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心得笔记【补阴药】-天津猫猫
摘自公众号 墨铭棋妙 天津猫猫著
应朋友的要求,决定把我学习中医药大学教材《中药学》的笔记整理出来。这套笔记是以临床实用性为目的的,并不是以考试为目的的,所以不适合考生作为复习资料来用。对证型和药物的解读都属于我个人心得,是大体上的认识。至于细节方面,请大家参考相关的工具书。中药的学习不是靠死记硬背,而在理解和运用。就像背单词一样,用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今天整理的是“补虚药”中的“补阴药”,又名“滋阴药”。
气、血、阴、阳四大虚证中,现在的中医界对“阴虚证”最不重视。喜欢用滋阴药的医生往往被称为:滋阴派、南派、御医派。给人的感觉不太舒服,好像古代的皇帝都是被滋阴药给补死的一样。
金元四大医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中被骂得最惨的就是朱丹溪,因为他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从明朝就开始有人骂他,一直骂到了今天。
朱丹溪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理论呢?因为唐、宋、金、元四朝人们热衷于温补,他们甚至把温热药当成礼物互相馈赠,连朝庭刊印的《局方》也收录了大量的温热补药,人们“嗑药”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是宋朝歌妓文化盛兴,元朝士大夫纵欲成性。宋朝的大词人柳永、秦观均是妓院常客,苏轼的侍妾王朝云便是歌妓出身,11岁时就嫁给了苏轼。元朝士大夫们更是组团去寻花问柳。当时便有人写诗批判人们嗜温药、纵淫欲的现象:
世人服暖药,皆云壮元阳。元阳本无亏,药石徒损伤……金丹不离口,丱(guàn)妙(指未成年的小女孩)常在傍。真元日渗漏,滓秽留空肠。四大忽分离,一物不得将……恃药恣声色,如人畜豺狼……
朱丹溪的学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滋阴是个技术活,阴虚证是四大虚证中最难治的。阳主气,阴成形。伤阳是很好补的,伤阴却非常难以恢复。现在人们经常熬夜,更是容易伤阴。阳载于阴,无阴何以有阳?凡是阴虚者,时间稍久必然阳虚。同理,补进去的阳如果没有阴作为载体也同样呆不住。
再者,阴虚证既可以是全身性证型,也可以是局部证型,而且五脏皆有阴虚。有人说“脾为太阴,无阴虚。”这属于死读书没弄明白中医生理学的“名家”(战国时的一个流派,靠扣书本和字眼与他人诡辩。)
“无处不阴阳”,六腑也有阴虚证,只是人们一般只讲胃阴虚证罢了。
临床上使用滋阴药与其它药物配伍时还要考虑:阳气够不够?是否存在气滞?升降有没有失常?有没有阴火的问题?是否存在局部阳亢现象?热邪是实热、虚热还是郁热?用甘温除热还是甘寒除热?滋阴的同时会不会助湿?这些属于诊断学和方剂学范畴,这里暂不讨论。
阴液对人体有成形、濡润、制约阳气这三大作用。标准的阴虚临床表现为:颧红失眠,心烦易怒,眩晕眼花,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今天咱们介绍以下几味滋阴药,共同点是全属于寒凉药。运用补阴药要注意归经的问题。
北沙参:归肺胃经。有清肺热的作用。
南沙参:归肺胃经。有补气的作用。
百合:归肺心胃经。有安神的作用。
麦冬:归胃肺心经。有除烦的作用。
天冬:归肺肾胃经。有通便的作用。
石斛:归胃肾经。有明目的作用。
玉竹:归肺胃经。古人认为它有补气的作用,存疑待考。
黄精:归脾肺肾经。有补气的作用。
枸杞子:归肝肾经。有明目的作用。
墨旱莲:归肝肾经。有生发的作用。
女贞子:归肝肾经。有乌发的作用。
桑椹:归肝肾经。有生津、润肠的作用,而且很好吃。
黑芝麻:归肝肾大肠经。有乌发、润肠的作用。
龟甲:归肾肝心经。有潜阳、健骨的作用。
鳖甲:归肝肾经。有潜阳、安神、除蒸、退虚火、软坚散结的作用。滋阴药里它的功效最多。
滋阴这件事有点像《周易·家人卦》所讲:“利女贞”、“行有恒”。要像女人一样坚守正道,慢慢补,别着急,欲速则不达,更不可半途而废。九五阳爻居阳位,六二阴爻居阴位。正如男主外务,女主中馈。阳气为主,阴气顺承。阴阳是伴侣,更是一辈子并肩作战的战友。阴阳和合,才叫“家人”。
咱老祖宗的智慧可深邃呢,犯不着去跪舔东夷西戎那点浅薄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