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岙来去(组诗)/东方浩
东方浩,本名蔡人灏,生于1963年10月,浙江嵊州人,现供职绍兴市级机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创委会主任。主要从事诗歌创作,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青年文学》《江南》《山花》《飞天》《青年文摘》等刊,诗作多次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等年度选本,出版《大地的宴席》《东方浩短诗选》《桃花失眠》《预言》《寻找》《在江南》等8部个人诗集。
儒岙来去
(组诗)
东方浩
在天姥山上
在这样的一座山
在这样的峰顶
喘息初定的我 像一个最普通的人
远眺 再一次尽情地远眺
那些熟悉和陌生的景象
一一涌现 无论远或近、清晰或模糊
我知道——那是一些低处的生活
而我 在天姥山上北斗尖
午后的风 吹动我的衣衫
四月的清新 是另一种流水
洗涤着 我仰望多年的目光
此刻 我不敢仰天长啸
因为李白告诉我 此地有仙人
更不敢浅吟低唱
因为李白的声音就在身边
此时此刻——我只想着来一杯酒呀
最好是一坛 我就席地而坐
在那棵松树下在那块苍岩边 邀清风同饮
一直喝到明月松间照 再踉跄下山
2016年4月12日
黑风岭小记
旧时的驿道 依然有着新鲜的光泽
路边青草的嫩绿
与崖间杜鹃的红艳或紫
是四月的语言和诗词
有一种香 是风带来的
有一种幽静 是脚步说出来的
随便看看 就是一幅幅绝美风景
随便走走 就有一种种小惊喜被你踩到
村里的书记带着一群远方的诗人
又一次踏上古道 诗人们列队而行
他们的齐整与蜿蜒 足以与遍地的卵石媲美
只不过一个是亘古不动 一个是欣喜雀跃
曾经的商旅要道 再没有车如水马如流
也不再有黑风岭的一声断喝
以及威震关的刀光剑影
——白云千载 今日全程是春光、花朵和芳香
只有那些青衫背影 那些长长短短的诗行
永远驻留在这一片山水间了
仿佛在等待更多的吟诵和赞叹
事实上 一群诗人的到来就是一种最新的歌唱
哈哈 黑风岭呀威震关
一个杀气腾腾的名字 却有着无限抒情
2016年4月12日
这个春天的南山村
这个春天我不采菊 菊还在抽芽
这个春天我不闲逛 只在进士第的石阶上
安静第坐着 不抽烟不喝酒
看风从门前吹过 听隐约的马蹄声
从左边来往右边去
或者 从右边来往左边去
石阶的阴凉 透过我的蓝色牛仔裤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 在从前的时候
像我这样坐过 像一个少年儿童
石缝里的青草 因为春天的缘故
已经纷纷钻出来 它们是否有点惊讶
惊讶我这样一个懒散的中年人
比我更安静的 是那桥那井那祠堂
比我更安静的 是桥沿的树、井里的水
是祠堂上方的匾额、画像和对联
比我更安静的 是围墙下的那群老人
春天的光线 画出了另一种色彩
比我最安静的 当然就是村子外面的那座山
这个春天 东篱下只有盛开的小野花
这个春天 村子里的每一块卵石
将被一双陌生的脚 轻轻踩踏
每一扇木格子窗户 将被一双好奇的手慢慢推开
那么借你一千年的光阴 南山村呀
我想小住三天——可否可否
2016年4月13日
横板桥村速写
104国道把村子一分为二
一半村庄在山脚下蜿蜒
一半村庄在路那边平坦 横板桥上的青苔
拱桥上的卵石 似乎在呼应
新房子旧房子 就像新树枝和老枝杈
交错生长着 两棵更古老的树
苍翠在溪水之上 一群鸭子自在游过
一汪流水 依旧清澈
曾经的驿道 早已被现代水泥覆盖
池塘边 一位老汉在钓鱼
仿佛姜太公 天姥山下的姜太公
天姥寺边的姜太公
一块路名牌 两块字迹模糊的石碑
记录了从前的晨钟暮鼓和游人如织
只有一只大白鸭 安静地卧在碑前
像是守护者 守护着古驿道上的无数落叶
李太白的庙 真的牢固地立在村中央
关于谢灵运和徐霞客 更多的记载
正从典籍和碑刻的缝隙里 一点一点亮出来
就像真正的光线 散落在这片雨过天晴的土地
2015.11.07
《绍兴诗刊》微信公众号,系原《绍兴诗刊》纸质刊物停办后新开设的交流平台,不定期刊发各地诗友的作品、评论,一般一周编发2—3期,所发作品视情在文学双月刊《鉴湖》选发。凡投送《鉴湖》刊物的稿件,原则上《绍兴诗刊》优先处理。稿件请寄:1027463563@qq.com。一般要求寄5—10首精短诗作,附作者简介、照片1-3张、详细通联等。古体、散文诗均可。来稿、照片等请用附件发送,主题栏注明投《绍兴诗刊》。
近期已经开通赞赏功能,所获赞赏金额一半发作者为稿酬,一半留公众号平台为活动补贴;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送作者。集体展示推送作品所得赞赏留平台。请来稿者关注《绍兴诗刊》并加东方浩微信好友,以便推送后发放稿酬。来稿者一般视为同意上述意见,若有不愿开通赞赏的,请来稿时注明。
敬请关注、转发!关注者在质量同等情况下优先编发,请在来稿时注明。多谢支持!
各地诗友若有纸质书刊交流,请寄:312000浙江绍兴市越城区胜利西路163号绍兴市政协 蔡人灏(东方浩)。欢迎惠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