剑戟,出于棠溪。”
在一个冷兵器的时代,谁掌握了铸剑技术即掌握了核心科技。宝剑为何以棠溪为名?原来彼时的韩国位于现在河南西平一带,境内有棠溪潺潺流过。而棠溪之水因为富含微量元素,正是淬火的上佳之选,犹如画龙点睛,顿时强、硬、韧、弹,一淬而就。棠溪宝剑,锋刃几何?史载“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既然如此,在宫阙成土,狼烟四起的时代,棠溪宝剑自然不会藏身匣中,有诗为证:“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正是“十里棠溪十里城”的真实写照。
然而,恰恰因为棠溪宝剑的锋芒过于耀眼,也为它带来了杀身之祸。时间走到了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以近水楼台之便取棠溪宝剑之利,割据淮西,举兵叛乱。李愬奉命平叛,他的副将马少良途经棠溪城,只见遍地炉火,铁星四溅,铮铮锉锉,紫烟宵天。他突然明白了吴元济叛乱的底气在哪里?于是一怒之下,铲平了棠溪城,从此棠溪宝剑折戟沉沙,成为史书夹缝中的一个名字。直到1000多年后,高西坤、高庆民父子让棠溪宝剑再次出鞘。
剑乃“百刃之君”,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于是君子佩玉,侠士佩剑遂成标配。剑在防身之余,更是一件礼器,《贾子》有载:“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可见佩剑与否还是身份的象征。一剑在手,即可扬眉吐气,豪气干云。在讲究文武兼备的古代,孜孜以求的境界就是琴心剑胆,既能颖悟中国文化的细腻与深邃,又能诠释一以贯之的浩然正气。君不见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泼墨亦剑气也。有了这把剑,我们就可以借它的一口气,站亦剑,行亦剑,这都是剑气使然。大唐以降,魑魅魍魉邪说盛行,剑又化身为镇邪之器,数尺之铁,化为剑形,即成宝器,于是家悬一剑,便以为祥,不战而屈,兵不血刃,御敌于无形。
剑在于形,更在于气。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包蕴万象,是正义的化身,权威的象征,还体现了一种修身哲学,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但匠心其用,不舍江湖与庙堂,而这也正是今天棠溪宝剑的意义所在。
作为礼器,棠溪宝剑至尊至贵,其雕铭刻画,无论剑条、剑鞘、饰件、剑架还是剑盒,美化其型,附加蕙饰,龙的精神,一脉传承,匡正祛邪,标柄古今。更有棠溪五福剑,融入福、禄、寿、喜、财五福文化,把人们朴素的愿望物化在棠溪宝剑上。纳福剑,福如东海长流水;世禄剑,禄运高升步青云;康寿剑,寿比南山不老松;祥喜剑,喜气连年万事兴;鸿运剑,财源广进达三江。各具匠心,煌煌然一只指月之手,就看到了你的天地。
棠溪宝剑,气满人间;棠溪宝剑,吉祥平安!
【作者简介】孔金泉,男,中学教师,自由撰稿人,在各级报刊杂志发文数百篇,曾荣获光明日报“至亲至孝”书信大赛全国征文一等奖、全国清廉家风故事征文一等奖等数十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