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驿站:李德顺《语言跳跃性是诗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 主播邹坚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李德顺作品,主编黄幼中

(一)

诗,是一种词语高度简捷凝练,结构错落变化较大,节奏律动频率极强,韵律乐感表现突出,空间想象意蕴留白广阔,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并且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样式。

清初诗词理论家王士祯指出:“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清·赵执信《谈龙录》)这段诗论极形象地阐释了诗的表述特色并非是表象的写实,而是要写出“见首不见尾”、“一爪一鳞”的“龙”的神韵,否则就只能是“雕塑绘画”的描摹。充分领会和掌握这种艺术特色,是诗的写作必备的素养。

诗的这种特质,可以用“语言艺术的跳跃性”来理解。所谓跳跃,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委婉含蓄等特征,通过艺术手法对词语进行调度嫁接,乃至将超越时间、空间的不同意象巧妙组合,从而将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境,极佳地蕴含在简捷跌宕的表述中,为读者透过文字的空隙发现和领略诗的妙曼美感提供较理想的形态。

诗因受篇幅字数的限制,想要把所叙述的内容详细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诗的写作需要把关键、美妙的词语创造出来,并进行精巧地分行排列组合,这势必在语言材料的运用上造成断裂或空白,语言的内在含义也随之出现并列式或明显的转折。

按照著名诗人邢海珍的说法:散文语言具有“线性”的特点,即语言所包含的意思如一线连接,有头有尾,因果性较强。而诗歌的语言则是“非线性”的,时常出现紧密衔接的语言,在表述的内容上却没有直接的延续性和逻辑上的因果联系。

诗的语言表述,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象构成,意象之间没有必然的持续性,只被一条情感线索维系着。它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其余的留白空间即为一种极巧妙的艺术展示。所以,若把散文的表述文字分行排列,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好的诗作。

(二)

诗的写作运用超常规逻辑思维难以想象的语言跨越,便会达成一种精炼含蓄、形象生动、寓意深邃、意境悠远、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

当前,网络平台刊发的有些诗作,采用通常的散文叙事或描写方式,沿着形式逻辑理路言务必尽,如此便出现了“凝重”、“过实”、“呆板”等状态。作品被多余的文字塞满,不仅形态如“企鹅式的笨拙”,而且显得平庸乏味,失去了诗的灵巧隽永、新奇干练、兴趣盎然的感觉,难以由想象留白的空间发端出悠思联想的共鸣。

然而,诗的语言跨越必须是“违规合道”的。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似背离了语法表述规则,但从思维的连贯性来讲却又是在表意之中的,也就是无论跨越的幅度有多大,甚至是断崖式的断裂而又异峰突起,但都必须紧紧围绕主题的思路而延展。只有将语意的跳跃与思维的连贯有机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否则必然导致二元或多元的支离破碎。

(三)

诗的语言高度概括凝练和极富意蕴的品质,通常要突破语法的一般规范,较之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具异样的陌生感,有的根本就无法用现代汉语的语言逻辑和词性规则来衡量,如此才能在有限的文字中创建出耳目一新的独特意蕴。

诗的构建所遵循的是情感和想象的逻辑。为满足情感想象跨越的变化,需要省略语言中过渡、补充、转折等关联性词语,故意毁坏应有的语法规则,因而才能创意出跌宕奔放的诗句。诗歌的语言文字,在情感、想象、视野、心灵等因素支配下,而放纵奔流。

例如,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若用散文语言方式表述,大体应这样写: 迷蒙的细雨带着萧瑟的寒凉,织成无边无际的秋愁。我亲爱的朋友栉风沐雨于昨夜,来到这烟雨迷茫的吴地;而今晨我又送别他离开,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亲爱的朋友啊!你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盛在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瑕疵无染!

而从诗的表述看,用“寒雨”、“连江”两个意象便交代出深秋江南的景致;“夜入吴”,即有时间、地点之意,又蕴含着友人的来去匆匆。“平明送客”,表明第二天天刚亮主客即将分别;“楚山孤”,楚地山水都索然孤寂,更何况主人的心境哪?诗的一二句之间,省去了多少凄苦文字的描述。诗的第三四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由送别斗然转至诗人虽遭贬谪,但仍“冰心玉壶”,晶莹剔透,初衷不改。这其中略去了诗人往事的困厄、何以遭贬、亲友间的魂思梦萦等诸多叙述,留待读者自行想象。

从本诗所能见到的,只是诗人虽身处凄风苦雨的孤寂,而初衷不改所发出的感慨。这就是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四)

在诗的创作中,适当减少某些句子成分,是使其语言获得语意跳跃的重要手段之一。深谙写作技巧的诗人,通常都尽量略去语言中必须用的关联词语,有时把主语与谓语也省略去,只留下极能显象的句子成分。

