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著名绘画大师张彦远曾经说过:“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充分体现了构图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来讲,一幅作品的构图不仅仅是创作各部分形象的合理布局,它事关作品主题的展现、作品意境的创造以及审美趣味的构成等内容。
写意花鸟画的构图是绘画师的艺术风格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创作作品生命力和意境内容的重要工具,自古以来便是绘画艺术领域的主要探讨内容。
赵少俨《耸目思凌霄》2018年纸本水墨120 x150cm结构和布局是主导事物性质的主导因素之一,绘画形象整体内容中的部分改善和有效调整可以给整体带来更好的传达效果,甚至要高过每个部分优化所带来的总和。写意花鸟画中的构图同其他绘画题材相似,与战争时代的“排兵布阵”是同样的道理。视觉效果相对于其他影响方式来说,比如音乐艺术、书法艺术等等,表达更加简单直接,通过视觉的影响力直接作用于人体,引发欣赏者的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绘画作品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书法和音乐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开展深层次的欣赏。尤其是书法艺术,狂草等看似是脱离我国传统毛笔字审美标准的字体,对于初学者或者外行人来说,远不如宋体、楷体等“规矩”的汉字有更愉悦的审美体验。但是草书字体在情感表达以及自由奔放等方面是其他书法字体所不能比拟的。
写意花鸟画中的构图和布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虚与实的结合、留白部分以及画中形象排列的紧密疏松关系。虚与实的完美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追求。留白部分可以给欣赏者留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增加审美情境的多元性,丰富欣赏主体的审美体验。虚实结合的艺术创作手段,可以令绘画主体形象更加鲜明,创作主体的情感表达更加直观到位。创作者可以通过绘画形象主体排列的紧密稀疏来展现、深化作品的主题内容,强调、突显作品的意境、情感内容。
设色中的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以墨为主,设色为辅,但是作为辅助功能的设色对于作品意境的充分展现、欣赏者审美的直观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墨色是写意花鸟画的主色调,充分运用墨汁分量和浓度的不同构造差异化的画面效果,营造出统一而又丰富的审美画面,是设色情境性功能意义的至高境界和完美体现。我国的传统绘画中称中国画为“水墨丹青”,“丹青’’即代指绘画中的设色过程。我国自古崇尚、敬畏自然,绘画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写意花鸟画主张尊重自然本色,尽量使创作作品的形象主体更加贴合实际,以客观实际事物为设色的导向。
但是这不等同于完全按照事物本体着色,而是在参考本体实际颜色的基础上加以独创性的发挥,凭借艺术家自身的独特视角和创作手段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使得形象在不失真的状态下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渗透力。设色是增强绘画作品真实性和生命力的一项艺术手段。一片灰暗的绘画作品是缺乏灵气、通透性和艺术生机的,也是脱离现实的。设色为绘画作品带来更多更美的意境,产生“活色生香'的艺术效果。设色作为一种艺术手段,重点在于“设计”二字上,围绕主题进行艺术化的设计和体现,还原事物本色特征的同时,赋予其更多的拟人色彩,增强艺术真实性与事物艺术人文性的情境之美。
笔墨中的意境
我国的书法艺术古已有之,笔墨是古代一种主要的书写工具。此外,文人墨客常常通过练习书法进行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以此看来,笔墨对于我国古代大众的艺术生活以及文化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笔墨是我国古代广大劳动者的智慧结晶和智慧体现。看似柔软的笔墨,却可以完全轻松的地展现事物的强劲有力、棱角分明,与中国传统的“以柔克刚'的哲学理念相一致。此外,笔墨又可以用来塑造温婉、明媚的线条,可以展现一朵花的娇媚、一只鸟的灵动等等,笔墨赋予了绘画素材丰富的生命力。水墨画是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笔墨中特殊的晕染特点可以塑造画中空灵的意境,虚实结合之下,更凸显了写意花鸟画作内容的层次性和表现力的丰富性,弱化了工笔画作品表达的直接性,更加具有令人反复咀嚼而不生厌烦的韵味。
水墨画的主要创作工具是毛笔,因为笔头是非常柔软的,对绘画创作人的手指技法依赖程度较高,画作的可塑性较强。通过绘画手指技法的灵活使用可以创作出各种不同的线条风格的绘画作品,还可以用以塑造不同的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形象,创造出多元而丰富的意境内容。笔墨绘画的主体形象大多只是轮廓和骨骼部分的塑造,对于细枝末节不会刻意展现,而是故意地隐藏了起来,留给受众更多的欣赏空间和发挥空间,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活动。笔墨技巧的灵活应用可以以一个创作主题引发更多的联想思考,达到绘画者的创作目的。
与此同时,笔墨中的意境需要充分结合画作中的各项要素进行综合把握,针对营造出来的整体氛围和传达效果深入分析、加以欣赏。笔墨中的意境是需要长期去切身体验和感悟的,精神上的审美体验参与必不可少,从笔墨中品味绘画作品的内涵和意境,是自身的一种愉悦体验,同时也是心灵的一次灌溉和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