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才 ——战友情 :为烈士黄永福寻亲记

[援越抗美55周年]专投

战友情

——为烈士黄永福寻亲记

文/六支队138野战医院 张连才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间。怎能忘记在战火中朝夕相处,共乐与共苦的朝朝暮暮。

战友是什么?

是生命之花的绽放,

是青春热血的涌流,

是血与火的永恒,

是生与死的不朽。

——题 记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自古以来都有不间断的战争发生。而不同年代的人生,总有成千上万的人为和平而战斗。尽管年代久远,总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事件,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无论是美好的记忆,还是痛苦的回忆,始终埋藏在人们的心中。

55年尘封的往事,又让我想起那个特定的年代发生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援越抗美。

一、昨天的战争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一面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不断派遣军队在我东南沿海进行骚扰,一面支持南越吴庭艳政府对北越进行挑衅。美帝国主义为了扩大对北越侵略,1964年8月制造了“北部湾事件”,不断对北越进行狂轰滥炸,以达到对我国包围绞杀的目的。

1965年5月,中国政府应胡志明主席的请求,中国政府全力支援越南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战争。紧接着毛泽东主席派出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高炮部队、汽车部队、野战医院、后勤保障部队以及云南民族支队、民工大队等,从人员、粮食、武器、弹药上全方位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

1965--1973年,历时8年,我国先后共派出32万不穿军装的部队,在美军大量飞机狂轰滥炸中,边施工边对空作战,保证了北越铁路、飞机场的修复畅通,并为北越修建5条长达1200多公里的柏油公路(当时我国都还是沙石路),保障了各种战备物质的持续供给。

我军高炮部队,对美机30多万架次、800多万吨的各种炸弹狂轰滥炸,不怕流血牺牲,迎头痛击共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狠狠打击了美国空中强盗。特别是昆明军区高炮驻奠边府630团三连在1967年9月19日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敌机共出动21批84架次对阵地进行攻击轰炸。战斗打得十分残酷,全连包括连长在内31名战友壮烈牺牲,70多名官兵受伤,共击落敌机7架,击伤10架。这就是著名的血洒奠边府之战。

8年援越战争,我军各部队都遭到敌机的轰炸,共牺牲1400多名烈士,伤残达4200多人。为“五个伟大”代表争了光(即:伟大的党、伟大的国家、伟大的领袖、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为国家和军队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奠边府的野战医院

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后,第138野战医院随13军在红河一线备战,随时准备迎战美帝的侵略战争。1965年,随着美军对北越侵略不断升级,我云南边境也遭到敌机的骚扰。支援越南,就是保卫祖国。下半年,我军各兵种就换上便装奔赴援越抗美的第一线。

在32万部队中共派出10所野战医院,30个野战医疗所,担负所有出国部队的战伤救治和卫勤保障任务。他们分别战斗在部队沿线大山沟里,在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同时,还要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抢救伤病员。

笔者当时所在的部队,就是闻名全军的昆明军区第138野战医院。该院设三个野战医疗所,就是三个独立的野战医院,先后进驻在越南黄连山省、莱州省、奠边府执行战伤救治任务。

越南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夏季多雨。我作为院工作组成员,随政委、副院长率第一医疗所,经过三天的艰难行程,来到越南战斗最激烈的奠边府。

奠边府,地处越西北,紧邻老挝,因1954年我军援越抗法战争而闻名世界。它是美机轰炸北越,又防我军援助老挝、柬埔寨的重点地区之一,沿路到处都是弹坑和弹片。

为防敌机轰炸,医疗所必须隐蔽在原始森林大山沟开展工作。要在大山沟里安营扎寨,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困难之多、工程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上山无路,修筑一条60厘米宽、两千米长的小路都要披荆斩棘花费很大的力气。

在大山沟盖茅草房,却找不到一块平地。要盖一座20平米的草房,就要花很大力气挖山平地基,还要把钢架扛上山,到山下砍竹子做围墙,再把草片扛上山,用木桩搭床……在营建中,就有伤病员送来。医护人员只能边建边抢救伤,建成拥有20多幢茅草房的医疗所,都是医护人员男男女女亲自建起来的。

生活环境艰苦也是无法想象的。生活的用品都由国内供应。到国内拉一次,往返6天,拉回来的菜烂掉一半。长期吃不上蔬菜,尽吃脱水干菜,只好以吃维生素C来保证官兵们的健康。照明是小马灯和自制煤油灯,白天夜晚敌机轰炸,气温高、湿度大、特别闷热,夜晚蚊虫叮咬、毒蛇猛兽侵扰。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大医护人员怀着对敌人的恨,为国争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各种艰难,战斗在援越抗美的前线。

