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述评|上海战疫背后的城市软实力
图说:8月8日,心圆西苑小区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居民有序排队等候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摄
潘高峰/文
处变不惊,可圈可点。这些天,不少媒体这样点赞上海在此轮疫情防控中的表现。
这是相当高的评价。要知道,这一波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可以说是防控常态化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7月20日至今,本土病例在多个省市不断出现,形成了超过200个中高风险地区。而作为境外疫情输入的重要口岸城市,上海也未能幸免。
8月2日,一名浦东机场外航货机服务人员被检出新冠病毒阳性。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出,不少市民难免感到担忧。但上海随后的表现,让最初的不安迅速平复,近十天来,本土新增病例更是始终“锁死”为0。
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之下,隐藏着让人动容的力量。上海市委常委会将之归结为四点:市民自律、城市治理、科技抗疫、舆论引导。仔细品味这四种力量,你会发现,这不仅是上海打好疫情防控战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8月3日,浦东心圆西苑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实施封闭管理,一个有5000多居民的大型小区几乎没有任何准备,就进入了紧急状态。连日来,小区的日常生活、物资储备、看病配药等各类需求牵动着社会各方的心。但就像此前一轮又一轮抗疫中,明天华城、新高苑、临江新村等小区一样,居民守护家园、各方守望相助,种种表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上海市民素养和城市温度的认识。
图说:心圆西苑志愿者 新民晚报记者萧君玮/摄
小区封闭的当天晚上,招募志愿者的号召刚刚发出,小区微信公众号下的评论里,不断有居民们整齐划一地排队回复:已经报名志愿者。一夜之间,全小区近200人加入志愿团队。“电话打不通,已发送短信报名!”“虽然超龄了,但阻挡不住我做志愿者的心!”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留言,震撼人心。
小区是城市的缩影。更多人在看不到的地方,默默支持着上海战疫:天虽热,不摘口罩,牢记“三件套”“五还要”,增强主动防护意识……人人自律,成为这座实际居住、活动人口逾3000万的超大城市安然度“疫”的关键力量。
昨天,新民晚报报道了此轮疫情中上海流调的故事,许多细节也让人动容——一起打篮球的9个人,互不相识是怎么找到的?4名去过张家界旅游的市民,为何被点赞为“教科书式”的配合?这背后,同样是市民的高度配合与自律。
8月3日,本土病例出现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曾提出:上海战疫要做到“广、快、早”,即疫苗接种要广、筛查要广、反应速度要快、通过发热哨点诊室与发热门诊把疫情控制在早期,这是用最低成本解决最关键问题的好方式,也唯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过上正常生活。
回顾梳理上海此轮的战疫过程,从发现病例后当天即向媒体公布,到疾控机构开展排查处置、流调采样,一夜之间排查密接者52人,密接的密接250人,全部实施集中隔离,再到完成近6.5万人的核酸采样,公布确诊病例行踪、区域和场所,完成消毒等处置,确定中风险地区,公布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及感染来源结论……上海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广、快、早”,做到了高效治理、科学防疫。
而先后两次新闻发布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媒体答疑解惑,提醒市民做好个人防护,更是充分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让上海的疫情防控始终赢得主动,也让市民百姓得以安心、平稳、有序地生活。
疫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场大考。对于正在全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上海来说,“考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补短板,增长板,用城市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做到“两手硬”“两手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