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学世相(十五)蒲松龄与泰山
蒲松龄(1640-1715),山东淄川人,年少聪颖,十九岁应童子试,被施闰章赞为“观书如月,运笔成风”。著有《聊斋文集》《聊斋志异》等。
康熙十三年(1674),蒲松龄第一次游泰山,作有《登岱行》诗及《秦松赋》一文。当时的他34岁,风华正茂,他眼中的泰山“白云直上接天界,山巅又出白云外。黄河泡影摇天门,千峰万峰列儿孙”;他眼中的泰山气象“七月晨寒胜秋暮,晓月露冷天风吹”;他眼中的玉皇阁“高峰列坐一徘徊,恨少涤襟酒一杯”;他眼中的五大夫松“清标独耸,大盖孤垂。意挺挺而自若,似无喜而无悲”。
创作《聊斋志异》期间,蒲松龄曾多次到泰山采风,因此,《聊斋志异》中关于泰山的故事很多,书中涉及泰山的作品有26篇之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聊斋志异》中,至少有3篇是介绍泰安确有其人的官员的。如《一官记》中说,泰安知州张公,性格倔强,蒲松龄称其“橛子”。那时,达官贵人常携家眷来泰山,车水马龙,来泰安后还要征用好多轿夫,民众不胜其苦。张公一上任,便予罢免。谁要他“请客”,他常挂在嘴角的话是“我就是一只羊、一头猪,请杀了我来请你们吧!”就是康熙大帝南巡来泰山,张公也只是让人扫扫行宫,清清街道。
蒲松龄对泰山情有独钟,通过瑰丽的想象,写成一篇篇华美的小说,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在他的小说和诗文中,泰山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泰山历代小说中,没有谁能达到蒲松龄这样的艺术高度。泰山将永远享有蒲松龄创造的文学珍品,《聊斋志异》的艺术魅力也会同泰山一样千古永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