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明(尚书)随笔——《文学的“人性”、“阶级性”及其他》(二)

与此同时,文艺界还创作了许多诗歌、独幕剧、短篇小说、快板书、报告文学等短小、活泼、敏捷、通俗和富有战斗性的作品,发挥了“短平快”和文艺“轻骑兵”的作用,为当时的抗战宣传、鼓舞民族斗志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取得巨大的抗战宣传效果的同时,不少作品在艺术创作上还是比较粗糙,缺乏应有的美学效果。原因有二:其一,由于时间较仓促,许多作品浮于表面、浅尝辄止,表现得比较肤浅。其二,也是根本的原因,许多作品“紧扣”抗战形势加以宣传,却丧失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审美特性;忽略了文艺创作表现社会的独特的视角;违背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
但是,抗战时期这种过分强调文艺的宣传功能,甚至将文艺等同于宣传的现象一直延续20世纪70年代末(如以“三突出”为特征的八个样板戏就是个典型的案例)。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意识流”、“先锋派文学”等文学流派,这一现象才较大的改观(不过一些表现老一辈革命家的影视作品仍然存在只是完成宣传任务,而忽略美学效果、艺术效果的现象)。
所以笔者以为,必须强调文艺作品作为宣传的手段和工具的同时,要坚持文学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即文学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那么, 什么是文艺创作的本质特征或者是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呢?笔者以为,文艺创作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文学艺术应该以“人性”的“真、善、美”的视角去关注世界,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文学艺术与其他的社会人文科学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他社会人文科学只关注某一社会人文领域,如法律只关注各种法律关系即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心理学只关注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
而文学、艺术所关注的包括自然、人及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进而关注人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人的灵魂及人的情感。
所以,作家、艺木家要表现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马克思语)的人,而要表现这种“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及其生活如果不通过人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统一性来表现,如果不通过人的各种行为、关系、思想和情感来表现,而只是反映人的社会属性的一个特殊方面(如阶级性、政治斗争),就会丧失文学的本质和力量。
因此,作家、艺术家与政治家、道德家、社会科学家的视角不尽相同。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而另一方面,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它们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马明高 | 半生的文字生涯(中)关于我与孝义文联的文学生活

    往期回顾  往事 | 给姥姥买烟 儿子考上清华,父亲写的一封信在教育界火了 作者:马明高 四 1982年的<孝义文艺>第4期,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小说<彩色的童年>.这是我1981 ...

  • 【卧虎说】文学就是揭开面具的那只手

    文学的任务 文学的任务,即鞭打假恶丑,弘扬真善美.这是文学的真谛,也是本质. 文学的本质,其实也回答了为什么写,写什么,读什么,倡导什么的问题. 所谓的正能量,即弘扬真善美. 所谓的鞭打假恶丑,就是最 ...

  • 梁实秋的文学思想

    梁实秋作为上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其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升华,这些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想有其独特的文学人性论和自给自足的文学评论体系. 一 引言 梁实秋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家.批评家.翻 ...

  • 老人家,别把门关的那么紧

    对于热爱写作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时代,可以更便捷地通过网络途径发表自己的作品. 可是这又是很不幸的时代. 因为文学的认可拥有太强大的壁垒. 当有传统作家说,网络上几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的时候, ...

  • 【卧虎说】小说的三个层面

    最能代表文学的,是小说. 故事是小说的源头与载体,更是内容的核心,决定表现形式的根本. 小说首先有故事,但故事不一定是小说,比着诗歌的抒情,散文的自然,小说在本质上更是有厚重思想情感的故事. 有厚重思 ...

  • 陈祖明(拾荒者)哲思录(二十五)

    (1)人的高贵就在于当你看透这个世界的丑陋之后,你仍然爱它. (2)人生的历程应该有三个阶段:天使--俗物一一佛.关键在于你如何修炼. (3)娱乐精神是人类的一种优良品质,犹如悲剧精神一样.然而泛娱乐 ...

  • 陈祖明(拾荒者)哲思录(二十六)

    (1)正如权力需要制度的约束一样,资本也需要法律的制约.因为没有制度约束的权力会变得傲慢和张狂,而没有法律制约的资本则是极其贪婪和丑恶.但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家们更关注前者,因为他们本质充当了资本的奴仆 ...

  • 陈祖明(拾荒者)哲思录(二十七)

    (1)在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上,天才同时又是另类.是孤独者.人们没有相应的智商,也没有那份心思去关注和理解,或许这恰恰是天才的福份.天才造就了孤独,孤独成就了天才. (2)学者让综艺节目变得" ...

  • 陈祖明(拾荒者)哲思录(二十八)

    (1)什么是"道"?我想它应该是一种终极存在,是世界的统一性. (2)正如剥削.奴役是对人的异化一样,贫穷.疾病也是对人的异化.而畸型的教育和疯狂的消费何尚不是对人的异化呢? (3 ...

  • 陈祖明(尚書)随笔——《文学的“人性”、“阶级性”及其他》(三)

    由此可见,文学艺术也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它的"阶级性"表现在文艺作品的内容上,也表现在它的目的性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如果我们要根据某一原则来评价人的行为 ...

  • 陈祖明(尚书)随笔——《对“历史真实”之我见》(下)

    应该说,历史学家不是站在胜利者的一边,而是站在"必然性"的一边.那么,是什么支撑着这种"必然性"呢?是古人所说的"天道"这一哲学思想. 如果 ...

  • 陈祖明随笔——《托尔斯泰塑造的艺术形象》

    今年是列夫·托尔斯泰诞辰190周年.他塑造的娜塔莎.安德烈.安娜.玛丝洛娃.聂赫留多夫等一系列艺术形象依然激荡我们的心灵.因为,他是一位有伟大艺术理想和伟大艺术情怀的作家,一个与时代和人民休戚与共的作 ...

  • 陈祖明随笔——《小议“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句中"质"指君子内在的道德品质,如质朴.仁义等:"文"指君 ...

  • 陈祖明(拾荒者)随笔——《<愚公移山>新解》

    说起<愚公移山>,我们都知道它是取之于<列子>中的一篇寓意.文中讲到北山愚公家的门前有两座高山,一座叫太行山,还有一座叫王屋山,占地七百余里,高七八千丈,使其出入非常不便.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