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9日原创微头条
前一段时间我看得一篇实录文章,文章的女主是位母亲,是个老师,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到出国留学,非常的优秀。
当年孩子小的时候,有人打趣道:你把孩子培养的如此优秀,他出国了,等你老了的时候你会寂寞孤独的。
她当时说道:没有什么,只要孩子过的好我就好。可是,等到自己的老伴生病住院,直到咽气,他的儿子都没有回来的时候,
她心里还是出现了不平衡的。后来火化的时候,他的儿子赶回来了,但是儿媳和孙子都没有回来,有根刺在那个时候扎进了她的心里。
之后儿子,儿媳孙子多年都没有再回来过。她有退休金,各种保险,生活小康,但是就是缺少儿孙在膝下的天伦之乐。
她写到每每看到别人家里儿孙满堂的场面她都黯然流泪,后悔自己把儿子培养到优秀的出了国。
老伴火化后他是期待儿子能带着她出国一起住的,可是,当时儿子根本就没有这意思,所以,她就没有开口。
其实,她的内心是期待着儿子能带着她一起出国住的。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经济条件不好,会期待孩子在自己老了的时候养活自己,可是,这位母亲经济很好,并没有期待孩子老了养活自己。
可是,她依然有所期待,期待孩子在情感上对自己的慰藉。
把六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博士生的蔡笑晚父亲,写到父亲是他不得不做的职业。里面写了自己培养六个孩子的经历,
看过后作为母亲的我觉得孩子假如没有成才的话,那跟自己没有做好母亲这个职业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很多人去问蔡笑晚是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博士生的,蔡笑晚说道: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准备更早更长远,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的确如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就是说作为父母假如爱自己的子女,就会为了子女做长远的规划。
蔡笑晚就是如此做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为了孩子以后的升学跳级,为了跳级他多次转学,每天早上早早起床拉二话,放英语录像带,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英语。
要知道全国的博士生占比是很小的。中国每百万人口的博士比例仅为30-40人。
从数量来看,每年招收8万多、毕业5万多博士,感觉好像挺多。但是,从1978年恢复博士招生以来,我国总共授予博士学位人数大约在80万。中国14亿多人口,博士占人口的比重为5.7%。
网上有个作家(忘了名字)说自己25岁那年,开车看到对面的车就想撞上去,一次又一次,最后确诊自己得了抑郁症。
后来,她在网上查看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方案,发觉最后能治愈好的都在于自己。因为这是一种心理病症。
于是她放弃了去看心理医生的想法,开车回去后,把自己的时间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要干的事情当然是她自己想干的,
爱干的,有兴趣干的。当她每天都沉浸在忙碌中,沉浸在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上时,她又活了十年时间。
十年后她写下那篇文章,说自己只是在无聊的时候会想去死,其它的时间她根本就没有功夫去想死。
十年后在她写那篇文章的时候,她确定自己的抑郁症基本已经好了。
我不是一个传统思维的情感写作者,我从来不认为爱情就需要从一而终。在我的认知中,爱情应该是爱时就彼此大胆的爱,
毫无保留地付出,不爱了,也不要互相伤害,互相贬低,互相拆台。
我一个同事给我说他初中的时候暗恋一个女生,他每天早上去上学比起所有人都早,就专门拿本书待在那个女生每天上学要路过的地方。
然后只为了能多看他一眼。
在初中的时候,他也给他的那个暗恋的女同学写过情书,可是,因为人家没有回,这次暗恋就只在他的心里暖了一暖,然后消失了。
多年以后,他再次遇到了当年那个同学,看到同学的那一眼,他说他当年怎么会爱上那样一个女人。
你看,人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的境遇下,爱的异性是会发生变化的。
当一个人爱一个人付出的沉没成本太多的话,即便爱情上已经不是那么浓烈了,但是,思维都会让她坚信自己还是爱你的。
不过,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一个人说爱一个人,另一个人就必须爱那个人。不是这样的教条。
路金波最初开始在网上写作的时候,写了很多他和她第一个老婆之间的爱情,让当年很多读了他作品的人都羡慕他们拥有美好的爱情,幸福如神仙。
可是,路金波事业有成,和妻子结婚有了孩子后,他不爱了,他爱上了赵子琪。大家看好,是结婚以后发生的事情。
可是,路金波离婚的时候,把自己名下所有的资产,都给了前妻和他们的女儿,然后才和赵子琪结的婚。
在这种情况下,网上几乎没有谁出来辱骂路金波是陈世美的。
为什么呢?
第一,路金波爱的时候是真的爱,在和前妻在一起的时候,他写的文字在哪里可以作证。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爱了。那怎么办呢?他离婚的时候,没有转移资产,没有让前妻和女儿在物质上损失太多。
相反还做了最大程度的补偿。在我认为那是真汉子。
第二,即便爱不能控制,那就用能控制的物质做最大程度的弥补。不爱的时候假如他还和前妻在一起,自己别扭,
前妻也无法感受到幸福。因为爱是互相的,是需要两个人都投入的,不是单方面的。
再说,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爱只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中的一种,凭什么我们就要爱不变呢?
是不是对爱太过于要求高了呢?一个人只要做到爱的时候专心的爱,不爱的时候做好最大的补偿,不互相伤害,
就算最好了。
请大家不要一谈到爱,就和“天长地久”“一生一世一双人”“生同襟,死同穴”连在一起。我觉得那是一种美好的希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