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42例临床观察

《中国药业》

2017年12月30日第26卷第Z1期

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42例临床观察

刘奎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

目的:观察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

方法:选取胃底静脉曲张患者84例,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实施胃镜下注射碘化油、组织胶、聚桂醇等治疗,对照组则不实施聚桂醇干预,其他措施与试验组一致。

结果:试验组静脉曲张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再出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个月后溃疡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临床疗效佳,且能降低再出血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组织胶;聚桂醇;胃底静脉曲张;临床疗效

文献编号:

DOI:10.3969/j.issn.1006-4931.2017.Z1.015

胃底静脉曲张为肝硬化并发症,一旦破裂出血,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显示,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现出血的几率约为4%[1]。目前,组织胶内镜下注射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措施,但单纯给予组织胶干预,会导致患者出现再出血的情况,应用价值并不理想。本研究中观察了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同时存在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不能积极配合本次研究;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6月收治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84例,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研究组,各42例。试验组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2~72岁,平均(58.52±10.25)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3~71岁,平均(59.01±9.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胃底曲张静脉的曲张范围、程度,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等决定注射的方法和用量,采用三明治夹心法注射组织胶,合理选择注射点及确定注射剂量。碘化油灌注胃镜钳道,在注射针内预充满碘化油,进针入患者的血管后,按顺序推注碘化油、组织胶、碘化油。退出针芯,对针眼压迫数秒,以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对注射针冲洗,对创面进行观察,采用针鞘对静脉团轻触,确认其是否存在实变,若需要进行多点注射,则对以上步骤进行重复。组织胶的注射量应根据患者具体静脉团块的直径决定,常规情况下,静脉直径为1cm,则组织胶的注射量为1mL,单点组织胶注射量应在2mL以内。

试验组患者注射方法与三明治夹心法较为相似,在注射针内预充满聚桂醇进入患者血管,按顺序注射聚桂醇、组织胶、碘化油,采用针鞘对静脉团轻触,确认其是否存在实变,若需要进行多点注射,则重复以上步骤。聚桂醇的单点注射量应为5~20mL,常规情况下,静脉直径为0.5cm,则注射5mL的聚桂醇。若患者同时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则在完成胃底静脉注射后退镜并实施食道的相应治疗。术后2周判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静脉曲张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再出血时间,1个月后溃疡面积进行观察,同时对比两组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等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

3

 讨论 

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加强静脉曲张和活动性出血的预防十分必要。目前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主要采用内镜下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治疗药物主要为特利加压素、生长抑制素等,但单纯实施药物止血,并不能将患者的静脉曲张根除,且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几率较高[2]。三腔两囊管压迫法是急诊止血的主要手段,止血成功率达60%~70%,但此方法也不能根除静脉曲张,且对患者伤害较大。外科手术是对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治疗的经典方法,但是其对患者的肝功能要求较高,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已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且患者在手术后存在门静脉血栓的可能。介入治疗具有止血准确、快速等优点,但其对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费用较高,多数医院难以实施。

内镜为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组织胶与聚桂醇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具有止血快、创伤小等优点,已经是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首选措施。组织胶是生物医学黏合剂,在遇到生物组织时,会快速发生聚合固化反应,从而起到止血作用[3]。组织胶是由阻聚剂、稳定剂、氰基丙烯酸丁酯等组成,在组织和血液中微量阴离子的相关作用下,能瞬间发生聚合反应,堵塞血管,起到即刻栓塞止血的作用,在生物组织上可加快固化作用。相关研究显示,87%~100%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经组织胶治疗后,其静脉曲张即可完全闭塞,在完成治疗后的2周,组织胶的相关固化物即可逐渐排出,1~3个月可排完。在内镜下实施组织胶注射为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小。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进行组织胶的注射,使用剂量是根据患者的具体胃底静脉容积决定,部分患者在接受组织胶注射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远处栓塞、再出血、注射部位坏死、溃疡以及腹部不适等。但单纯实施组织胶治疗,仅可以起到血管封堵的作用,并不能阻止局部组织和纤维化曲张静脉的出血。因此,为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组织胶注射治疗的过程中,应同时实施硬化剂的注射干预,从而增强组织胶的黏合作用,更好地控制再出血的发生。

聚桂醇在患者的血管注射后,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内膜出现炎性反应,从而引发纤维化、溃疡、炎症,起到曲张静脉封闭的作用[4]。聚桂醇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血管硬化剂,其在患者的静脉血管内注射后,可使得静脉血管及相关的黏膜组织出现无菌性的炎性反应,对其临近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快速形成血栓而阻塞血管,在聚桂醇注射1周后,其相关坏死组织即可对溃疡形成,并形成肉芽组织,在用药2~4周后,可形成纤维组织,闭塞血管腔。实施聚桂醇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其具体的出血点合理选择剂量,若治疗时处于出血状态,则可适当增加注射剂量,单点剂量控制在20mL以内,从而避免相关组织坏死及穿孔。完成注射后,可适当对血管进行压迫,从而降低破裂血管内的压力以及血流速度,起到止血的作用。

为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组织胶与聚桂醇联合治疗时,应首先注射聚桂醇,使得部分管腔首先闭塞,这样可减少组织胶的使用剂量。组织胶的应用,主要是对针眼堵塞,避免针眼处发生出血。若单独实施聚桂醇治疗,则止血速度较慢,且术后再出血的几率较高,故应与组织胶联合应用,从而提高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

综上所述,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可缩短起效时间,保证止血效果,且可降低患者再出血率,安全有效。

硬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