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兴东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临床研究
一、研究背景:牛兴东老师是全国第四、第五批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毕业。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五十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脾胃病,尤其对Barrett食管、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便秘、失眠、小儿外感等疾病,疗效更为突出。牛老的年门诊量达两万人次,许多疑难病经牛老诊治后得到康复。牛老师的学术思想,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具有很大影响力。老师学验俱丰,许多验方及独特学术思想和观点需要学生去整理和挖掘,用现代技术手段去揭示其机理,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因此,学生需要对老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整理、继承、挖掘、理论升华,总结出其内在的规律。
二、研究目的:通过理论学习和跟师实践,从深层次学习和整理牛兴东教授近五十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特别关注和研究牛兴东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将牛老师提出的“风泄”理论进行挖掘整理,并通过现代临床研究探寻其疗效机理,把这些思想和经验用于临床中,使疗效得到提升。三、研究内容和方法:通过随老师出诊、听老师专题讲座、阅读老师论著及医案等办法提炼老师的临证经验;对古代各医家论著的学习和检索,对各个时代经典理论的研究,提炼和整理牛老师脾胃病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和过程,对这些学术源流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总结凝练出牛老师的经典学术思想,使之成为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验之有效的学术理论;从专家门诊随机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5例,采用“风泄汤”与“异功散”、匹维溴铵对照研究,比较临床疗效和检验指标,揭示老师学术思想的现代机理。四、研究结果(一)牛兴东老师理论渊源《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脾胃论》和历代脾胃病医学大家的观点给了导师深远的启发,夯实了老师脾胃病学术思想根基。论文开始部分探讨经典的脾胃学说。重点研究脾胃学说的起源和逐渐成型、各个时代对脾胃学说的思考,如《黄帝内经》中“脾胃为仓廪之官”的论述,医圣的“保胃气,存津液”,李皋的“阴火学说”,叶天士“脾喜燥,胃喜润”的观点。它们是牛兴东教授脾胃学说的理论渊源及学术思想基础。(二)牛兴东老师脾胃学术思想凭借几年来随师出诊的心得和老师的悉心指导,总结老师脾胃病的辨证、立法、处方用药规律,提炼导师的脾胃学术思想。主要内容总结为:1.牛老师多年临床形成“中医治病,脾胃为先”的学术思想。2.牛老师在临床中重视脾胃气机的升降,反对一味呆补。3.牛老师强调治疗脾胃病应该五脏同调,重视脏腑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脾胃。正所谓:“治脾胃之法,应在脾胃外寻”。4.牛老师指出脾胃不能混为一谈,脾胃同为中焦,应强调分治。但分中有合,合中又有分,观其脉证,随证治之。5.牛老师在治疗脾胃病时重视“祛除痰饮”,提出“痰去脾胃安”的学术思想。6.牛老师治脾胃,重调气血。牛老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发现:脾胃病从发生、发展、加重、转归,有一条明显的病理过程。起始为脾虚,之后产生气滞,接着为水停、湿阻,日久为痰凝血瘀。气分阶段是功能紊乱时期,血分阶段为器官受损时期。牛老师在健脾基础上调气活血。7.牛老师在临床中尊古但不泥古,能够兼收并蓄地吸纳现代医学知识,也能利用现代诊疗手段,使中医的望闻问切延伸到更深的层次。(三)牛兴东老师脾胃学术思想指导下的临床经验老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Barrett食管、功能性便秘、失眠、小儿外感、“祛风药”在泄泻中使用,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
1.牛兴东老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耐药CAG经验总结牛老师通过中医辨证治疗,调整人体内环境,使之不适合幽门螺旋杆菌生存,不杀菌而菌自灭。同时配合正规西药三联治疗,可以有效减少Hp耐药发生。停西药后应继续口服中药三周,巩固良性内环境,预防复发。2.牛老师治疗Barrett食管经验牛老师认为Barrett食管的主要病机是脾虚肝郁,痰瘀互结,治以汤药内服健脾疏肝理气,含片化痰活血散结。使攻邪而不伤正,食管局部药物浓度增加。3.牛老师治疗湿秘临床经验总结老师认为湿秘是现代病,过食肥甘,活动减少导致。治疗以理气贯彻始终,化湿善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三法。温能化湿,但温燥要有度,否则伤阴生热;苦寒燥湿,但不可过度寒凉,否则冰伏湿邪,兼伤脾阳,湿更难除。尤其擅用宣清导浊汤治疗顽固性湿秘
