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人的峥嵘岁月
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
10月26日是浙江省环卫工人节,说起环卫工人,不少人都会想到时传祥。他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粪便清除工人,无论酷热难耐还是寒风凛冽,他挨家挨户地为首都人民掏粪扫污。1959年,时传祥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一夜之间,时传祥的名字和他“宁愿一人脏,带来万家净”的精神传遍祖国大地。
粪便处理篇
上世纪70年代前
粪便一直是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每天清道夫挨家挨户清理粪便,用“挑担”的运输方式,将粪便运往田间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多余的粪便通过“船舶运输”的方式,卖给周边乡村农民,用于施肥。
到80年代
改革开放前人力马桶车是收集运输粪便的主要工具。到80年代,随着化肥的产生和广泛使用,粪便用于农作物浇灌越来越少。为解决粪便出路,各地建立了大型贮粪池。粪便在密闭条件下经厌氧消化,基本符合排放条件后直接排入水体。
90年代
我市大力推进格化粪池建设,并于1998年4月建成了粪便预处理厂。粪便经渣液分离、厌氧处理后排入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废渣经压榨后运往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填埋,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
本世纪初
宁波粪便收运基本实现管网化、机械化。
2008年
宁波市生化处理厂(现宁波市生化处理中心)完成提升改造。面对每天庞大的处理量,只需1名工作人员坐在中央控制室通过控制按钮远程控制设备运行、大屏幕监控各环节运行来执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
保洁篇
1978年
宁波淘汰了从1952年开始用的人力手拉垃圾车。当时宁波市仅有6辆自制三轮机动扫街车。
1989年
海曙区环卫处清洁工刘必定成为我市第一位环卫行业的全国劳动模范。
2003年12月
市六区环卫保洁道路面积1000.6万㎡,其中18小时保洁道路506.4万㎡,占50.6%,机械清扫面积382.9万㎡,占38.3%,河道保洁208.4万㎡,果壳箱3464只,公共厕所236座,其中中特级5座,一类76座,二类130座,三类25座。
2006年
宁波拥有各类机扫车90余辆,机扫率已达43.98%以上。
2014年
环卫工人逐步换上了统一的工作服。
2012年起
宁波市正式启动“道路清爽行动”,目前中心城区道路机扫率从43%快速提升到85%,长效保洁覆盖率达到100%,市民对道路保洁质量满意度从行动初期的78%提高到88%,一线保洁环卫工人8000余人,人均作业面积从8000-10000平方米降低到5500-6500平方米,环卫工人作业强度大幅降低。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2020年
宁波市启动“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工作,对申报区域的工作机制建立、地面立面深度保洁、城市家俱精细保洁、绿化绿地冲洗保洁、立面屋面规范保洁、公众满意度等6大类8项进行测评,确定申报区域是否符合创建标准。2020年,宁波市天一广场、老外滩等26个试点区域创建成效初显。今年,我市将创建40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目前仍在正在创建中。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2021年
宁波市开展全面打造“最干净城市”,其中包含城市道路洁净行动、城乡人居环境洁净行动、市场商圈洁净行动、产业功能区洁净行动、公共空间洁净行动、施工工地(闲置地块)洁净行动、河网水域洁净行动、车辆洁净行动、公共厕所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九大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菜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周边环境,全方位、多领域来改善宁波城市容貌。
垃圾处置篇
上世纪70年代
宁波垃圾出路主要是简易堆放。
1980年2月、1982年11月
1980年2月,在海曙马园桥建成150m³垃圾中转池。1982年11月在江北桃渡路建成250m³垃圾中转池。
80年代中期
宁波垃圾处置进入集中填埋时代,从直接填埋向卫生填埋,并逐步完善覆膜、防渗、渗滤液收集、填埋气收集等规范要求,实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2001年
本世纪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垃圾焚烧逐步兴起,2001年,我市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宁波枫林绿能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这也是国内第一座千吨级生活垃圾焚烧厂。
2006年
宁波成为国家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实现餐厨垃圾的单独收运处置。宁波开诚公司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涉足餐厨垃圾的处置业务。截止目前,全市城乡基本实现餐厨垃圾单独收集、运输、处置。
2013年7月
宁波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并实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2019年底
宁波实现零填埋,其他垃圾全部进入焚烧体系。截止2021,我市共有处置设施14座,其中焚烧厂8座,餐厨(厨余)6座,日处理能力超1.3万吨,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同时,宁波不断提高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率,全市已完成分拣中心建设31个,实现市、县全覆盖,累计回收生活类再生资源49万吨,日均回收量约1600多吨;此外,宁波积极加强大件垃圾处置能力,全市共建设大件垃圾处理设施23座,处理能力约60万吨/年;绿化垃圾处理设施16座,处理能力约32万吨/年。全市共有装修垃圾中转处置点位59个,处理能力约1100万吨/年。
在不断巩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的同时,宁波也在不断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的处置能力,截止目前,我市已建成一般工业固废收运点17个,小微产废企业危废收运点12个,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覆盖面达到50%,小微产废企业危废收运体系实现100%覆盖,有效提升我市非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能力的同时,减少了两种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的混投,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成效。
公厕篇
2017年
宁波启动三年“公厕提质行动”,超额完成三年新改建环卫公厕565座的工作目标。三年行动期间,环卫公厕从保洁质量到人文服务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目前,我市配置无障碍设施的公厕419座,占比62%;360余座公厕配置爱心驿站,450余座公厕提供免费厕纸服务,110余座公厕在冬天提供热水洗手,70余座公厕设有免费wifi,中心城区核心区域已有580座环卫公厕24小时开放。
2021年起
为巩固三年“公厕提质行动”成效,我市于2021年起开展智慧环卫建设,完善中心城区环卫公厕智能化设备,使公厕管理更加智能化。它利用现代智能控制、传感传导等技术,将公厕内空间平面图、厕位现状、人流量统计、实时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以及市民如厕满意度评价等大数据显示专用智能显示屏上,引导群众有序、如厕。
这几十年来,环卫行业经历了风风雨雨,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蜕变,但环卫人从未忘记“宁愿一人脏,带来万家净”的行业精神。“洁净”是他们对甬城和甬城市民不变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