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造船业国际竞争力对标分析【设计篇】
前言
在船海市场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中国造船业不断扩大全球造船市场占有率,并逐步成为全球产量领先的造船大国,但与韩国先进造船企业相比,在高技术船型发展、高效生产能力、产品建造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为例,克拉克森对2020年全球订造的大型LNG船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接单量占90%以上。
面对韩国造船业迅猛的发展态势,中国造船业急需转变大而不强的困境,通过对标韩国先进造船企业,明确中国造船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主要指标对标
根据克拉克森公司统计,2020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数据(见表1)显示,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高于韩国,其中:载重吨领先幅度明显高于修正总吨领先幅度,即修载比指标方面落后于韩国,反映中国在高端船型市场份额占比较低的现象。
在造船效率指标方面:同型船建造的实动工时消耗,中国造船企业是韩国造船企业的2倍以上;主要船型关键建造周期,根据克拉克森公司和美国船级社(ABS)统计,中国造船企业最低为韩国造船企业的近1.3倍(见表2)。
2
中韩造船企业设计方面差距分析
01
设计模式
韩国船舶设计院所和造船企业通常共同针对设计阶段的成本管控进行研究,将成本控制的重心由采购、生产阶段前移至成本设计阶段,将提升船舶综合性能、降低船舶运营和建造成本等统筹考虑。韩国造船企业的设计研发中心对应多个生产工场,有效保证设计、生产、配套的一致性,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充分结合造船企业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船舶建造总体工艺策划。韩国造船企业基于标准统一的信息编码、数据结构、交换接口等信息基础,实现在同一平台进行高效的船舶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设计阶段的数据信息能够准确服务于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的数据同时可为设计数据的持续优化提供基础。韩国以区域为载体进行多专业的完整性设计,且推行并行协同设计,代替传统的串行设计。例如,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共用模型模式,达到从详细设计到生产设计过程的总体协调有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设计效率明显提升。另外,在合同签订前具有一定的船型开发技术储备;在船舶订单承接前,将营销工作与设计工作紧密结合;在合同洽谈过程中,船舶的主要设备、材料基本确定。在上述基础上,可保证9~10个月充足的设计周期,为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夯实基础。
国内船舶设计院所与造船企业目前尚未形成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设计院所通常更加关注船型性能指标,而对船舶建造成本关注度不足,且对建造工艺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设计方案难以完全服务于生产。同时,信息化系统品类多样、同一企业内不同部门生成的数据异源异构、信息孤岛等现象较为普遍,造船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船舶成本管理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设计数据难以满足生产管理的要求,也难以为后续设计提供支撑。船舶设计专业设置过细,导致整体设计贯通性不强。船舶设计普遍采用串行设计模式,由于各专业之间协调不及时,因此经常出现相互干涉的现象而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另外,营销与设计一定程度上脱节,导致在合同承接谈判时主要设备、材料难以预先确定,影响详细设计、特别是生产设计的周期,生产设计周期无法保证,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的现象频出。
02
设计精细化水平
韩国造船企业从合同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全过程推行功能成本分析,对船体自重、设备选型、管系布置、电缆走向等专业设计进行优化分析,全面开展消除多余功能的研究。韩国造船企业建立船型设计优化工作的长效机制并切实推进,通过持续开展设计优化,韩国建造的同类船舶,其空船重量较中国轻3%~10%,船体零件数量较中国少10%~20%。
国内设计院所或造船企业的设计部门在船舶设计阶段,多局限于设备资材类的设计优化,较少对提高建造效率、降低建造成本进行综合考虑。设计粗放导致功能过剩、等级超标、质量冗余等现象较为突出。由于空船重量和船体零件数量明显多于韩国建造的同类船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后续建造的工作量和成本。
03
设计标准化程度
韩国推进船型设计标准化程度高,逐步形成舾装件、系统和舱室等设计的标准化,为提高船型设计效率积累经验和素材。另外,基于船舶所有人的不同需求,分别设计具备高中低档不同配置的标准化船型供船舶所有人选择。通过推进图纸信息标准化工作,以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为目标,在合理的图纸数量内,明确种类标注信息及形式的标准化,进一步提高设计、送退审和改图效率。以超大型油船为例,韩国造船企业生产设计图纸约1600份,中国造船企业图纸约6300份。
国内船舶设计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船型、区域、舱室、系统和舾装件标准化未能形成体系,严重制约设计、采购和生产效率提升。舾装件选用标准多,导致舾装件制作、配套的效率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图纸设计人员对信息标注的自由度较大,导致图纸表达存在不规范、不完整或重复标注的情况,不仅降低设计效率,而且增加施工人员识图难度,同时影响图纸送退审和改图效率。
《中韩造船业国际竞争力对标分析》共包含【设计篇】、【生产篇】、【管理篇】、【发展建议篇】4篇,请持续关注。
供稿: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
声明
《中船建模信息港》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对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