。4.牛老师“祛风调气化水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老师明确提出“风邪侵犯肠道”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病因病机,提出“祛风调气化水法”治疗D-IBS,使用“风泄汤”祛风解痉,健脾止泻。调气法包括:宣肺气、畅肝气、敛肝气、补脾气、升脾气、通大肠之气;化水法包括:健脾化水、温肾化水、淡渗利水、苦温燥湿、风能胜湿、芳香化湿
。5.牛老师“阴阳立论”治疗不寐经验总结牛老师从阴阳立论治疗不寐,临床疗效突出,理论简洁,脉络清晰,把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重点抓住阴阳二纲,提纲挈领,深得《内经》《伤寒论》的精髓。牛老继承前人学说并认为:阳不入阴则不寐。阳不入阴的原因有三:首先是阴阳的亢与虚;其次是阴阳互相不调和;最后是阴阳交接的通路被邪气阻隔。
6.牛老师“量化寒热”治疗小儿外感经验牛老师治疗小儿感冒经验老师把小儿外感分为风寒、风热和寒热错杂型。其中寒热错杂型十有其七,通过精细化辨证,分析寒热比例,精确使用不同比例的桂枝汤和五根汤合方,疗效迅捷。老师提出兼夹病邪阻滞气机,使外邪闭郁,无门而出,产生一些变证。牛老重视祛邪,他常常指出:“去邪就是扶正,邪去则正安”。牛老认为叶天士的“透热转气”理论不仅仅是用银花、竹叶使入营之温邪转出到气分,而是指祛除阻碍气机的病邪,给入里之外邪以出路。因此,“透热转气”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外感病,而不单单是“温病”
。7.牛老师使用“祛风药”治疗D-IBS的经验牛老师在使用“祛风药”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此类药物在治疗D-IBS时作用有六方面:①“祛风药”具有疏肝解郁功能;②“祛风药”具有升阳功能;③“祛风药”具有“风能胜湿”功能;④“祛风药”具有醒脾开胃功能;⑤“祛风药”具有调节肺脏宣发肃降功能;⑥“祛风药”性走窜辛散,是很好的引经报使药物。牛老师在使用“祛风药”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治疗脾胃病时辨证使用它们。如湿邪困脾,牛老使用藿香、佩兰,苏叶等“祛风药”化湿醒脾;如阳气不升而下陷,牛老使用升麻、葛根、柴胡等;如肝气郁结,牛老使用柴胡、防风、薄荷等;如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失调,牛老使用麻黄、羌活等。在用量上,牛老的经验是少量使用,但煎药时要后下,取其气而不取其味。(四)临床研究部分:目的:观察风泄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肠道益生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标准的D-IBS患者75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风泄汤组、异功散组和对照组各25例,风泄汤组给予风泄汤治疗,异功散组给予异功散治疗,对照组用经典西药得舒特(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疗程后检测血清5-HT含量。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对粪便菌群进行检测记录,对粪便中4种细菌进行培养并对集落形成单位进行记数;应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风泄汤组100%,异功散组80%,对照组76%,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风泄汤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维度的积分有显著提高(P<0.05),它优于异功散组和得舒特组(P<0.05);“风泄汤”能够明显增加肠道双歧杆菌(P<0.05)和乳酸杆菌(P<0.05),与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三组血清5-HT含量分别与治疗前自身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血清5-H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风泄汤明显优于后两组。结论:风泄汤可有效改善D-IBS患者临床症状,并恢复血清5-HT的正常浓度,明显增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五、研究结论:牛兴东教授的核心学术思想是“中医治病,脾胃为先”、“治脾胃,重调气血”。牛老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要病因机之一为“风邪伏于肠道”,在辨证基础上加用“祛风法”治疗,疗效得到提高,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一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