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是神农文化发祥地之一

“茶陵,是神农文化发祥地之一”,是1994年茶陵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编印《神农与茶陵》一书时,由时任株洲市市长的王汀明同志为该书作《序》时提出来的。该书主要以“炎帝遗踪”组成,除引证史典记述“炎帝神农在茶陵”外,有24个“传说探源”和4个“民俗拾零”。王市长这一命题是科学的,这些传说有一定的考古依据。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华夏文明是从黄河流域兴起再传播到周边地区的。现在发现在大体相同的时间内有很多文明中心,如长江上游的宝燉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等。从整体上来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不是单元的、直线的,而是多元多线条的。在距今5000-4000年的炎黄尧舜禹时代,各地文化之间相互冲突、融合,中原地区发展起来,特别是夏朝建立后,慢慢形成了以夏商周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中华文明走向一体。因此中华文明是按照多元一体的轨迹发展起来的。

茶陵考古发掘较迟,发掘的研究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993年的县志也仅作出原始记载,学校历史教学又只教教科书,大家对神农及其后裔在茶陵传播农耕文化的传说一无所知。对茶陵传统文化的研究是阳卫国同志任县委书记期间,成立了“株洲市茶陵历史与文化研究会”后才有所进展,如今已出版“茶陵历史与文化丛书”十余种。

茶陵远古或先秦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文物普查,这一期间,先后发掘考证的有大溪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这些文化自成系统,归属于长江流域原始文化系列。

据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长江流域各地原始文化也有一定的差异,下游有河姆渡文化、青莲岗文化和良渚文化,中游主要是屈家岭文化,上游主要是大溪文化,这些文化之间都有较密切的联系”。所谓“大溪文化”是因1958年在四川巫山县大溪镇首先发现而得名,分布在长江三峡一带,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星罗棋布,随处皆是,正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反映”。茶陵大溪文化的发现还否定了考古学界某时段“大溪文化不过江(长江)”的论断。

茶陵独岭坳大溪文化遗址位于枣市乡与界首镇交界的独岭坳。经1986—1996年的发掘、考证,为距今7000—6500年的文化遗址。有房屋5座、墓葬34个、灰坑15个,祭祀坑3个,以及大量的陶、石、骨、木器和动植物遗存,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史前聚落。特别是人工裁培水稻(已炭化的谷)的发现,有力地证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远古人类在此已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野生稻已被驯化为人工裁培的水稻。后来这里古文明的发展进入龙山文化时代的耜耕农业,才是神农氏及其后裔在茶陵播种农耕文化的传说时代。龙山文化时代与炎黄时代距今约为4000年左右,考证的时间与传说时间相吻合。

龙山文化遗址在茶陵已发现3处:分别在腰陂东南村窑背组、洣江乡的五垄坪龙骨山和诸目村春华岭。龙山文化为新石器晚期人类遗址,有石斧、石簇及红、褐陶、夹泥陶等。所谓“龙山文化”是因1928年在山东历城(今章丘)龙山镇子崖首先发现而得名,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省。“新石器时代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耜耕技术推广、猪羊大量饲养……后来,中原的仰韶文化发展为河南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继之而起的河南偃师二里头类型的年代,相当于历史上的夏代。这些遗址无论在地层、分布,还是文化特征方面,都与商周文化有直接继承关系”。龙山文化表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父系氏族公社晚期,私有制已产生,社会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已经出现,原始社会趋向瓦解。各级学校的历史教科书关于炎黄尧舜禹的传说都安排与父系氏族公社晚期文化同时叙述,以印证传说。

《神农与茶陵》一书,收集整理的24个民间传说除4个关于神农教民医药外,其他都与耜耕农业联系在一起,4个“民俗拾零”全都关系耜耕农业。所谓“传说探源”的“探源”与史典记载一脉相承。“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号》);“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耒耜是有木柄的翻土工具,最初的耒耜是木质,解放前西藏门巴族和珞巴族还使用这种农具。后来装上有石或骨质的耜冠,变成复合工具就进步了。耒耜的使用方法分两个动作;先是以手扶耜柄,足踏柄下侧的横木、推耜入土。《诗经·豳·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毛传》:“于耜,修耒耜也”,“民不举足而耕地”。“举足”就是指用脚踏耜柄上横木刺入土的动作。然后向后扳压耜柄,利用杠杆原理,把土翻过来。传说故事中的制陶,正如《太平御览》引《用书》:“神农耕而作陶”。陶的发明和制作,是耜耕农业发展后,粮食作物成为主食,需要有炊具与食具,茶陵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正是这一农业进步的反映。人们考证茶陵县名,多引用唐代陆羽的《茶经》,其实,更早的《茶陵图经》始编于南北朝,“图经”即地图加上文字说明的一种方志体裁。隋唐统一,朝庭令地方修志上报。唐建中元年(780),令各州郡三年编造一次,后改为五年一次。陆羽是从茶陵人编造的《茶陵图经》中知道神农崩于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神农“还亲尝百草,发明医药,最后因中毒烂肠而死”。宋《路史·后记》:“炎帝崩于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帝于茶陵,“是宋太祖首先访到的古陵之一”,后才设户守陵。故现存的《茶陵州志》记:“按史炎帝崩于长沙之茶乡。宋析茶陵地置酃县令,炎陵属酃”,所以茶陵仍是炎帝故里。