三、“小黄牛”的来历

在野战医院警卫班,有一个小战士叫黄永福,是1964年入伍的四川农村兵。父亲1960年去世,母亲一人抚养6个孩子,艰难度日。他排行老五,个子不高,黑黑胖胖的,一副憨厚老实的面容,透出一身的朝气,长期在医院后勤做警卫工作,他身上始终有一股用不完的力气。

除了完成警卫勤务任务外,无论有什么工作,他都抢着去干。没有任务时,他主动去帮厨、去喂猪。

有一次,为抢救病人急需一种特效药,州、县医院没有,请求上级帮助解决。因为没有车,只好委托卫生处把药送到开远火车站,托火车带到蒙自县雨过铺车站,下晚6点到站要院里派人去取。

雨过铺车站距医院20公里。此时已下午三点多,院里决定派小黄和另一位战士骑单车去取。小黄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用最快时间,赶到车站拿药。哪知“天有不测风云”,既刮着风又下着小雨,肚子又饥又饿,他们就这样冒雨顶风,费尽全力赶路。等把药交给领导,就瘫在地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病人得救了,小黄脸上露出愉快的微笑。

小黄很注意节俭,每月6元钱的津贴,除买牙膏肥皂外,从不乱花一分钱。还能节省4元钱,隔一段时间就寄回家。

由于小黄在部队一贯表现突出,很快入了团,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受到大家的称赞。

援越抗美,小黄被分配在奠边府第一医疗所警卫班。除了担负警卫任务外,他主动帮助科室做力所能及的事。特别是营建时期,别人扛2根钢架,他就扛4根,别人扛5片草片,他就扛8片,别人扛1根竹子,他就扛3根。每次遇到他叫他少扛点、保持体力,他都会说:“我从小在农村劳动惯了,干这些事算不了什么!”望着他满身的汗水,我一股敬佩之心油然而生,“真是一个好小伙儿”。后来,医护人员送给他的美名“小黄牛”。

“小黄牛”白天劳动一天,夜晚还要站岗执勤,两小时一班岗。为了让其他战友多休息,他都要多站一两个小时,直到其他同志来换岗。“你为什么不叫我?”“我看你们太累,让你多睡一会。”这就是小战士“小黄牛”的胸怀。

在抢救一位高炮伤员时,由于失血过多,动员工作人员献血。当得知是AB型时,小黄急忙跑到抢救室,“我是AB型,抽我的”。

医护人员说:“你劳动强度大,还是抽我们的吧!”

小黄说:“我年轻,抢救伤员离不了你们,还是抽我的吧!”

一般抽200CC,在他一再恳求抽了300CC,稍作休息后又忙去了……

四、一句玩笑惹的祸

那年月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都用塑料袋就地掩埋。野战医疗所条件好些,后勤分部从国内运来十口棺材备用。

棺材运到山口路边,要搬到山上妥善保管。所里要办公室人员和警卫班把棺材搬上山。一般是4个人抬一口,办公室人员下山途中,已有警卫班战士抬着上山。当我路上碰到一个小伙子吃力地背着一口棺材往山上走,赶快上前扶,一看是小黄,“你怎么一个人背,快放下来一块抬”。

小黄说:“两个人抬,路太窄弯又多,树枝藤条又多,很费力,还不如我背着好走。”

“那我帮你抬?”

“张干事,不消啦。这口棺材就是我的啦。”

“别乱说。”

看着他吃力地往上走,我佩服地想,“真是一头小黄牛”。看似一句玩笑话,谁知竟会一语成谶!

1967年4月20日早晨6点,轮到小黄执勤站岗。按规定夜班两人、白班一人,5点多钟他就提前来到山口值班岗位换岗,接班后他警惕地坚守在岗位上。

事物有时就那么巧合。7点25分,一架B52轰炸机顺着驻地山沟俯冲下来。小黄发现敌机,本可隐蔽,他坚守岗位,立即鸣枪报警,说时迟、那时快,两颗炸弹正好落在进山路口,炸弹就在离他十多米的地方爆炸……

当听到爆炸声,我们就向山下跑,只见山口被炸开二十多米的大弹坑……一时找不到站岗的小战士黄永福。经细心查找,才发现被土埋半身、灰头灰脸、不省人事的黄永福。当把他从坑里刨出来,发现腿被炸断一只,血流不止,立即抬到山上手术室抢救,终因胸腹内脏震裂多处损伤,失血过多牺牲在手术台上……战友们泣不成声,为失去一位可爱的战友、亲人而痛哭……战友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给他洗净全身,换上一身新衣并把他的生活、学习用品,装进他背上山的那口棺材,埋在驻地旁一个小山坡上。木板上写着,“中国工程第34大队七十中队战士黄永福烈士之墓,四川省浦江县人,一九六七年四月二十日立”。

黄永福同志牺牲后,党委给他记二等功。这是我院在战场上牺牲的第一位烈士。

责任编辑:梦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