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是天地会的创始人?

天地会,通称洪门,外称天地会,因会内成员“拜天为父,拜地为母,拜日为兄,拜月为姊” 而得名,载于正史的有着“三点会”“添弟会”“小刀会”“袍哥会”“哥佬会”等十多个异名,是明末清初兴起的一个“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虽经清廷残酷捕杀,但一直顽强抗争,至19世纪中期,天地会传到海外,成为近世中国最早的华侨;天地会对中国近现代史走向发生过深远影响:孙中山1904年在檀香山便经叔父介绍加入洪门,辛亥革命中的同盟会员很多同时也是天地会会员(洪门成员),如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69人是洪门中人。在马克思笔下,天地会还是中国最早与共产国际发生过组织联系的民间社团。李大钊曾援引马克思在为《纽约论坛报》做通讯员时期的一则记录说:在法国巴黎,曾经有一个中国人的天地会是共产第一国际的一个支部,会员达百万人,遍及整个中国和印度。

就是这样一个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秘密组织,对其创始人却充满争议,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答案,许多人提出了不同的说法,至少有万提喜说,郑成功说,陈近南说,南少林说,洪二和尚说等等,但每一种说法都无法令人完全信服。近年有人提出天地会创始人为方以智则是一种颇为新颖的说法,通过这种说法有可能找到天地人创始人的真正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今安徽桐城人,明末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合称明末四公子。方以智年轻时家庭环境优渥,受到良好的教育,三十岁时中进士并被崇祯接见。李自成进京后方以智被俘,虽被严刑拷打,但拒不投降。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伺机南逃投奔弘光政权,但受到阮大铖排挤,被迫流寓岭南,以卖药为生。后参与拥立永历帝活动,但受太监王坤巫劾,遁迹于湘、粤、桂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清兵南下后,在梧州出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后去南京,皈依天界寺觉浪法师。五十四岁时受清政府迫害,不得不离开天界寺去吉安净居寺出任主持。康熙十年,因列名“粤难”被清政府逮捕,在押往岭南途经惶恐滩时投水而死。

明亡后,方以智虽托身佛寺,但一直从事着反清复明的工作,与众多反清人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这一点,把方以智与天地会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天地会又名三点会,三点会的符号是∴,而“∴”这个符号则是方以智设计的。方以智在其著作《东西均》中,把他复杂深邃的思想总结为一个简明形象的“∴”。方以智因其著述《通雅》被梁启超称为近世语言音韵学研究第一人,熟谙汉语通假、同音字多等特点的他,不正是巧妙地把“三点”和“∴”进行了置换和还原?在方以智的哲学观念里,上一点是虚拟设象,表示鸿蒙初辟,称“绝无对待”,无极衍生太极贯行阴阳而无形;下两点为“相对待”,日月轮转,乾坤倒置,这不正是反清志士心目中地覆天翻的革命宗旨?方以智对“∴”的解释是“非纵非横”“可纵可横”“非三非一”,而天地会的组织形态则是分散自行发展,各自开山立堂,互不统属而又互有联系,这不正方以智思想的体现吗?

1658年,方以智为父守墓期满后返回江西后,在建昌府周围四处活动,其间有一年之久的福建武夷山之游,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无人知晓,而福建与天地会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知道,天地会早期早主要的活动地区就是广东福建地区,而这两个地方与方家有着不解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方以智一定领导着一个秘密团体,为正式反清力量提供背后策应。

如果这些还只是推测的话,那么清中期清政府大量缴获的天地会会簿中留下的著名的“木立诗”(《三六底》)就是铁证了。当时,天地会会众中广泛流传有“木立斗世知天下”、“木立斗世六十年,太子十三来结义”之类的歌诀,还有“攻打木阳城”的入会仪式,考古界在据信为天地会发源地的福建漳州碑亭上也发现有“木立斗也(世?)清皆绝,万里和同再复兴”的模糊碑文,多处提到“木立”。而方以智晚年变幻无常的名号中,恰好有一个叫“木立”。如果这一切都只是巧合,那也只能说明巧的真是太巧了。还有在天地会云山雾罩的传说中那个在襄阳万云山万云寺出家为僧的万云龙,不正是方氏去点为万,入云为龙?

后世天地会所传“海底”(意思是深如大海,传说为一年轻水手从海中捞得的天地会会簿),也和方以智不无关系。粤案中方以智被收监关押庐陵时,曾在狱中托人带诗给儿子方中通说“复壁有深意”,方中通复诗“此间能破壁”,是否暗示他被捕前藏身的江西富绅世交萧孟肪家中夹壁内,藏有天地会的重要文件需要及时取回?他是否预感到清朝征服者将以文化歼灭行奴役统治,遂为后世天地会另创一套文字符号、以“春典”“隐语”(手势)行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