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三国(一) 东汉帝国为什总出现幼小皇帝

在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从桓、灵二帝说起吧。

汉桓帝为什么能继承皇位呢?

因为他爹是皇帝吗?不是。是因为他爷爷是皇帝吧,也不是。他为什么能继承皇位呢?就是因为他抓住大奖了。

汉灵帝也是一样的。

汉灵帝为什么能继承皇位呢?因为他爹是皇帝吗?不是。是因为他爷爷是皇帝吗,也不是。他为什么能继承皇位呢?也是因为他们抓住大奖了。

桓、灵二帝的父亲,只是县级、甚至是乡级、村级的皇族成员。

汉桓帝的父亲只是一个侯;而汉灵帝的父亲才是一个亭侯。通常意义上,侯是县级贵族,乡侯、亭侯自然也就是乡级、村级贵族了。

虽然和刘备相比,他们都是货真价实的皇族成员,而且也能算贵族。但是他们与皇室的关系,也实在太远了。

所以说到汉桓帝时,史书也是这样写的,“桓帝出自刘氏宗室的远房支系,超越次序而跻身天位”(摘自《白话后汉书》)。

至于汉灵帝,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汉桓帝的父亲,好赖也是个侯,而汉灵帝的父亲,只是一个亭侯。

从桓、灵二帝继位的历史里,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东汉在选择新皇帝时,从来也不被什么狗屁礼法所拘泥。因为,桓、灵二帝都是皇帝的远房亲戚,但是因为有人支持他们,他们马上就爬上了皇位。

按理说,选择皇位继承人时,选择范围这样大,怎么也可以选一个年长的、道德才能都不错的皇族成员继承皇位。

问题是,桓帝继位时15岁,灵帝继位时12岁;关键是这两个人都成了后世昏君的代名词,总而言之,怎么看这两个人,脑袋也好像让驴踢过;因为这爷俩干的事,就不是正常人可能干出来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事呢?显然是因为,拥有选举权的大佬们,大都不希望出现一个年长的皇帝,所以提议立年幼皇帝的人,总会获得最多数人的支持。否则,不拘一格的在皇族中寻找皇位继承人,怎么都是年幼的皇帝继位呢?

事实上,谁能当皇帝,通常都是各大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东汉幼小皇帝不断出现,更显然是各大利益集团博弈出来的结果,它和老皇帝死的早不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八岁的汉质帝能继承皇位,是因为梁冀认为他年龄小,比较好控制。

在这种背景下,李固等人认为,应该让年长的、道德才能优秀的清河王刘蒜继位,却无法变成现实。不久后,年幼的汉质帝,因为公然表示对梁冀的不满,于是被毒死了。

汉质帝死后,李固等人依然想让清河王刘蒜继承皇位,但是因为梁冀、曹腾(曹操的干爷爷)都支持汉桓帝继承皇位,李固等人斗不过梁冀、曹腾,所以汉桓帝就继承了皇位。

其实,用冠冕堂皇的理论去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清河王刘蒜也比汉桓帝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从皇室的关系去看,刘蒜当时是王爵,汉桓帝的父亲,当时也只是一个侯爵,刘蒜与皇室的关系,显然比汉桓帝近的多。

从年龄、才能上说,刘蒜的优势同样明显,因为刘蒜当时就是年长有德,这一点曾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因为支持清河王刘蒜的李固,实力不如支持汉桓帝的梁冀,所以刘蒜就丧失了皇位继承权。

汉灵帝继位时,虽然没有出现太明显的争斗,但是汉灵帝之所以能继承皇位,显然也是上层博弈出来的结果。因为汉灵帝继位时,只有12岁。更主要的是,汉灵帝与帝系已经很远了。

这样一个只有12岁的皇族成员,能爬上皇位,显然是上层利益集团博弈出来的。

因为无论从亲近、年龄、能力、实力,比他有资格当皇帝的人,都多的去了。但是因为窦太后,大将军窦武都认为他当皇帝最符合自己的利益,而且其它大佬也认为符合自己的利益,于是他就一跃爬上了皇位。

事实上,汉献帝可以上位,也是各大利益集团博弈出来的结果。

最初,董卓认为汉献上位最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汉献帝就成了大汉帝国的新皇帝。

简单的去看,董卓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大军阀,他一手拥立的皇帝有什么合法性可言呢?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第一个对此提出了异议,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再拥立一个新皇帝,因为汉献帝是董卓拥立的,而且现在只有10岁,他懂得个屁啊?

董卓废杀年长的少帝(比汉献帝大5岁),而拥立年幼的献帝,这就是他为了专权方便。我们作为忠于大汉帝国的臣子,如果继续承认汉献帝的合法性,怎么还有脸面对天下人呢?所以,我提议让刘虞当皇帝!

