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应该如何听讲?
这是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一直以来我都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学生的成长是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性的动态过程,互相影响,彼此融汇。
抛开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不谈,学生、家长、老师这三者应该是要紧密联系,互通有无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成长始终处于一个可控、时刻能够调整的正循环里。
但遗憾的是,三者之间的沟通其实并不通畅,尤其是家长和学生,往往不了解老师的心理,也不了解老师的工作生态,或者不与老师沟通,或者不会与老师沟通。
有鉴于此,我想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简单的谈一谈。但是这个话题太大,我又才疏学浅,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写完,于是准备分成几次来聊聊,今天就谈谈师生互动中的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学生如何像老师请教!
今天我想来谈一谈另一个问题,即学生上课时应该如何听讲?
听讲应该学习过程中最简单的事情,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在听讲?
但是应该有很多同学只是在“听”,却谈不上“会”听讲,否则的话,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够收获很多,而有的同学所得寥寥?
盖因为越是我们身边的平常事,我们越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想不到其中反而有不少自己忽略掉的东西。
比如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上课的时候,是否眼睛一直盯着老师,是否能够回应老师的问题?
是否能够手握钢笔随时记下听课的心得?
是否能够听出这一节老师的讲课重点?
是否有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疑问,是否和老师沟通过,是否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呢?
下课之后,是否回过头来整理自己本节的收获,解决自己本节的问题呢?
先不说这些问题,我们先聊一聊老师是如何备课的。
老师在准备一节课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是新课,亦或是习题课或者复习课,不同的课型,需要准备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比如习题课,一般是在比较重要的知识讲解之后,比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因为相关问题难度高一些,而且问题比较典型,有必要专门开一节习题课,通过不同题型的练习,让同学们能够熟悉知识,掌握方法,提炼思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需要准备几道典型例题,这些例题可能侧重点不同,难易不同,但考察的核心点是一致的,或者是某种技巧,或者是某个易错点,或者是某种思路,而且足够典型,能够让同学们触类旁通,一题会百题会。
还需要准备几道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练习,以期熟悉方法,查摆问题。
那么这个时候,同学们应该如何听讲呢?
首先请你把目光一直锁定老师!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与老师互相沟通、交互,共同推动的一个过程。
很多时候,老师是通过视线的交流和学生互动,通过学生的面部、目光的反应,判断讲课的效果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的。
当你的视线、注意力始终在老师身上,思路跟着老师的讲解进行时,一方面你的注意力会集中,不会跑神,另一方面当你遇到问题时,你的表情和视线很容易会让老师发现,当大多数同学都存在问题时,老师就会在这个点上重新讲解,甚至打断原本的顺序,选择适合这个问题的题目来讲解。
所以说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塑造的。
其次请你能够及时回应老师的提问,不管是单独的提问,亦或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
老师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会提问?
排除掉因为某个同学注意力不集中时的提醒,大多数情况下,老师的提问都是在比较关键的点,也是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路时必要的手段。
当你跟着回应时,说明你的思路是跟着老师在走的。
比如在立体几何习题的讲解中,很多证明过程是很长的,但是关键的节点可能就那几个。
老师的提问,一方面是防止漫长的讲解让你注意力涣散,另一方面是在关键的节点上让你能够主动去思考,引导你去思考,毕竟自己思考出来的结论和方法,要比单纯听老师讲解的结论记的更牢固!
所以在课堂上,大家要勇于回答问题,最重要的是敢于回答问题。
再次,要能够找到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的重难点。
对于一节课中的重难点,有些时候老师会着重在黑板上用板书标识,有些时候老师会敲黑板,重点点出。
但有些时候,老师未必会标出,那就需要学生自己能够在听讲过程中提取分析。
从老师的课堂表现上,比如当老师围绕着一个知识点反复讲解,或者对于一个题型反复的变形演练,这就说明非常重要了。
从题目讲解过程中,比如老师在某一个环节突然着重讲解,点出的一些易错点,这些当然需要牢记。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有时候有些培优班老师会点一下思路就一带而过了,这个时候能够跟上固然最好,跟不上的话,下去之后一定要自己琢磨,把问题想通,为什么要这么思考,如此切入,是否有共性,值得总结,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一节课四十分钟,其实关键的点占用的时间可能只有十到十五分钟,老师们为了讲解这个点,一方面会详细讲解,一方面会在这个地方多准备一些习题,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因为这是老师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是老师反复的讲解,或者再三布置习题练习的话,那就说明这个地方尤其重要,应该是考点无疑了,不但在课上要认真听讲,在课下也要有意识的找习题练习!
一节完整的课,对于老师而言,包括备课、讲课、辅导,对于学生而言,也不仅仅是课上的四十分钟,而应该包括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
一节课下来,认真跟着老师思考的话,多少都会存在着一些问题的,那么复习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步骤,尤其是下课之后的课间,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在课间针对问题去和老师交流,能够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好的选择!
师生沟通、家校沟通,是一个大问题,只能一次选择一个点来讲,在这里面,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尤其是围绕学习进行的沟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同学们和老师建立好良好的沟通模式,进而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