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误及其对策
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有时有意外发 生。为了避免不幸事件,提供充分安全而有效 的治疗,对临床上出现的针刺事故作一详细 分析,提出明确的预防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刘氏对近年来的46篇文章,101人次针 刺医疗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针刺意外可 损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泌尿系统和脾脏等,其中呼吸系统占首 位。针刺意外究其原因有术者对腧穴定位和 穴下的解剖结构不够明确,操作不规范,发生 意外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等。
《脉经·序》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医者首先思想上应重视,掌握有关慎刺禁刺 的知识。《素问·刺禁论》载:“刺匡上陷骨中脉 为漏为盲”;“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舌 下,中脉太过,出血不止为喑”;“刺臂太阴脉, 出血多立死”;“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 伸”;“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阴股, 中大脉,出血不止死”;“刺郄中大脉,令人仆, 脱色”;“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足 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以上所记诸脉相 当于内眦动脉、眶下动脉、舌动脉、肱动脉、桡 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动脉 等。在针刺相应的腧穴,如睛明、四白、金津玉 液、廉泉、侠白、尺泽、气冲、委中、冲阳和涌泉 等时,应注意避开动脉而刺。由于历史条件所 限,古代对人体重要脏器、神经和血管的观察 和描述都不够具体和精确。在学习历代医家 有关禁刺慎刺的内容时要注意结合现代科学 知识。古书列为禁刺的穴位,如缺盆、哑门等, 指的是不宜深刺,并非不能刺,若能采用斜刺 或浅刺,既能治病又不发生事故,还是可行 的。对于古人未列入“禁穴”,而按照现代解剖学观点,当针刺超过一定深度或方向偏离或 手法不当时才会损伤重要脏器的腧穴,如人 迎、肩井等,也应引起重视。
腧穴定位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 疗效,且可导致预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标幽 赋》强调“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 经而可正”。叶氏报道1例隔衣行针鸠尾穴, 针后即死亡,尸检发现剑突下2~2.5cm 处 有一针眼,心室前壁有0.6cm×0.4cm 不整 形裂孔。鸠尾穴在前正中线脐上7寸处,即胸 剑联合中点下1寸处,若定准位置向下斜刺5 分左右,一般不会有意外。腧穴定位要准确必 须做到思想重视,严禁隔衣取穴。选择合适体 位,按科学定位方法取穴,以骨度分寸法为 主,手指比量法为辅。注意解剖标志,因人而 异。一般地,男性和老年人骨突较明显,如眉 弓、喉结等;体瘦和老年人皮肤较松弛,皱纹 较多;发际、女性乳头的位置常因年龄和生理 状态而变化。取穴时要选择合适的参考点。对 较难定准的腧穴,如肥胖者或骶中脊不明显 患者取八骨戮时,可先用较短的针探准骶后孔 的位置,后用长针刺入。
要确保针刺安全有效不仅要定穴准,且 要了解穴下的解剖结构,做到心中有数,明了 刺入时针尖所到达部位的组织结构。临床上 常因针刺睛明穴而致眼周大量出血,出现患 者眼球发胀,外突感,甚者可见上下眼睑皮下 瘀血,呈青紫色外观。睛明穴下距眶缘0.8~ 1.3寸贴近眶内侧壁处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 穿入眶内侧壁,术者在针刺时针尖不宜紧贴 眶内侧壁,同时针尖也不可太偏离外侧,否则 会刺入眼球。所谓“腰如井,背如饼”,指的是 胸壁和背部可针刺的组织较薄,不宜深刺,否则易引起气胸。医生应明白人体脏器的体表 投影以及每一穴可针刺组织的厚薄,如心、 肝、脾、肺、肾、脑、脊髓、大血管和神经干的体 表投影位置,以便把握针刺的深度和角度。临 床上因针刺风池、哑门、风府等穴引起严重事 故的例数也不少,风池穴深面有延髓和椎动 脉;风府穴深处有硬膜、蛛网膜、软膜和延髓; 哑门穴深处有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和 脊髓,医生若明确穴下的重要禁刺结构并加 以注意,一般不致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延髓 损伤等针刺事故。
针刺时操作不当亦易致意外。陈氏报 道因无菌观念不强造成继发感染,如病毒性 肝炎、骨髓炎、败血症、耳软骨膜炎及软骨炎、 炎性肉芽肿等。此外,采取正确的体位,选择 适宜长短粗细的针具,也能避免针刺误伤的 发生。郑氏报道有人以2.5寸长的针刺风 池、肩井等穴造成严重气胸,蒋氏报道站立 时针刺也易引起气胸。针刺时要注意浅表血 管的位置和走向并避开而刺,以免造成皮下 出血青紫。穴下组织疏松或有重要结构的进 针要快,推针要慢。进针快可减少针尖穿过皮 肤的疼痛;缓缓推针,即使针尖恰对疏松组织 中的血管也易滑开,不易出血。穴下有重要动 脉时,除推针要缓外,还应间歇松开观察针 柄,若针柄随脉搏而动,提示可能已刺到动 脉,不应再作大幅度提插和捻转。推针慢也较 易把握针刺的深度。《灵枢·本神篇》记有:“用 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终始》也认为:“必 一其神,令志在针”,“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 无内慕,如待贵人”。这些论述说明针刺时术 者应做到全神贯注,必须针到,心到和神到。 注意体会针尖刺到不同组织结构时的手感, 了解患者的得气、行气及其他感觉。一般说 来,刺到疏松的组织,手下阻力较小;刺入较 致密的组织手下阻力较大;刺入皮下组织,或 穿入胸腔、腹腔、盆腔、髓腔、颅腔内均有空松感;刺入胸膜腔内有倒吸感;刺及脊髓或延髓 有松软感;刺到肌腱、腱膜、骨膜和大动脉壁 有阻力增大的坚硬感。操作时应全神贯注,并 观察患者的表情,发现危险信号即刻处理。针 刺风池、风府、哑门时进针太深刺及延髓,患 者可有全身触电感,并恐慌惊叫,或一过性的 精神异常等表现;也会出现头项强痛、眩晕、 眼花、心慌、出汗和呕吐等。朱氏报道1例针 刺期门时患者感到不适,要求停针,医者不 睬,又针天突,造成严重事故。对精神病患者, 特别是狂躁型的,定要严格掌握深度。刘氏报道有人针刺风府治疗11例精神病患者,除2 例由于刺激量较轻微,反应不大外,8例出现 程度不同的瘫痪,其中1例长达3个月才恢复 独立行动,另1例针刺后引起恶心、剧烈头痛, 死亡。可见,针刺操作时全神贯注是很重要 的。
应用水针时要做到熟知穴位的解剖结 构,选取较大肌肉群,避免取手肌。杨氏报 道穴位注射合谷穴引起41只手手内肌挛缩畸 形。合理用药,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严格掌 握药物剂量、浓度,避免过酸、过碱、浓度过 大。注射前稀释2~3倍,每穴不宜超过常用量 的四分之一。邹氏报道2例因穴位注射氯霉 素、氯丙嗪剂量过大和6例因注射卡介苗而引 起严重事故。穴位注射时还应避开神经干和 血管,避免在同一腧穴连续多次注射,而应采 取多穴交替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