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8年6月第34卷第6期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
李嘉朋、陈巨峰、冼淡、李金、王磊、张国润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摘要: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硬化治疗方法将病例分成A、B2组,A组37例以无水乙醇结合聚桂醇进行治疗,B组35例仅以聚桂醇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3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37例,10例治愈,21例基本治愈,3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1.9%(34/37);平均注射3.2次,每例平均使用无水乙醇13.6ml,聚桂醇泡沫硬化剂220mg。B组35例,5例治愈,15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11例无效,有效率68.6%(24/35),每例平均注射次数4.8次,每例平均使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322mg。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6.245,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组织坏死、神经损伤、张口受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结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较轻的硬化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无水乙醇;聚桂醇
文献编号:
DOI: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8.06.014
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之一,头颈部的发生率为40%,主要影响面容,部分可伴发疼痛、溃疡、出血或压迫颌骨造成颌骨畸形,口腔内的静脉畸形可影响语言、吞咽和呼吸功能。临床上根据回流静脉的情况将静脉畸形分为Ⅰ~Ⅳ型[1],其中Ⅰ、Ⅱ型为低回流型,Ⅲ、Ⅳ型为高回流型。注射硬化剂是治疗静脉畸形的首选方法,低回流型静脉畸形治疗的有效率为90.7%~100%[2-4],而高回流型静脉畸形因病变范围较大、血流速度较快,注射单一硬化剂治疗效果欠佳[2]。近年来,我们采用单纯聚桂醇或无水乙醇结合聚桂醇于病灶内注射治疗高回流型静脉畸形72例,现对2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以寻求一种更适合的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收集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243例,均经彩超、MRI检查确诊,治疗前以局部经皮穿刺法行畸形血管团DSA检查,根据造影剂的排空速度及回流静脉的数目将静脉畸形分为低回流型和高回流型。低回流型:回流静脉纤细,直径小于0.3cm,一般有1或2条回流静脉,回流速度慢,造影5min后瘤体内仍有明显造影剂残留;高回流型:回流静脉粗大,直径大于0.4cm,一般有2条以上回流静脉,回流速度快,5min后瘤内仅有少量造影剂残留[6]。
1.2 入选标准
1.3 分组
共纳入72例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患者,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2~45岁,平均22.3岁。病变部位包括眶区、颞部、颧区、颊部、腮腺咬肌区、颌下区和舌体,病灶范围:5cm×4cm×2cm~13cm×8cm×6cm。根据治疗方法将病例分成A、B2组:A组采用无水乙醇结合聚桂醇治疗,共37例,男14例,女23例,平均年龄(21.5±3.2)岁;B组单纯采用聚桂醇治疗,共35例,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22.6±2.6)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损大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
2.1 硬化剂
2.2 硬化治疗方法
3
疗效评价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²检验比较2种硬化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治疗效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4.3个月,72例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成功进行硬化治疗。A组平均注射3.2次,每例平均使用无水乙醇13.6ml,聚桂醇泡沫硬化剂190mg。B组平均注射5.1次,每例平均使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322mg。A组有效率91.9%(34/37),B组有效率68.6%(24/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6.245,P<0.05,表1)。所有治愈的病例均未见复发,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面容改善,对治疗效果满意(图2,3)。
5.2 不良反应
72例患者硬化治疗中未出现肺栓塞或心脑血管意外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组织坏死、面神经损伤和局部疼痛,未发现肉眼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术后随访复查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几乎所有患者硬化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热敷1~2周后肿胀消退,9例出现注射部位口腔黏膜溃疡或面部皮肤坏死,其中A组有2例遗留瘢痕,其余均于2周后治愈。2例在第2次无水乙醇注射后发生不完全面神经麻痹,1例出现眶下区麻木,经过3个月营养神经治疗后均恢复。1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开口受限,均经被动开口训练1~2周后症状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6
讨论
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