简单的去看,袁绍这种提议,完全合情合理。因为,刘虞是汉室宗亲,而且他的道德、才能、威望,都是世人共睹的,这可绝不是袁绍自己说的,无论当时的人,还是后世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甚至从相关历史去看,刘虞就是一个人们理想中的统治者形象。

“刘虞身披破旧衣裳,脚穿草鞋,进餐时只吃一个肉菜,为政宽厚,劝导督促百姓从事农业、桑蚕业,开放上谷郡的胡市,与胡人交易取利,发展渔阳郡的盐、铁生产,使百姓欢悦,粮食丰收,每石谷价只有三十钱。青州、徐州的士人和百姓为了避难来投奔刘虞的达到一百余万人。刘虞将他们全部收留,加以安扶,为他们安家立业,使这些人都忘记自己是流亡在外。”摘自《白话资治通鉴》

而且,刘虞的高大上形象,应该也不是袁绍一伙吹出来的,因为在二百多年以后,许多人也认为,刘虞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换而言之,刘虞虽然失败了,但并不能证明他无能,只能证明他命不好罢了。

刘虞被公孙瓒杀死后,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公孙瓒把刘虞的头颅送往京城长安,刘虞的旧部尾敦在半路上截下头颅,送回安葬。刘虞为人宽厚,广施仁义,因此深得民心。幽州的百姓,无论是当地上著,还是流亡来的外乡人,无不痛惜他的惨死。”

从这层意义上,袁绍等人提议拥立刘虞当皇帝,怎么看也有点象周勃等人拥立汉文帝吧。事实上,汉文帝在当代王时,恐怕也没有表现的这样优秀啊。

问题是,汉献帝不但是一个小屁孩,而且要兵没兵、要地盘没地盘,刘虞是当时最主要的实力派之一,要兵有兵,要地盘有地盘,而且又有威望。那些拥兵大佬们,会喜欢谁当皇帝呢?

自然是喜欢汉献帝啊!

汉献帝是一个小屁孩,让他当皇帝,自然缺乏管他们的能力;拥立汉献帝的董卓,又是一个妖魔化的大军阀,所以自然也缺乏真正管他们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大佬们难免会觉得,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说得直白点,以后谁能当皇帝,谁敢说“安知非仆”呢?就算不敢奢望真正的皇位,但是天下没有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大家也都机会当土皇帝啊!

如果让刘虞那样的人当皇帝,一切估计就没有什么悬念可言了,因为以刘虞的实力、地位、威望,大家再一致拥戴他当皇帝,所有的拥兵大佬,估计就得都俯首称臣了;在这种背景下,董卓自然不能抗衡了,关键是,这样一折腾,刘虞作为强势皇帝,事后自然会进行一系列削藩之策,更会进行各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你说这样一折腾,大家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甜呢?

所以,人们听到袁绍提议刘虞当皇帝时,都是群起而攻之。

总而言之,汉献帝是董卓拥立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反对汉献帝。这叫什么狗屁逻辑,董卓还吃饭呢,难道我们以后就吃屎去呀?

什么汉献帝是小屁孩,汉献帝再小,也是先帝的亲儿子,刘虞再大,他也是先帝的远房亲戚;刘虞贤能怎么了,贤能就应该当皇帝,这不纯粹就是乱臣贼子的逻辑吗?

听你这种话,一看你就心藏乱臣贼子之心。

谁能当皇帝,那得看他的血统,让你这么一说,谁年龄大、谁有威望、有实力,就能当皇帝。这样说来,你隔一段时间,是不是要说你袁绍比刘虞年龄大,比刘虞更有威望、更有实力,所以你应该当皇帝啊?

在这种背景下,刘虞面对袁绍对自己的拥戴,自然不敢接受了。因为各地大佬都拥戴汉献帝,刘虞就敢在乱臣贼子袁绍的拥戴下上位,他肯定是不想活了。

其实,从汉献帝被董卓拥立,而其合法性也可以得到天下认可,刘虞虽然名动天下,却无法上位的历史,我们也可以知道,谁能当皇帝,就是各大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当然了,我这样说,无意认为袁绍就是一心为国为民,所以才会提议拥立刘虞上位,只是相关内容说起来比较复杂,而且我后来会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多说了。

(0)

相关推荐

  • 干货分享,梳理东汉十四帝(下),从汉顺帝到汉献帝

    干货分享,梳理东汉十四帝(下),从汉顺帝到汉献帝 原创2021-06-16 15:54·百味历史观 第八位 汉顺帝刘保 刘保,东汉第八位皇帝,汉安帝长子,恭愍皇后李氏所生.汉安帝死后,阎皇后便先废了济 ...

