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你越害怕的正是越会发生的

文丨书情画意 · 主播丨大超

车站里,队伍总是排成长龙,你仔细计算着办理速度,换到了可能最快的一队排上,却没想到前边的人发生了争执,办理一度停滞;工作中,常常是马上就到了汇报环节突然发现有份材料没带,或者把U盘落在家里;开车在路上,你选择了多种路径里最短的那一条,但你没想到这条路上会发生交通事故。

为什么不好的事情总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是不是感觉自己太倒霉了或者运气不好?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即使是那些小概率事件,该出问题的总有可能会出现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墨菲定律”。

爱德华·墨菲是美国某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他参加的一次火箭减速超重实验,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该实验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装置方法可行。不可思议的是,这16个加速度计竟然全都被一位工作人员装在了错误的位置上。

由此,墨菲开了一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一定会弄糟。”这句话在几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被人引用,随后在社会上流传开来。诸如:“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而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凡是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如果事情存在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终究会发生。

墨菲定律有4个主要内容:

1、所有事都没有表面看到的简单;

2、所有事都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情必会出错;

4、越怕发生什么事就越会发生。

随着人们对墨菲定律的深入理解,又出现了很多更精确并且引起共鸣的推论,比如:

1.东西因为总也不用就丢掉,丢掉后,往往就会有用到它的地方;

2.你出门的时候越是不想让人看见,就越会碰到熟人;

3.你早到,会议取消;你迟到,会议准时召开;

4.排队时,另一排总是动得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得比较快了;

5.假如你把一片吐司掉在地上,这片吐司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果酱的吐司不小心掉在地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先着地;

6.认真工作了一整天领导没看见,刚拿起手机2分钟,领导来了。

不论是墨菲定律本身还是后来的推论,都是基于一个对人性的观点——害怕犯错、害怕被拒绝。

“幸”与“不幸”的相互转换

《美国恐怖故事:畸形秀》中有一对母子,母亲是一个长胡子的女士,儿子是一个长着龙虾手的帅哥。表面看来,帅哥是马戏团中最正常的人,实际上(正如胡子女士所言)他的内心是迷失的。他一只脚想要跨出马戏团过普通人的生活,另一只脚却被拴在马戏团里。他因畸形而自卑,别人怎会看得起他?

有些剧迷认为胡子女士只要刮掉胡子就能摆脱畸形。然而人能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胡子女士接纳了自己生理上的异常,才保住了心中的坦然。参演该剧的还有一个只有上半身的女演员,她在现实中也有个儿子。儿子上学后,她很大方地来到儿子班上,对同学们说:“我只有半个身体。我是劳动者,也是疼爱孩子的母亲。希望大家能如常地对待我和我的儿子。”这位残疾母亲的儿子从未被他的同学歧视过。

“越怕出事,越会出事”的表述是在形容一种对难以预料的或无法掌控的事情的恐惧和担忧,胡子女士从这种担忧中脱离出来,战胜了自己的“心魔”,而后包括她的儿子都获得了一种新的生活,这就表明,墨菲定理不是不可战胜的定理。

破解墨菲定律的关键在于坦然接受负面事件或想法,不再刻意去驱逐,如此,那些极端的投射性认同和认知曲解就会慢慢消失。

韩国就业网站CAREER曾面向924名韩国上班族进行了职场内第一“墨菲定律”的网络在线调查,统计结果中抱怨“本来已经迟到了,可是公交车和电梯迟迟不来”,占投票率的17.8%;“有很急的业务需要与对方通话时,对方往往占线或不在公司”,“工作忙碌之余开个小差,往往会被领导发现”等同样名列前茅。而排最前的是“如果哪天下班和朋友有约会,那么往往当天要加班到天黑。”有高达24.8%的上班族对此投赞成票,该项荣登职场第一“墨菲定律”的宝座。

但是,墨菲定律想要告诉我们的远不止于“越害怕的,越会发生”。

它告诫人们不要忽略小概率事件,因为,只要存在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而且不管其可能性有多小,但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经济损失。

这一点,用“海恩法则”解释更容易理解。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了在战争中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而是在完成任务归来着陆前的几分钟。

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虚假安全”心理。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然而,恰恰是降落时一瞬间的放松,却足以“一失万无”。

遇见“莎莉定律”

墨菲定律带有一种个人主义悲观色彩,但是利用辩证法对立统一角度来看,也应该存在与其相反并体现积极乐观的定律,这就是“莎莉定律”。

它源自于电影《当哈利遇上莎莉》中女主人公几经波折终于迎来快乐结局的故事,后被用来形容那些很多意想不到的坏事情却能将事情发生引导到积极方向去的现象。

韩国就业网站CAREER在对上班族进行墨菲定律调查的同时,也对莎莉定律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每次迟到,领导却都不在工作岗位”的投票率占34.3%,位居第一;“有时故意出门很晚,却总是早早到达公司”的投票率占32.9%,排名第二;第三名是“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往往第二天就是发工资的日期”。

墨菲定律是一种客观存在,弱者才会把它当作失败的理由。

我一直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定律,觉得既然那么多人这样说,应该就是这个意思。直到有一天看到“墨菲定律”的出处,我才发现,很多人理解错了。

给传感器接线的工作不是墨菲亲自上阵,是安排其他人去做,但这绝不等于说“如果你预感可能会出错,就必然会出错”。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如果有可能出错的环节被你忽略了,它就有可能出错。

中国有句俗语:“怕什么,来什么。”这其实就是墨菲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会帮助你做得更严谨一些。

除了严谨之外,我们还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悲观主义者讲借口去逃避现实,古今有之。比如历史上的借口大咖,曾经被孔子诟病的冉有。《论语·庸也》讲,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一阵棒呵,后来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乐观主义者往往通过方法去解决困难,著名词人苏东坡一生被贬三次,但依然乐观豁达。被贬到黄州时,“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被贬到惠州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儋州时,“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纵观他的一生,虽然起起伏伏、漂泊不定,但他天性乐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真正的君子,就应该“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重视良好的心理状态,关注概率,抛弃恐惧、逃避、侥幸的心理,专注于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让事情的走向在大概率上能够变好。容易犯错误是人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在事情发生之前尽可能地将事情想的周全一些,预见出现的各种困难,做到防患于未然。

做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乐观主义者,才是破解墨菲定律的最好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