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转珠车
转珠车
——儿时的游戏之二
作者|蒙鹏
小时候,拥有一辆自己的转珠车,是一个奢侈的梦想。
转珠车,是用转珠做成的。所谓转珠,就是滚动轴承。
通常,制作一个转珠车,需要三个转珠。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像转珠这类工业产品,在农村并不容易寻到。
只要有转珠,转珠车做起来就简单。
找来一根结实、拳头大小的木头,用凿子在一端凿开一个方形槽口,将一个转珠安在上面,再把另一端削细一点,留出一个梯级。在细的一端安上手柄,方向盘就做好了。
找来一个长方形的板子,或用木板钉成木板,在前端凿一个圆孔,在后端安上另外的两个转珠,把方向盘套在圆孔中,整个转珠车就做好。
村里有位小叔,比我大一岁,有一个转珠车。
那时,转珠车对我的诱惑很大。
空闲的时候,我跑到他家去,希望能坐一坐转珠车。
他家在家时,我还可能高高兴兴的坐上去玩一下;要是没人在家,我低着头,失望的慢慢离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有时家里有事,也偷着跑去玩。往往坐在车上,或在推人时,父亲在身后一声怒吼,像老鹰捉小鸡似的把我带走。
村边大梨树下有一个斜坡,是我们经常坐转珠车的地方。
把车提到坡顶,手握方向盘,脚蹬在地上,坐稳了,迅速把双脚搭在车前的横木上,小车像脱了缰绳的野马,向坡下飞奔而去。
技术好的,掌握得好,到了平地还稳稳的坐在车上;把握不好的,往往还没到平处,便会摔得人仰马翻,像皮球一样滚到平地上,被摔得鼻青脸肿。
我们乐此不惫。不到天黑,听不到父母的召唤,是不会回家的。
梨树下的泥土上,被我们摸爬得光亮光亮的。我们的屁股上,也是最先见到阳光的。父母最头疼我们穿鞋和裤子,没多长时间,大脚趾头露在外面,屁股上露了洞洞。
平地上坐转珠车,需要有人在身后推;梨树下的斜坡很短,也不是很尽兴。最令我们高兴的,还是到村子对面的马路上去玩。
马路是条县道,那时候过往车辆很少。马路沿着山坡,呈“之”字型蜿蜒而上。在倾斜的马路上坐转珠车,一路飞奔便是几百米,惊险,刺激,屁股被震得麻麻的。但是没等到屁股的疼痛好,我们又抢着坐上车。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放开方向盘,举起双手,大吼几声,任凭转珠车一路奔驰。
村里孩子多,转珠车却只有一辆。坐车时,大家轮流着坐的。比较淘气和霸道的,能多坐几回。有时得罪了小叔子,就不能坐了。看着别人坐在转珠车上神气的样子,更是想坐。我们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去央求小叔子,又重归于好了。
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有一辆转珠车,那样就可以想什么时候坐就什么时候坐。可我没有转珠,没有钉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后来,幺叔在外回来,给我带回来两个转珠。再后来,我又得到一个转珠。我终于可以制作转珠车了。
我拿来斧头,自己砍木头;我用凿子,自己凿方形槽,凿眼子。手被震麻了,手臂也酸了,但我仍是不停止,我希望早点把车子做好。夜深了,我还在慢慢的敲打,父亲也来帮忙。
后来,把车弄好后,我经常因为贪玩,常常忘记了干活。父亲生气时,碰到转珠车,会毫不犹豫的把他砸坏。
过了一两天,父亲的气也消了。空闲时,我开始修理车子。父亲在一旁看着,看到我修理不了的,父亲说:“拿给我!”在父亲的手中,捶打几下子,车便修好了。
做转珠车时,缺少钉子。我拿着夹钳,在一堆废旧的木料中寻找钉子;或是房前屋后的围着窗户转,看到窗户上卡玻璃的钉子,只要玻璃掉不下来,就拔掉几颗。让我惊喜的,还是在爷爷留下的一个老式抽屉里,发现了盖房时留下的钉子。
我和弟弟整天围着转珠车转,就像现在侄子围着自行车转一样。即使不小心翻车,被打得鼻青脸肿,也毫不畏惧。
那辆转珠车,陪我度过了几年的美好时光。后来,也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了。
现在在乡下,偶尔还有孩子玩转珠车。看到转珠车,就想起童年的很多往事。
2010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