例如,唐代王维的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的首联采用通感的手法,将“人闲”与“花落”捆绑一起,“深夜”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但因“夜静”,更因“人心静”,所以能用“听觉观到”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情景;亦给人留下想象的空白,想见春山白日喧闹的画面。诗的尾联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里钻出,几只鸟儿被恬淡的月光从梦中惊醒,不时呢喃几声,和着山涧小溪的水流声,更是将寂静山林的“静”烘托到极致。该诗无论是首联的叙述,还是尾联的描写,简捷到每句仅仅为一个“词组”。

诗的写作把不同质的词语并列起来,亦可构成语义的跳跃。在现代汉语中联合词组要求并列部分应词性相同,但诗的语言就不尽如此了。例如,当代诗人肖开愚在《早晨》一诗中写道:“蜡烛的早晨/雪球的早晨/滚动、爆炸、阴谋家和他的岳母/溃败的早晨//”“蜡烛”比喻晨光的微弱黯淡;“雪球”比喻清晨的凄清寒冷;“滚动”比喻各式车轮的奔忙;“爆炸”比喻街市嘈杂喧嚣;“阴谋家和他的岳母”暗示日子灰暗和忙碌。诗中便将一些几乎毫不相关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起来,创造出一连串的意象,把上班族忙得一塌糊涂的早晨,形象地“写成溃败”的模样。

诗的写作还可以运用不同性质词的调动,来创意跌宕起伏。诸如将抽象的和具体的、本来能的和本来不能的词,置于特定的动词之后,进行巧妙的非常规嫁接;这不仅节约文字,而且给抽象的以生命,静态的以动感,增强语言的跃动感,使之达到诗化的要求。这种不同性质的词语调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恰似比拟手法的鲜活而巧妙的运用。诸如:“一夜春风缀满枝”、“心,幻化成风,握住你轻轻走来的温柔”、“一晕昏灯冷画屏”、“春愁不耐怨黄鹂”、“寂寞敲窗问梦柔”等等。这些出乎常理想象的诗句,就是通过词语嫁接雕塑出来的。

(五)

诗的语言跳跃,通常在谋篇布局上有意象、时空、结构、逻辑等诸方面的表现形态。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即寓“意”之“象”。在诗的写作中,“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而言之是借物抒怀。意象对于诗的写作具有独特的意义,可以说没有意象恰如其分的打造,就不可能有跃然纸上“诗化语言”的鲜活。诗家常讲,以情观物,万物皆着我之情。而意象的跳跃使意象间产生空白,这种空白构成了诗歌的意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眼前景物;接下来“往事知多少”,是对往事的回忆,是虚写;意象由此而跳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前句是写实,后句又是对往事的回忆,这也属于意象的跳跃。这种跳跃,拉长了物与物之间的距离,从而造成了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

在诗的写作中,诗人情感和想象的放纵奔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羁绊束缚是较为常见的。或从当下到古代到,或从现实到将来,或从此地到彼地,其中省略过渡和连续,一笔越千年,一句纵万里。诗人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打乱生活严谨的逻辑程序,在非常自由的时空中创造新形象,不仅是一种笔法的运用,而且是诗人情怀和气度的显现。例如,王昌龄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空间上的大幅度跳跃。把西北边境绵延数千里的风貌,用极精炼的十四个字高度概括地描绘出来,展示出一种空旷、迷蒙、悠远、寂寥、凄清的深邃意境,从而反映了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辛。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紧密连缀前两句而抒情,把将士们卫国卫疆的豪情壮志和坚定决心,刻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诗的结构跳跃,几乎是每一首成功之作的常态。结构跳跃表现为诗中的间隔,也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层与层之间的“断”,段与段之间的“断”等。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问卷帘人”下面的回答却是“海棠依旧”,而问的内容只字没提。由于侍女的静默,女主人的急切,又引出下面的问:“知否?知否?”而侍女的回答“断”了。直接跳到女主人的道白,表达出对春残花萎的淡淡哀伤。跳跃的留白,是一个想象的无限空间,由读者去体味词人此时此境的境遇与心情。

诗的逻辑跳跃,更多地采用并列式或者递进式来完成。通过具有一定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来展示诗歌主题,发掘诗歌意蕴,其间又多以情感的变化为联系纽带,因此其本质也可以说是情绪的跳跃。例如,著名诗人李琦《白菊》一诗第一节写道:“一九九六年/岁月从一束白菊开始/每天,用清水和目光为它洗浴/贞洁的花朵/像一只静卧的鸟/它不飞走是因为它作为花/只能在枝头飞翔//”诗的最后一节写道:“今夜我的白菊/像个睡着的孩子/自然松弛地垂下手臂/窗外大雪纷飞/都是白菊另外的样子//”诗人以慈母般的口吻,在诗的开头表达出对“白菊孩子”的呵护;而于结尾处又对“白菊”枯萎表达深深的无奈,只能用超常的逻辑想象去弥补。

综上仅是个人对“诗的语言跳跃性”的管窥之见,也未必深刻允当,敬请探讨指正!

