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然的忧郁人生
文/刘仁州
编辑/辅珊
倪敏然走了,自杀死的。我和孩子们都好喜欢他的相声。他为什么要自杀,听说好多原因,江郎才尽、为了钱、为了女人、…..因为他有忧郁症。
他结了两次婚,又跟夏祎的关系很复杂,算命的说他有桃花煞。但在演艺界为他送行的告别会上,我特别注意到,那个坐在轮椅上,神情木讷的倪妈妈,我想她才是影响倪敏然一生,最重要的女人。
倪敏然死后,在我的一个演讲场子里,有一位女士焦急的问我,可不可以跟她的朋友谈谈,因为她想自杀。我说好。隔几天,我和贵珠见到了这位焦急的女士和她的想自杀的好朋友。
我了解了这位想自杀女士的困境和她成长的环境。谈话结束前,我跟她说我愿意多花些时间和她谈谈,每周两次,并欢迎她来参加我系列演讲的最后一场「如何活出生命的最大可能」。
想自杀的没来,焦急的女士来了,告诉我说她的朋友到她妹妹那边去了,不能来听我演讲;过不到五分钟,她流着眼泪来跟我说,她的朋友自杀死了,现在人已在殡仪馆。我内心不胜唏嘘。
昨天,另一位焦急的女士,在电话的那头哭着:「我先生最近老是喝醉酒,就说如果他像倪敏然走了,他会为我和孩子做好安排。我好害怕,连晚上都不敢睡觉。他不愿意去看医生,怎么办?」我只能劝她说服先生,我愿意先跟他谈谈。
我前前后后谈了不少个有忧郁症的朋友,有一个年轻人,我们甚至谈了超过一年。有些朋友走过来了,有些朋友还在挣扎或陷溺其中。
我不是医生也不是专家,我关心人,我也关心人们关心的人。忧郁症的人令家人、朋友担心。因此我也跟忧郁症的人谈,于是我有机会研读一些跟忧郁症有关的书籍。
好好的生命,为什么会得忧郁症?为什么会走到想要自杀?在「疾病的希望」一书中,谈到忧郁症:「症状表现可以从情绪低落到完全失去动机、了无生趣。」
「忧郁患者到底觉得被什么压制,或是他们在压抑什么?有三个部份:
1) 攻击性:人类的攻击性在心理层面被压抑时会造成忧郁。攻击性的表现受阻
时,会转而向内攻击自己。攻击性是生命能量和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压抑攻击冲动的人,同时也压抑了所有能量和活动。他们强迫性地避免任何无法得到认可的事,企图以无可指责的生活掩盖其攻击性和破坏的冲动。导向自己的攻击性最明显的情形就是自杀。
2) 责任:自杀是忧郁症逃避责任的最终方法。忧郁病人不再活动,茫茫然过日子,
生不如死。尽管一直拒绝主动掌握生命,忧郁病人在罪恶感的背后,主要的,还是一直害怕面对责任的问题。
3) 退缩、孤独、老年、死亡:这四个相关的主题可说是最终、最重要的问题。忧
郁会逼使病人向生命的必死面屈服。忧郁病人已被剥夺所有真正活着的事,比如动作、改变、友谊和沟通,他们的处境显现出与生命相对的一面:情感淡漠、僵硬、寂寞、想死。积极的生活必然带来过失和责任,这正是忧郁病人极力逃避的。接受责任也代表放弃所有投射(找别人或事当借口),接受原本存在的孤独,可是,忧郁人格害怕这么做,需要被他人紧紧握住,一旦失去这种亲密(比如对方死亡),常常成为引发忧郁的外因,当事人孤独无助,独自生活,需要负起最不想承担的责任。」
举世闻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爱莉丝 米勒在「幸福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揭露,有太多人从小就不得不学会熟练地深藏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记忆,为的是达到父母的期望,赢得他们的「爱」。为了这个「爱」,他们牺牲了童年,却在成年时付出代价。
这个小时候,没有被重视、被爱的感觉,成了一生难以弥补的空虚和痛苦;也是很多人长大之后,在某个时刻突然失去了一切生命的活力,忧郁的想自杀的主要心理成因。
要走出忧郁,就要寻回自己,这个在童年因为家人和环境,太在乎别人的感觉和需要而遗忘的自己。感觉就是情绪、就是能量、就是生命活力,感觉被压抑,长久之后,就会失去能量、失去生命活力。拥有自己、活出自己,是远离忧郁的唯一途径。
祝福每一位朋友,认知珍爱自己的重要性,并学会爱自己的能力与技巧!
微信号:smgz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