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栏 | 秋冬进补,血糖控制的重要季节,补好脾土保健康

民间有“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
合理的进补既可以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虚者补之”,不虚则正常饮食就足矣,同时应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
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适当科学进补,不但可以打好营养基础,还能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的机会。
秋季是血糖控制的重要季节
在炎热的夏天,人的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了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食欲减退,饮食较为清淡,进食明显减少,代谢却增加,导致血糖下降。
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人体出汗也明显减少,人体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得到缓解,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胃口大开,进食较前增加了。
民间流行“贴秋膘”,立秋后各种进补,而糖尿病患者血糖与饮食及运动消耗关系密切,进食量增加导致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秋季天气干燥、温差大,而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较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出现血糖波动,所以感染期间一定要密切观察血糖情况。
调理脾胃是治疗消渴的重要环节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又因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一般认为,中医的“消渴病”与糖尿病基本一致。
中医认为,脾胃不是一个单纯的器官,而是一个为全身各器官提供能量的系统。
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是后天之本。人从出生之后成长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要通过饮食而来,但是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
如果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容易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病为消渴。
消渴病症,中医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其中以“多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人,其病位在肺,为上消;以“多食” 为主要临床症状者,病在胃,为中消;以“多尿”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病在肾,为下消。现代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也以“三多”而为主要诊断表现。
《医学心悟》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中医治疗和预防“消渴症”,调理脾胃功能是重要一环。
控制饮食、把握进食营养比例,合理安排锻炼都对消渴有帮助。现代医学着眼于血糖数值的变化,通过调整血糖值来治疗糖尿病,而血糖高恰恰是中医中脾胃运化功能下降造成的,脾胃无法将水谷精微物质运化后输布全身,造成部分营养物质在机体某处堆积而致病。
清胃火、健脾土,藜麦和糖尿病调理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它是一种全谷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各种氨基酸比例适宜。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认定藜麦是全球唯一一种单作物即可满足人类所需的全部营养的粮食。
中医认为,藜麦性温、味苦,具有清胃火、健脾土的功效,长期服用藜麦粥可达到清除内热的作用,非常适合平素长期进食肥甘厚腻,醇酒厚味的人群,尤适用于以“多食” 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消渴症人群。
藜麦可以以粥、饭、沙拉等形式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调理。
养生粥
藜麦配大米按照6:4的比例搭配,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继续煮30分钟则可,不宜煮太烂,每日晚餐喝一次。
藜麦的营养价值超过任何一种传统的粮食作物,藜麦所含氨基酸种类丰富,除了人类必须的9种必须氨基酸,还含有许多非必须氨基酸,特别是富集多数作物没有的赖氨酸,并且含有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的矿物元素,以及多种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维生素,不含胆固醇与麸质,糖含量、脂肪含量与热量都属于较低水平。
藜麦饭
将适量藜麦与大米混合,用清水淘洗后,然后直接烹饪就好啦!待藜麦粒成透明状、颗粒饱满、冒出白色小圈(胚芽),即代表已熟透,可食用了。
藜麦沙拉

将藜麦煮熟后,与其他食材混合,如彩椒、坚果、西兰花、生菜等,再依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调味料,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健身爱好者以及减肥人士的营养餐食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