以文会友,推广交流、相互促进,我在这里等您

郑重申明:
1.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2.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并对此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作 者 简 介

李德顺    男,1953年11月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高级政工师,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海伦师范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青冈县常务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绥化市人大秘书长等职。本人多年来笔耕不辍,撰写大量的理论文章,在《人民网》、中央《党建内参》《学习时报》、国家《中国经济导刊》以及《黑龙江日报》《奋斗》等媒体发表;还创作诸多篇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在《中国文艺报》等文学刊物刊发,有的作品收入文学专集。由《时代出版社》《文史出版社》分别出版《澄心止水集》和《茶禅之韵》两部诗集。

荐     稿:佑    子

排     版:庞泽贤

主 播 简 介

邹  坚      男,《心香文艺》主播,朗诵艺术爱好者,微电台朗诵艺术团成员,天津市老年大学朗诵研究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会员。主任记者。从事电视新闻工作三十多年。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作者往期作品  点击标题  精彩回放

本期文章:《语言跳跃性是诗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
6、《雕像:矗立在平凡之巅》(组诗)
5、《长城的壮美诗篇》
4、《迎春花语》(组诗)
3、《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2、《雪花飘落新的旋律》
1、《无思考的语言》(组诗)

《心香文艺》全体工作人员

主       编:佑子

副  主  编:彭琳、黎冬益

编委成员:烟染眉、恬静、诗敬、

张女贞、蒋宁辉

导读编辑:白雨

编辑排版:梁秋静、白振松、庞泽辉、

张健、高家雨、庞泽贤

音频后期制作:妙格格(特邀)

◆男主播◆

自由如风、金辉、潮起潮落、蓝天、

南方、李一凡、金东、青山、白宾、

如海、源泉、高歌一曲、东风、大雪、

邹坚、银尘、子杰、亚当范(客串)、

忠诚、海天、石英、晓明、

冯爱华、余之、寸点 、

刘巍、王辰(客串)

◆女主播◆

丁一、美丽一生、夏天、望星空、

芳香怡人、李李、张虹、芊芊、梅竹轩、

晓艾、天堂雨、刘蕾蕾、依星恋辰、

第六感觉、小甜酒、如意、江姐、

桑叶、空白、彼岸、 周芯宇(客串)、

cissy、乐乐、小燕子、雨桐、

雪莲、苏适、文青、艾眉、桃江燕语、

放飞心情、李莉 、月上中秋

墨水、珈祺、黄素勤、小格子

山妮、情非得已、敖登图雅

宋卉、乾坤、雨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主编

佑子(黄幼中)

副主编 

沧海一粟(彭琳)

副主编

白雨 (黎冬益)

编委

烟染眉

编委

恬静

编委

诗敬

编委

张女贞

编委

蒋宁辉

男主播

自由如风

男主播

金辉

男主播

潮起潮落

男主播

蓝天

男主播

南方

男主播

李一凡

男主播

金东

男主播

青山

男主播

白宾

男主播

如海

男主播

源泉

男主播

高歌一曲

男主播

东风

男主播

大雪

男主播

邹坚

男主播

银尘

男主播(客串)

亚当范

男主播

子杰

男主播

忠诚

男主播

海天

男主播

石英

男主播

晓明

男主播

冯爱华

男主播

余之

男主播

寸点

男主播

刘巍

男主播

王辰(客串)

女主播

丁一

女主播

美丽一生

女主播

夏天

女主播

望星空

女主播

芳香怡人

女主播

放飞心情

女主播

李李

女主播

张虹

女主播

芊芊

女主播

梅竹轩

女主播

空白

女主播

晓艾

女主播

天堂雨

女主播

刘蕾蕾

女主播

依星恋辰

女主播

第六感觉

女主播

小甜酒

女主播

如意

女主播

江姐

女主播

桑叶

女主播(客串)

周芯宇

女主播

彼岸

女主播

西西(cissy)

女主播

乐乐 

女主播

小燕子

女主播

雨桐

女主播

雪莲

女主播

苏适

女主播

文青

女主播

艾眉

女主播

桃江燕语

女主播

李莉

女主播

月上中秋

女主播

墨水

女主播

珈祺

女主播

黄素勤

女主播

小格子

女主播

山妮

女主播

情非得已

女主播

敖登图雅

女主播

宋卉

女主播

乾坤

女主播

编辑排版

梁秋静

编辑排版

白振松

编辑排版

庞泽辉

编辑排版

高家雨

编辑排版

张健

编辑排版

庞泽贤

音频后期制作

妙格格(特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