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哥说百城:洛阳的灿烂
2021-09-06 10:16
华人号:华哥读报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有一首很出名的诗,叫《过洛阳故城》。诗是这样写的:“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是中国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年代最长的著名古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唐、后梁、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时间累计长达1500多年。洛阳的兴衰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号称正史的“二十五史”。
看了洛阳,就等于看了中国的历史,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从1978年至今,我曾经四游洛阳。一个越来越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博大和精深。随便的一条街,都是一段历史;随便的一块地,都是一处遗址;随便的一座桥,都是一个典故;随便的一条河,都是一种文化。
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得河图而画八卦,夏禹拥洛书以制《洪范》。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被奉为“人根之祖”和“人文之祖”。
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光耀史册,灿若繁星。
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有三项诞生于洛阳。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孔子问礼至此,三班(班彪、班固、班昭)在此修成《汉书》,司马光在此编成《资治通鉴》,张衡在此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等。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许慎的《说文解字》、欧阳修的《新唐书》等鸿篇巨制,也无一不得助于洛阳这块沃土。
东汉的“洛阳太学”,学生逾3万人,为当时世界之最。晋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声之噪,曾使“洛阳纸贵”。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程颢、程颐二兄弟,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无不在此留下享誉九州的名篇。大诗人杜甫、白居易、李贺、刘禹锡等,或生于此,或长于此,或游历于此,或终老于此,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
还有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和“祖庭”。相传当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遂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为白马寺。至今,白马寺仍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洛阳的龙门石窟,也属“登峰造极”的艺术。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这座自北魏始开凿的佛教石刻,现有窟龛2100多个,佛像97000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块,佛塔40多座,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
除了历史文化,洛阳的另一个灿烂之处,是多姿多彩的牡丹。刘禹锡在这里写的《赏牡丹》一诗,想你一定读过:“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五一”前后,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走进百亩千亩的牡丹园,就好像跌入了花的海洋。色彩斑斓,争鲜斗艳,令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如痴如醉,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