神农在茶陵的传说,还包括他的后裔在茶陵的传说。龙山文化晚期中华文明已走向一体,即进入夏商周时代。夏仅为传说中的一个朝代,其统治中心在河南西部和山西一带,至商代才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流域。大学士张治修《茶陵州志》:“周,成王封熊绎于荆蛮,居丹阳。长沙曰熊湘属地。春秋,楚地;战国,楚地”,这个时候已是周朝的天下。神农后裔多在商周时代了,在茶陵创造了商周文化。商周文化遗址在茶陵已发掘和考证的达15处之多。其中马江乡5处、腰陂镇2处、界首镇3处、湖口镇2处、枣市、尧水乡和虎踞镇各1处。面积最大的为界首镇火星村八组坟边岭遗址,约一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0.2—0.4米。

综上所述,远古茶陵文化从大溪文化到龙山文化,再到商周文化的发展轨迹,充分说明茶陵是中华文明源头中“多元”中的一“元”。从茶陵周边已知的考古遗址来看,株洲县磨山、醴陵市八步桥乡下黄土坝、石峰区的仙瘐岭镇烟墩冲,也有大溪文化,炎帝县城东乡草坪村已发现龙山文化遗址,而磨山遗址的晚期文化经考证已发展到龙山文化时代。至于这些文化与茶陵文化的关系,笔者不敢妄言,但我们可以想像到,在中华文明形成期间,可能以茶陵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哺育区。有些学者根据考古新发现认为中国稻作农业文化是由多个哺育区向周边扩散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姆渡为典型代表。茶陵湖里湿地至今生存着一种“野禾”,在世界上仅两个品种,其中一个在非洲。这些想像有待于考古的进一步发掘和专家的论证。古之茶陵“是略弹丸南服”的确是个神秘的地方。

注释:

①②③中国历史博物馆编:《简明中国历史图册》(1),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④⑤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⑥⑦《茶陵州志》,明·嘉靖四年(1525)版,为茶陵目前仅存的方志。

(责任编辑:黄声波)

(0)

相关推荐

  • 纪晓辉丨切莫小瞧一块姜,名称得来不寻常(一)

    "蒜你狠"."葱明难"."姜你军".明眼人马上会指出,你写错字了,而且错的有些离谱,几个最简单熟悉短语句句出错,正确写法应该是:" ...

  • 中国文化基本常识------三皇

    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原始社会时期的三个杰出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即燧人.伏羲.神农(即炎帝)作为"三皇". 后期增补的后三皇在不同文学著作中分别有 ...

  •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12条​:提升幸福的途径

    让我们穿越千年时空,连接中华文化之本源,破译古圣先贤之智慧,开启心中浩瀚无穷的力量!弘扬中国文化,提倡文化救 心,呼唤人类本有的良知! 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情 当你行走的时候,专心行走. 当你吃饭的时候 ...

  • 华夏江汉形成说之六:南方陶器文明的发展和神农的统一

    华夏江汉形成说之六:南方陶器文明的发展和神农的统一 文|黄饮冰 一.南方陶器的历史 南方最早的陶器,出在湖南道县的玉蟾岩和江西万年的仙人洞(吊桶环),距今20000年左右. 从考古断代看,玉蟾岩的陶器 ...

  • 03神农尝百草的时代(五千年的点滴)

    这应该是正式进入五千年的历史之前的最后一篇,后面就正式进入华夏五千年文明了.还是那句话,我这个五千年的标准是<史记>有所记载的内容就划在五千年当中,<史记>没有记载的就算是史前 ...

  • 三星堆文明时期,长江下游有良渚文明,黄河流域有什么?

    虽然夏朝是否存在,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考古证据,但考古结果显示,距今五千年时,中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不是自夸,而是有着确凿的证据.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37)

    本篇要目: ***************************************** 361.鸡叫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362.丁家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

  • 神农文化的发祥地

    题记:安仁是神农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神农故郡南国药都"之美誉.这里神农文化底蕴深厚,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治百病.教化农耕,在豪山乡断肠坡误食断肠草而亡,葬于茶乡之尾.由祭祀神农 ...

  • 观音文化发祥地:千手观音初禅之地——白雀庵,香火旺盛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东北10公里白佛村的白雀庵,据传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堂院座北朝南,占地20余亩,虽历代屡有修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曾一度庵毁僧去,变为废墟农田.相传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公主出 ...

  • 中华民族本源文化发祥地之一

             具有2300多年建城历史的四川省阆中古城,曾经是巴国蜀国军事重镇.地处山环水绕的穴场吉地,阆中古城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委实是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天人合一&q ...

  • 顾植山汉川讲座:五运六气与神农文化、中华文明的关系

    顾植山汉川讲座:五运六气与神农文化、中华文明的关系

  • 贵州文化发祥地

    从正安县城往北走,穿越贵州历史文化名镇安场,翻过郑代巩故居,欣赏过百里桐花,你会看到一个大大的坝子,今天的正安县新州镇.这里就是古"毋敛坝",是东汉桓帝时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 ...

  • 随州神农部落岩画探秘之二:专家研判,桐柏山岩画属神农文化遗存

    桐柏山岩画初露神秘面纱,引来了诸多疑问:这些岩画是什么时候.由谁制作的?是桐柏山所独有的吗?它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带着这些疑问,国内外一批批专家.学者,或站高望远,或俯身埋首,试图穿透重重历史迷雾,寻 ...

  • 神农文化使安仁文化异彩纷呈

    安仁县文化产业发展颇具亮点 蔡周文 安仁文化是湖湘文化.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底蕴丰厚,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颇具亮点.神农文化使安仁文化异彩纷呈,安仁县文化产业发展颇具亮点. (一)神农文化 ...

  • 散文《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堡头村》宁廷常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泰山孕育了人类起源的大汶河:大汶河诞生了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孕育出圣人.一山一水一圣人. 堡头村,就是大汶口文化 ...

  • 卫星俯瞰黄石,挨着长江内有一大湖,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东北临长江,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它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获得过"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