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好”和“不用了”

周末出门,遇到一对应该是母子的两人在吵架。母亲不断的重复着自己是“为你好”,眼里泛着泪。孩子像是个初中生模样,已经跟母亲一般高了,不断的重复着“不需要”。语气坚定。

我就是一走一过,不知道两个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为你好”和“不用了”倒是常听到。

可能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都有这样一个阶段,深陷这个对话的逻辑之中。区别仅仅在于是不是说出口。说不说出来,差别非常大。

“为你好”被说出口的话,原因无非两种:一种是用说出来这样做是“为你好”的方式,来合理化自己对对方施加的行为。打骂也好,私下做决定也好,不同意这门亲事之类的也好,比狗血电视剧的套路要丰富的多。

另一种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迫使对方接受,这是“为你好”,你得“知道好歹”。这是占领道德制高点的路数。

还有就是没说出来的“为你好”,实际上我想更本真的“为你好”是很难说出来的。因为“为你好”这个思路的前提是,这个“你”还没办法识别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因此需要有人对这个给一些指导,有一些约束。

但是最终肯定还是要这个“你”本人去行动的,那种外在的道德制高点也好,合理化解释也好,口服的可能性大,心服的可能性小。

默示的方式不是那种什么也不做的状态,只是做就那么做了,对方能知道是为他好,那就是知道了,不知道或者不领情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他就是跟朋友出去打架才开心,看完了古惑仔,立志要做小流氓,你未必拦得住。他就是热爱打游戏,到底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事儿是个大难题,不然也不会有父母把孩子送去一些神奇的所谓学校,搞电击什么的。

再说对话另一侧的“不用了”。这个也可以对应的分成两种:说出来的和不说出来的。说出来的有时候好像更振振有词,但实际上却更是鬼扯。

说“不用了”,潜台词就是我自己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我自己决定我要选择的路,诸如此类的。但这些说辞要想成立还需要个前提,就是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有各种行动的自由。

我们暂且不说智力上的独立和自由是不是已经实现了,更根本的是还有一个前提——经济上的独立和自由。出门就会饿死,要钱吃饭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行动独立和选择自由呢?

但我们也必须说,毕竟那个说出来的人,智力上还没到能把这个关系和前提理顺的程度,加上父母娇惯出来的都是些只知道享受权利,不知道承担责任的巨婴。

另一种是不说出来的,不说出来起码说明他们觉得这个“不用了”没有那么站得住脚。起码他们意识得到,说出来的那些人的潜台词的荒谬:你别管我做什么,我自己知道我要做什么,你就给我钱养着我就行。

知道这说辞没什么站得住脚的根据,逻辑上说不过去,起码这个智力水平应该比说出来的那些人要高一点。至于如果还是会用行动表达“不用了”,可能也是因为智力水平和逻辑能力稍微高,这让他们自己在跟嚷嚷着“不用了”的人比较的时候,觉得自己高出来不少,反而是过于自信,以为凭借自己的智力水平和逻辑能力就真能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了。

所以,我想,无论是“为你好”还是“不用了”,都是不说比说出来好,当然了,不说出来的时候心里也有个谱,对自己的智力和逻辑有个现实点的评估。

当然,这样的分析很鬼扯。没有情感、情绪、情理结合的单纯分析,如果一旦它倒过来影响生活,也就容易把生活理念的情感、情绪、情理给排除掉,反而活得干瘪了。

该吵架还是可以吵架,别弄的像结了仇一样就好。该表达还是要表达,毕竟,彼此一世缘分,不表达,时光匆匆,悔之晚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