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书法作品云展览丨庆百年华诞 展百篇风采——第四十四期

前言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我们组织长三角女书画家们,以“庆百年华诞,展百篇风采”为主题,推出女书画家们追梦新时代,用手中的笔墨和细腻的感悟,绘美长三角,讴歌新时代的华美篇章和优秀精品力作,通过云展览的方式,共贺党的百年华诞!

长三角女子书画院  

(嘉兴·秀洲)  

张蕾

字觉元,别署碧秋堂主。安徽省芜湖市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芜湖市美术馆(书画院)专职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安徽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创作研究院研究员、芜湖市女书法家协会主席、芜湖市书协副主席、镜湖区书协主席、安徽省第三届“十佳青年书法家”、安徽“百名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书法优秀人才”、“芜湖十佳风采女性”,2018年度“当代十大女性书法家”提名奖。作品被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等收藏。曾随中国女书法家代表团赴日本进行书法交流活动。

作品欣赏

《画禅室随笔》

《米芾画史五则》
《临米芾手札》

素心墨香度华年

文/荆毅


去张蕾的工作室

芜湖环境最美的单位,在我心目中肯定是芜湖书画院,坐拥镜湖,波光潋滟,花木扶蔬。芜湖女书家韦斯琴、张蕾就在那办公,我因为参加少儿书法评审,那天去了书画院张蕾的工作室。她为我倒了杯水,我就参观起她的工作室,大大的画案,四周挂着她满意的或新近之作,窗外就是满湖的风景,鸟叫声总是能及时标点出寂静。我说你一个人这么大办公室?她答还有韦斯琴老师,她也过来。张蕾是2018年度中国“当代十大女性书法家(提名奖)获得者,在我理解这应该是范围比较大、层次相对高的认可,超过了单次国展获奖。我在《书法报》上看到这个消息时,真心替她高兴。因为交往,所以关注,此乃人与人之常态。从某个层面说,我也是看着张蕾如何在高手如林的书坛脱颖而出的;或者说是知道她是如何沿着墨香笔韵,成为一个真正的书者。在她还没有加入中书协时,偶尔会在我编辑的晚报副刊发一些书画习作。多年前我曾撰文介绍过她,我预感她可能是继韦斯琴之后芜湖书坛另一位女子书法新星。现在看来的确没错。当我在她的工作室与她聊起她的创作时,她感慨:此身选择了书法,就没有岁月可回头。早年只是停留在技的层面,其实书画远没有那么简单,比如技法中包涵的黑白、长短、正斜、曲直、方圆、藏露、开合、向背、疏密、干湿、虚实等关系无不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之道相合,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几个字,更需要强大的传统文化支撑。有人甚至夸张地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人间词话》

《扶贫日记》

《临元章帖》

早年的张蕾

儿时,纤细的张蕾常在案边看父亲写字,父亲能写一手好字,她歪着脑袋,屏息凝望,也许书法的种子就在那个时候不声不响地落进她心田。她的父亲除了爱写字,还喜欢诗词歌赋,她也会跟着父亲吟诵诗词,此时,母亲必定会在一旁微笑着为这对父女鼓掌。

芜湖市少年宫开办第一期书法班,是从全市各小学遴选出书法比赛的前几名作为学员,她幸运地被选上了。父亲领她去书法课堂,他低声跟小小的女儿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好好写吧。

最初她并不懂得书法艺术中所蕴藏的很多道理,只是单纯地想把字写得好看一点,每天临三两张毛笔字,倒也乐在其中。就这样,书法伴着她度过六年小学时光。应该说,练的也是童子功呀。

之后她遇到很多恩师。得到过已故古砚收藏家季汉章先生引荐成为芜湖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汪东的门生,后又有书法名家朱爱娣老师指点,书艺大长。这期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走进她学书生涯里,他就是已故的王业霖先生。王业霖先生生前不仅文章了得,书法造诣极高,但他从不收徒,尽管与张蕾之父有同窗之情,他依旧婉言相拒,直到他看到小张蕾临写的书法后,觉得真是块好料,才开始经常出入张家,对其言传身教,他认为小张蕾的书风神韵与唐人褚遂良有诸多暗合,便让其习练褚贴数祯。在张蕾的书案上,王先生留下许许多多墨迹,或是课稿,或是示范,这些故纸至今还被张蕾珍藏着。张蕾还说王业霖老师临走前,曾将多年书写心得写成歌诀密示于她。因为她的导师中,有的与我也曾交往,所以听她说起往事,也多了一份亲切。

