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於的关系,书法人一定要搞清楚!

我们写完书法作品,落款的时候都喜欢写“于某某处”,这“某某处”或地名古称,或斋室雅号充满文人情调。看书法展览的时候,常有朋友问我这“于”是写作“干勾于”还是写作“於”,今天就来说说这两个字。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是在会稽山阴雅集中完成的,王羲之清晰地写下了“干勾于”。毕竟出自书圣之手,要指责是“简体字”的,不敢轻易开口,下面我们一探究竟。

翻开《说文解字》

其中的“于”字条,写作“亏”,解释为“於”。道理讲的也简单说这个字,就是口气舒展平直的意思。这一下我们不得不继续探究了。

01

这个字形好奇怪,到底是个什么我们看一眼下图便知。

02

这是一种乐器,“竽”。在古代是比较盛行的乐器,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就说的这乐器。

03

看完了乐器图片,再找一个文字的“于”对比,就生动了许多。这个乐器顶端是尖的,下部有底托,侧面吹气嘴,中间的部分画横竖线代表扎在一起的竹竿部分。由于“于”这个字很早就借用为动词,往、前往的意思。所以表示乐器的字加上了它的材质竹子,造出“竽”字。

04

作为文字,重要的还是记录起来比较便捷,每次都写出一个乐器的形状太麻烦了,所以开始简省,简成“干”再描一个外轮廓的样子。

05

金文中竖笔向左边弯。这时基本已经形成了“干勾于”的样子。

06

小篆出现了小讹误,竖笔不穿透下面的一横,类似于“亏”字。

07

只有三画的字,在《张迁碑》中处理的那么妙,这个竖弯的眼看就要倾倒,勾狠狠地朝左上踢了一脚。两横的起笔,勾的末笔形成阶梯式排列。

08

《曹全碑》第二横夸张的燕尾,加上几乎跟横起笔接上的勾的收笔,让人领略了什么叫收放自如。

钢浇铁铸的“于”

闲庭信步的“于”

09

这个字放在这里,一目了然,一只鸟的样子,这是乌鸦的“乌”,和“于”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和“於”有关系。《说文解字》中“於”就在“乌”的条目下。

10

表示鸟嘴的部分脱离了身体,写在旁边。

11

这个字形左部还有鸟类的样子,左部像是个“人”字形。

12

在包山楚简中,表示“乌”那部分更加简省,右部“人”字形下加上了横画进行装饰。

13

小篆字形的“於”。“乌” 的部分有讹误成“方”的,后来的“於” 字沿着这个定型了。“於”字是从“乌”字中分化出来的,所以“乌”字还是一直沿用下来的。“乌”、“於” 古音都在鱼部,一个中古一等字,一个三等字,上古音可能有长短或者松紧的对立。

14

《张迁碑》中也有这个“於”的字形,两部分是东倒西歪,但是相互帮助,相互配合。

楷书中,左部有写为“方”的,也有简省为半个“木”字,类似“才”的写法。用这种写法时写为“扌”旁是错误的。

像文章开头引用的一样,这两个“於”也来自《兰亭序》,在这篇作品中还有其他的“於”自出现,我就不一一引用了。

最后要讲一下“於”并不是“于”的繁体字,在《新华字典》中“於”有三种读音,一是“yū”表姓氏,二是“wū”表文言叹词,三是“yú”同“于”。

这两个字在源头时从字形、到字义都没有关系。这两个字后来都假借为介词,后世也就逐渐混用了。但介词用法中也有很多的释义,我也讲不太明白,下面写篇小作文吧,供大家了解下“于”的意思。

我们于今年的“十一”长假中,知道了范某某偷税漏税对于税法制度的侵犯,于她本人带来了巨额罚款,这并不是过于严重的处罚,她本人发表《致歉书》出于本心的接受处罚,这种态度于人于己都是有教育意义的。我们不禁发出了“於”的感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