  • 【三国】汉献帝的一生,如何辜负了这两个男人?虽然恩重如山

    公元181年,幸运的刘协生在了帝王之家,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因为就在生下他没多久,刘协的母亲便死于宫廷内斗.按照事情的正常发展,失去了母亲以及外戚的支持,又不是嫡长子的刘协是没机会登上皇帝宝座的,即使 ...

  • 沮授劝袁绍迎立汉献帝,本来同意了为何反悔,因为袁绍做了一件事

    公元195年,汉献帝费了很大工夫才摆脱了李傕.郭汜这两个军阀的控制与纠缠,在董承.杨奉等人的护卫下,辗转来到了河南灵宝,这个时候,汉献帝东归的消息也传遍了关东,袁绍和曹操都得到了汉献帝东归的消息,但是 ...

  • 曹操为什么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中的大义名分,到底有何作用?

    古代打仗讲究正义之师和出师有名,曹操手里得天子,能让他代天子发号施令,在那个时候,好多士大夫之流的人还是非常支持天子,认为天子才是正义.所以,曹操掌握天子,就能名正言顺地发布征战命令,他说谁是乱贼都可 ...

  • 汉献帝最信任的人是谁?董卓迁都长安背后的角力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这是<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191)> ...

  • 幽州牧刘虞何许人也,袁绍为何定要拥立他做皇帝?

    幽州牧刘虞,为人信义,施政宽仁,爱抚百姓,甚得人望,是当时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士,也是威望最高的汉室宗亲.他在汉灵帝时就官拜太尉,其后又被加封大司马.太傅,都是三公级别的高官,位至人臣之极. 袁绍身为士族 ...

  • 汉献帝与袁绍:名为君臣,实为仇敌!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而袁绍则是汉末时代实力颇强的一位军阀.从名义上看,二人是君臣关系,这毋庸置疑:但实际上,二人的关系十分紧张,虽有君臣之名,而无君臣之实.更为准确地说,袁绍与汉献帝刘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六)董卓为什么要信任吕布

    董卓的失败,从传统历史或演义去看,那就是笨死的.因为董卓只要有正常人的智商,就不会失败了. 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吕布作为别人的小弟,为了一匹马.一些金银财宝,就把自己的大哥杀了.这种人,董卓竟然还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五)吕布站在了董卓一边

    我们通常看到的三国历史,都是经过政治宣传.或是文学加工过的内容,所以吕布在人们心目中,通常就是一个人能打好几百个人的保镖.打手:总而言之,他有勇无谋,毫无政治头脑.其实呢,吕布那是标准拥有大哥气质的人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四)洛阳禁军集体倒向董卓

    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死后,中央禁军一时群龙无首,于是就都投靠了董卓. 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三国志> 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后汉书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三) 董卓称雄洛阳城

    士大夫集团在黄河边找到皇帝时,董卓也率军赶到了. 虽然士大夫集团把张让.赵忠都逼得跳了黄河,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董卓,却一下傻了眼. 当士大夫集团阻止董卓和他们一块进入洛阳城时,董卓就问了,凭什么啊?士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二)袁绍、董卓等人的盘算

    何进自以为走出了一步妙棋:但是如果从局外分析,显然会发现,何进的计划中有一个难以堵住的漏洞.那就是,董卓之类的人,会率多少军队进京呢? 董卓会率多少军队进京,显然是不确定的. 说得具体点,董卓率领五万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一)何进的上中下三策

    处于何进的位置上,当时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我在说上中下三策时,从来都不是以优劣化分的,只是按激进.保守的程度化分的.换而言之,上策最为激进,中策相对保守,下策更保守:而且哪种策略也是优点缺点并存的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何进的盘算

    把宦官集团灭了,以后谁来主持帝国军政事务?从理论上,自然是何进啊! 因为,何进现在就是大将军,而且袁绍.曹操之流的人物虽然牛X闪闪,遇事也得等何进点头,何进不点头,他们也没有办法. 最简单而言,在清理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九) 为什么要调董卓进京

    我们通常总是用武侠小说的思维看历史,所以总觉得,只要袁绍一伙冲进皇宫,把宦官集团从肉体上消灭了,宦官政治就可以结束了:只要董卓没有率军进入洛阳城,董卓就无法威胁帝国中央政府了. 其实呢?这种想法是幼稚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八) 削夺董卓的兵权

    从古到今,削弱将领的兵权,通常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自然是杯酒释兵权.总而言之,你手握重兵,皇帝有些睡不着觉.为了能让皇帝可以睡个安稳觉,也为了你可以远离皇帝的猜忌,你就提前退休吧.当然了,作为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