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单桥栏板(七)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献县单桥栏板(七)
编者按:2012年3月23日,献县单桥创下了“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的世界纪录。世界纪录协会的工作人员赴献县进行认证,并颁发了世界纪录证书。世界纪录协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成立的,是专门收录非体育赛事的民间世界纪录收录机构,真实纪录民间世界纪录成就。经过前期的严格审批,数据分析比较,以及现场确认,世界纪录协会认定,单桥创下了“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的世界纪录。
刘尚用,单桥的设计者。冉公买一万个瓦罐,让人认领,认领者每月献米一罐,捐钱一文。这一万个瓦罐,用于建桥人的口粮。石守志,建桥者。史文试在渡口设下茶棚,所得银两皆用于修桥之资。柜头秦保、保管杨起风。一个管钱,一个管物,一出一入皆有献县人的风格,人格如桥。出家人裴道姑和义子王金,为了建桥化缘于长城内外,太行东西,大江南北,足迹踏遍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广东几十个州县。历时十几年,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如是一座博爱与奉献之丰碑。
献县单桥栏板之二十九
荷鹭同春
田爱霞
荷风轻送鹭翩飞,骨秀何须上翠微。
芳心已向菩提寄,善桥一踞化春晖。
此图与前面(西十六)荷花仙子相类似。不过,西十六的鹭和鹿在荷花的下边映衬主体,而此图鹭是在荷花的上边(天上)映衬,此图虽少了鹿的形象,但在谐意“睦”上(献县,旧时睦和陆读音相混》,有鹭也就够了。 为达到以荷花映衬河中之花—石桥的目的,此图进一步以左三右二荷花五株来寓指桥分五孔,右侧边是一株菱角。
冯九龄:男,献县人,擅长行草、隶书。楷、篆亦精。章法严谨,布白得当,气势恢宏。中国书画国际资质评审中心ISQ9000A认证,为知名书画家。
献县单桥栏板之三十
梅妻鹤子
田爱霞
飞鹤怜来梅也怜,孤山一卧自陶然。
修身何必图名利,为是心清年复年。
原装栏板于1969年损坏,浮雕内容为“梅妻鹤子”,图中一人在梅花下喂鹤,1991年单桥维修,换上这块新栏板,上刻《重修单桥碑记》一文,记录了1989—1991年单桥维修的情况经过。“梅妻鹤子”这一故事的主人公是北宋一个叫林逋的诗人,林逋,字君复,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长年隐居在西湖孤山,淡泊名利,孤身静修,终身不当官,也不娶妻,所居之处多植梅养鹤,遇到有客人来就放鹤迎接,人称梅妻鹤子。他的名言是:“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崇尚无名英雄。其《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脍炙人口。他的诗风格淡远,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有《林和靖诗集》传世。梅妻鹤子(原图为浮雕,今为文字)
冯九龄:男,献县人,擅长行草、隶书。楷、篆亦精。章法严谨,布白得当,气势恢宏。中国书画国际资质评审中心ISQ9000A认证,为知名书画家。
献县单桥栏板之三十一
卧冰求鱼
田爱霞
笃孝真纯敬母亲,冰寒何奈志坚身。
金鳞定是生怜意,不入龙门入鬼门。
卧冰求鱼这个孝顺母亲的故事在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有两个。 一个是王祥卧冰。“王母欲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王祥,三国时西晋名士,官至太保,封郡公,为群臣之首,王祥生母早卒,继母不慈,他十分苛虐,常在父亲王融面前谗毁他,因此失爱于父亲,父亲死后,继母甚至以毒酒加害,但王祥是一个“笃孝纯至”之人,继母愈是如此,他对继母愈加孝顺,继母让他看守李树,虽遇风雨也不躲避:继母让他像奴仆一样打扫牛栏,他也遵命完成;继母想吃黄雀肉,他彻夜张罗捕雀;继母在严冬想吃鲜鱼,他冒着严寒,解衣破冰,冰坚不开,他卧在冰上,以体温熔冰,终于溶开一洞,获鱼而归,这便是千古传颂的“卧冰求鱼”,(事见《晋书.王祥传》) 另一个是楚僚卧冰,楚僚继母患病,夜梦神人相告:食鱼可愈。楚“脱衣上冰卧之,”冻解而得鱼,继母病愈,一时传为佳语。
廖鸿业:1981年出生于广东雷州,现定居于北京,是一位全能型优秀青年书画家,于诗、书、画、印齐头并进且成绩显著。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朝阳区书法家协会理事特聘教授。
献县单桥栏板之三十二
劈山救母
田爱霞
少小无依几度寻,方知慈母系仙身。
今朝但逞英雄气,不破冥顽志不沉。
故事讲的是三圣母下凡,与刘延昌结为夫妻,触犯了天条,被她的兄长二郎神压在华山下,三圣母儿子沉香,长大学成武艺,大战二郎神。他斧劈华山,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此图是元末明初张明起的杂剧故事《劈山救母》的写意画,《劈山救母》后来又改编成河北梆子《宝莲灯》,在河北一带广为流传。图为沉香扛着开山大斧,来救被压在华山下的母亲。(此栏板故事内容有争议,雕图右下角雕刻的好像是孩童。)
李红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任丘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师从王群,习行草书。作品曾入选《燕赵翰墨情》一书。
献县单桥栏板之三十三
容膝之安
田爱霞
性情难寄浮华地,远却珍馐不望怜。
羁绊抛来人静谧,一膝足可使神安。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句,也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决心去职归隐,只愿在简朴的生活中陶冶性情,厅堂虽仅可容膝,却可自傲,其散文《桃花源记》最为有名。无独有偶,金代梁子直效陶渊明隐居,在献县城东北数里,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建成趣园,园中有亭名“易安”,“其亭方丈之地,一榻悠然,容膝自安。” 画中隐土,既是陶渊明形象,也是梁子直写照。到明末时,梁子直的故事仍在献县一代盛传。
王宪臣:河北省东光县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东光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级大赛中获奖,参与国际交流,作品多次作为政府外访和商界交流礼品馈赠外国友人。
献县单桥栏板之三十四
李白放鹿
田爱霞
诗仙本性疏狂甚,天姥游来更不羁。
白鹿青崖追梦去,云根一卧任心驰。
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召入京,他以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远大抱负的机会到了;不料到长安以后,却只被当作点缀升平的词臣。于是,苦闷中的他醉酒狂放,终遭高力士等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被赐金放还。在长安的三年,他的理想遭到重创,于是他把天姥山看作是心灵的归宿,试图通过求仙访道以寻求解脱。壮志未酬的苦闷,对功名与权贵的鄙弃,凝结成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有诗句“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此图是李白诗“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写意画。 图为李白站在青山崖间,脚下是亭台,头上有仙云缭绕。李白手执木棒,正召唤白鹿。
王殿芳:沧州书法家协会会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