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吉野彰:好奇心是推动我前行的主要动力
71岁的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AkiraYoshino)成为日本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19名日本人,令人惊讶的是,在获奖后,他仍像往常一样去公司上班,并受到了同事的热烈欢迎。
个人简介
吉野彰(AkiraYoshino),1948年1月30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现任旭化成研究员和吉野研究室室长、名城大学教授、京都大学特命教授。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开发者。曾获得紫绶褒章和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0年,吉野彰从京都大学工学部石油化学科毕业。
1972年,吉野彰获工学硕士学位。
1972年,吉野彰进入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1994年,吉野彰担任AT&T技术开发部长。
1997年,吉野彰担任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离子二次电池事业推进室室长。
2005年,吉野彰获大阪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2005年,吉野教授担任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吉野研究室室长。
吉野彰的“刚”与“柔”
“请帮我签名!”、“可以和您合影吗?”在旭化成的名誉研究员吉野彰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9月底,东京学艺大学附属高中内,吉野被要求签名的高中生们包围,他满面笑容的和同学们合影。这是吉野从2018年开始在该校实施的特别授课结束后的景象。
关于对吉野的印象,学生们说:“虽然是做出伟大发明的人,但是却很平易近人”。吉野自己也表示,研究者需要“刚柔并济”。
吉野在2018年授课时曾这样说:“在研究碰壁时,一定要有顽强克服困难的刚硬一面。但是只有刚硬的话容易折断,所以还需要柔软的部分。用大阪方言来说就是‘万事总会有办法’。刚与柔的平衡很重要”。
吉野“刚”的部分从讲课时的发言就可以看出来。
另一方面,吉野给学生看了自己在公司运动会和酒会上的照片,表示“白天就埋头研究,玩的时候就尽情玩”,透露出“柔”的一面,引得学生们发笑。
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后,吉野彰先生说道:“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我很兴奋。今年锂电池与环保相关项目能入选获奖领域,我感到很高兴,相信这对于从事锂电池相关行业的年轻研究人员而言,也是一大激励。”
吉野彰先生之所以喜欢化学,是因为小学3、4年级的班导师曾建议他阅读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蜡烛的科学》一书,内容记载着蜡烛为何会燃烧、蜡烛火焰为何变黄等。自此,吉野彰开始喜欢上了化学。他有时候会自己把钉子放入自家厕所的清洁专用盐酸里,观察氢气放出等现象。通过实践活动,他对化学的好奇心也日渐旺盛,化学也成为了他最擅长的科目。
吉野生于大阪府吹田市,从京都大学研究所毕业后,进入旭化成,除了担任电池研发部门负责人以外,2017年他开始在名城大学担任教授。
当被问及在企业的经历对自己有何影响时,他说道“进去企业后,我始终站在开发的第一线,因此我的目标就变得很明确,就是研发出锂电池。这可比留在大学研究要有趣得多。”这些想法也为他开发锂电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被问到获奖原因时,吉野表示,一定要有兴趣与执着心。此外,自己性格比较执拗,能为了达到目的而坚持不懈努力,这对研究工作也是非常有益的。”
所获荣誉
曾获得日本化学会平成10年度“化学技术奖”(锂离子二次电池开发)、日本国政府“紫绶褒章”、日本化学会“第5届日本化学会特别会员”、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授予的“IEEE Medal for 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Technologies”、全球能源奖、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等等。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9日17点45分,约翰·B·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美英日三人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贡献。
参考来源
日经中文网、闻舞视界、腾讯新闻、百度百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