《人间词话五則》

《董其昌书论》

如是觉元
我曾经问她,你名张蕾字觉元,这个字有什么说头吗?她说2000年,是其人生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学习书法,并取字觉元,意思是希望觉悟从这里开始。在南艺学习期间,师从黄惇、苏金海、庄希祖、季伏昆、郭殿崇等名师,导师们深厚的艺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的胸怀让她受益良多。她开始在书法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和梳理,包括书法史论。对于书法不再是少年时代的懵懂。
在校期间,她对历代各种书体及有影响的书法作品遍临一通。从篆书入手,再到博大的汉碑以及尚韵的二王,初唐四杰和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傅山、王铎等。我问她,钻研一多,风格各异,会不会让自己失了方向?张蕾说这些文人的书法闪烁着艺术的共性之美。如果不把握历史的共性,而去追求所谓个性,可能会无所依托。之前从未参加过国展的她,在南艺几年书法艺术上有了惊人的进步,获得了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书画大赛专业组一等奖;毕业之后又入展全国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日女书法家代表作品展等赛事,并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张蕾的字,坚实有力,恢宏大气,她挥动大笔,在八尺整张的宣纸上,笔墨纵横,酣畅淋漓,你很难想象出自纤秀女子之手。刚考入南艺时,学校汇集各路英才,她顿感信心不足,是黄惇大师的鼓励让她重新找到自信。那天全班30几名学生,照例将他们的“作品”挂成一排,黄惇缓缓而过,一一批评指点,当来到张蕾那大幅的习作前,停下来,没有移步,此刻张蕾紧张得大气不敢出,没想到黄惇喊出一句:“小姑娘气魄蛮大的,写得好!”这一声,让年轻的张蕾心帆立马被风鼓满,并坚定了她一生的信念与追求!
《杜甫诗》

《苏东坡词》

《李白诗一首》
突破瓶颈
前些日子,张蕾为我以专栏稿子结集出版的书,题写了书名《董咏流年》,横竖各一,但她不甚满意,打动不了自己。
随着对书法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张蕾深感中华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更感觉到自己的差距及知识的匮乏,前进路上有些力不从心。虽然自己也入了中书协,获了一些奖,但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如果满足当下,结局自然空茫。书家终究是以作品立世的。
 为拓宽眼界,提升艺术水平,张蕾放下手头的诸事,再次踏上北上求学之路,在王金泉、崔胜辉等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她更深地了解书法的内涵,对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思想有了新的认识。书法之外,她开始向更多的书籍或其它门类的艺术亲近。
读书,让她开阔视野;读书,充盈大脑,激发创作灵感。写出来的作品有了深度,显得高古而质朴。除了读书,她也热爱音乐。她曾问我写文章时喜欢做什么?我说需要泡壶茶,需要相对安静。她说自己每次写字的时候,最长情的陪伴就是音乐,一支毛笔,一段音乐,能带给她一个思绪的空间,书法的线条和音乐的旋律都具有流动性和抒情性。写不同的书体,听的音乐自然不一样,古典的、流行的、舒缓的、激昂的,只要好听她都喜欢。闲暇之时,她喜欢对着手机APP软件录歌,喜欢把自己的情绪与某一首音乐歌曲联结,是抒发情绪的一种方式,一种能够真正好好地跟自己安然相处的状态,不必随外界的波动而波动。
张蕾觉得书法和音乐对她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或是工作,它们与她密不可分,已经更像是融入血液和生命里的一种本能。这一点我信,我们在KTV听她陶醉地歌唱时,曾感慨,其实她不写字也许也能用音乐养活自己。
张蕾说,北京回来后,她突然对书法有了新的觉悟,也不再空茫无助,而是沿着花木掩映的书法台阶,自然而然地拾级而上。生有涯而悟无涯,她将以一生的挚爱,努力抵达到可能的高度。(董金义,笔名荆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书画评论人,供职于芜湖传媒集团)
《临张迁碑》
《临米芾手札》
《临大字阴符经》
《抗疫日记一则》
《中国共产党党史》
《杨宾大瓢偶笔一则》
《毛泽东主席诗一首》

观张蕾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她的书法作品突出了传统与创新、刚与柔、虚与实、快与慢、浓与淡、粗与细、轻与重、大与小、正与斜、疏与密、连与断、拙与巧、霸气与秀气,都发挥的恰到好处!董金义先生长篇大论,给予极高评价也不为过,我也给个好字。修己渡人,有书为证。

作家 美术评论家

郭兴华

策划:王毓芳
编辑:陆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