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轮岗者要克服“过客”心理
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政策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计划,旨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交流轮岗的目的是否能达到,形成“鲶鱼效应”和“头雁效应”,释放更多政策红利,既取决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也取决于交流轮岗者的态度。
如果交流轮岗者存在“过客”心态,不管轮岗周期多长,交流轮岗者都会把交流学校当作“别人家的学校”,把自己当作“过客”,抱着旁观者的心态看待教育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
交流轮岗不是旅游观光,轮岗者必须克服“游客”心态,否则,交流轮岗者可能会就此“躺平”,丧失进取精神,不仅耽误自己的专业发展,也耽误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如果交流轮岗的校长也存在“过客”心态,就会变得急功近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损害学校的长期发展。
推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是发达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做法。在我国,交流轮岗也不是新鲜事物,一些地区对此早有探索。但是,由于覆盖面窄、周期短等原因,影响力较小。“县管校聘”政策实施后,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全面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将更为顺畅,交流轮岗对象和覆盖面也将会逐步扩大。
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后,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教师是“流水的兵”,不再专属于某一所学校,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波逐流。交流轮岗者要调整心态,把每一次交流轮岗都当作新的起点,沉下心来融入新集体,确立新目标,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交流轮岗者,学校也要摆正心态,不能把他们当作“外人”,而是要将其当作“家人”,主动接纳他们,听取他们的心声,并帮助其解决困难,让交流轮岗者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作者罗义安,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