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文言文《岳阳楼记》中考题

一、(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第16-19题。(15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连月不开

(4)春和景明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出

19.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4分)

【答案】

16.(共4分)

(1)同“嘱”,嘱托 (2)壮丽景象 (3)天气放晴 (4)日光

17.(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分)

(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2分)

18.C(3分)

19.参考示例: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4分)

【解析】

16.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注意“属”是通假字,“大观”是名词。“景”是古今异义词,这里译为:日光。

17.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用法的词语。(1)要注意译文的语气。(2)要注意“庙堂”“忧”“江湖”的含义。

1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非古仁人无悲喜之情,只是古仁人能够做到开朗、达观的看待,把家国、天下、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19.围绕“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国为民而奋斗”回答,语意通顺即可。

二、(2019年广东中考题)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去国怀乡________

③宠辱偕忘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答案】

(1)同“嘱”,嘱托;离开;一起

(2)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C

【解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注意“属”是通假字,“去”是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大观:雄伟景象。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②嗟夫:唉。尝:曾经。求:探求。或:或许,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给人的感受,而不是表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岳阳楼记》《范仲淹救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为术甚备 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及公私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发司农之粟 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7.B

【解析】7.此題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所以答案选B。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答案8.(1)(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2)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解析】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汪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作”,新建;“日”,每天:“惟”,只;“晏然”,安宁;“徒”,迁移;“惠”,恩惠。

点晴: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握,再适当拓展。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既 已 恤 饥 因 之 以 成 就 民 利 此 先 生 之 美 泽 也

【答案9.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解析】9.此题考查文言断句(即加标点)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译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辅助。本题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翻译为: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意思有三层:救灾、利民、先王功绩,标志性的词语有“因”“此”,在这两个词语前面画“/”即可。

10.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和“C”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答案10.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发司农之菜;C:募民兴利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考查的是岳阳楼记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较为简单。

附【《范仲淹救灾》译文】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岳阳楼记》《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三、阅读(共46分)

5.(14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②微斯人  没有 

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派,让 

④有粮者亦食 吃,给……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分析】【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②句意:没有这种人。微:没有;

③句意: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派,让;

④句意: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食:吃,给……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因为。句意: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重点词:是,这。何,什么。业,成就功业。句意: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的理解能力。选文阐述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表现了自己的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和“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等语句可以看出赵威后认同钟离子和叶阳子的观点,以民为本。从“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和“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可以看出赵威后认为应该重用钟离子和叶阳子。所以,赵威后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答案:

(1)①探求;②没有;③派,让;④吃,给……吃。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3)议论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题)

(二)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第16-19题。(15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连月不开

(4)春和景明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出

19.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4分)

(二)(15分)

16.(共4分)

(1)同“嘱”,嘱托 (2)壮丽景象 (3)天气放晴 (4)日光

17.(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分)

(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2分)

18.C(3分)

19.参考答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4分)

(0)

相关推荐

  • 《岳阳楼记》详解

    <岳阳楼记>详解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巴陵郡.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荒废的事业)具("具"同&quo ...

  • 部编文言文系列《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

    一.(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 ...

  • 部编文言文系列《桃花源记》中考题

    一.(2019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9.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⑴阡陌交通( ) ⑵便要还家( ) ⑶便扶向路( ) ⑷处处志之( )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 部编文言文系列《小石潭记》中考题

    部编文言文系列<桃花源记>中考题 一.(2019贵州铜仁卷)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

  • 部编文言文系列《核舟记》中考题

    一.(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 ...

  • 部编文言文系列《答谢中书书》中考题

    一.(2019海南卷)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 部编文言文系列《与朱元思书》中考题

    一.(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 ...

  • 部编文言文系列《富贵不能淫》中考题

    一.(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 ...

  • 部编文言文系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

    (2019年西藏中考真题)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 部编文言文系列《愚公移山》中考题

    一.(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