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战之113:鹦鹉螺号
大约是战前蓄势战后松弛,中途岛之战的这个月,日美双方损失的都很小,当然,这里说的是除了中途岛之战本身。
整个六月份,美军只19日在阿留申群岛搁浅损失一艘老潜艇S-27 (SS-132),42名舰员无一伤亡。日军只25日损失一艘驱逐舰山风号,但跟美军刚好相反:226名舰员无一幸存。
击沉山风号的不是别人,正是潜艇鹦鹉螺号(USS Nautilus (SS-168))。如果对这潜艇没啥印象的话(比如俺,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核潜艇),那么,麦克拉斯基是看着岚号驱逐舰的航向才发现了日军主力从而获得中途岛大胜,而岚号落在后面是因为反潜,她反的,就是这鹦鹉螺号。
此外,中途岛一战日军抓获并谋杀三名战俘,其中一名就是被杀死在岚号驱逐舰上。不过舰长比较幸运,没被绞死。
这里就看看鹦鹉螺号的来龙去脉吧。
1799年,马里兰州的船厂开工造了个双桅的木头商船,长度27米排水量188吨。1803年美国海军买下来装12门小炮成了战舰命名为鹦鹉螺号,这是美国的第一艘鹦鹉螺号。1812年英美战争中,这船被英国俘虏成了英舰.
1838年下水的第二艘鹦鹉螺号更小一点,长度只有23米排水量估计就150吨,不是战舰而是测量船。21年的役龄中,她大部分时间属于商务部,只在海军呆了4年。
第三艘就是这节的SS-168鹦鹉螺号。
1927年开工的时候,这潜艇不叫鹦鹉螺,舷号也不是SS-168,叫V-6(SF-9)。入役一年之后的1931年,才有了名字也改了舷号。
排水量是水面2770吨水下4000吨,比日本帝国带战机的伊15型更大,但速度却更慢。原因是美国当时已经把日本帝国当成了假想敌,那么就需要长航程越洋去布雷封锁,速度不讲究。
所以,虽然只有17.4节的水面速度,但最高航程去到46000公里-------能绕地球一圈;备40颗水雷;两门6寸/152mm甲板炮已经是轻巡洋舰的级别,为的也是能独立行动,对抗4~5寸炮的驱逐舰。
而且这潜艇的制造厂很特别,不是在传统的东海岸而是在西海岸,加州的马累岛(Mare)海军船厂。这船厂成立于1854年,是海军在西海岸的第一个厂,而鹦鹉螺号是这厂生产的第一艘潜艇。
之后随着作战技术、思想的进步,鹦鹉螺号于1941年7月回母厂改装。主要的改动包括发动机、空调、无线电系统,去掉了水雷发射管,甲板上加了20mm防空炮跟机枪,还加了10枚左右的水雷。
改装完毕,已经是1942年4月。
5月24日,在舰长William H. Brockman, Jr.的指挥下鹦鹉螺号开始第一次战时巡逻。跟普通巡逻时无目的地寻找日舰/货船不同,这次,在中途岛附近巡逻的鹦鹉螺号目标明确:等待日军主力。
6月4日早上将近8点,正处在自己巡逻区北部的鹦鹉螺号发现了天边的桅杆,几乎与此同时,自己也被空中担任护卫的零战发现。在零战的扫射之下,鹦鹉螺号下潜。
这时,美军航母的战机均已升空。
几分钟后再浮起来,潜艇看到的是雾岛号跟长良号巡洋舰。担任警戒的日机再次发现了这潜艇,再次扫射扔炸弹,驱逐舰也跑过来反潜,鹦鹉螺号下潜溜走。
8点半不到,这潜艇又浮了起来伸出潜望镜,发现自己居然处在日舰编队中间。射向长良号(雾岛?)的两鱼雷一枚哑火没射出去,一枚射失;雾岛开火攻击潜艇,同样没打中。面对冲过来的驱逐舰,鹦鹉螺号再次下潜。
这时,日军舰队改变了航向。
将近9点,鹦鹉螺号又浮起来望了两次,然后又被那驱逐舰攻击,只好再次下潜。这日舰耐心不错,跟潜艇纠缠到大约9点半。
这就是岚号。
之后,岚号极速北行要追上主力舰队,身后长长的尾迹就像一支指向主力的箭头。这箭头被麦克拉斯基等人看到,而且时间正巧,终于成就了美军的中途岛大胜。
将近10点,潜艇再度浮起,可海面上是空落落的啥也没有。将近1点时,鹦鹉螺号看到了加贺-------浑身是火的航母。2点左右,潜艇在2700米的距离上发射了4枚鱼雷,1枚未能射出2枚差的老远但第4枚正正击中,可没爆,鱼雷断成两截。不过,爆不爆已经不重要了。
双方收兵之后,岚号捞起了约克城号的飞行员Wesley Osmus,讯问之后,日军才知道美军实力。关于战俘,舰长渡边保正(Watanabe Yasumasa)给南云的报告是“死于6月6日,海葬”。
战后根据目击者的描述,Wesley Osmus是被带到舰尾,用消防斧砸在颈后再推下海的。怒火中烧的美国人拿着绞索找渡边保正时,才发现已经晚了,渡边在1943年沼风号沉没时死亡,不过他不是舰长,是第一驱逐舰队的队长。其实不管是谁,在那舰上都得死,因为那也是无人生还的一击。
大战结束鹦鹉螺号没回港,只在中途岛加油后继续往日本本土狩猎。25日,在横须贺外海110公里处击沉了1700吨的驱逐舰山风号,日舰226名舰员无人生还。
鹦鹉螺号之后战果寥寥,因为她够大,往往作为运输潜艇使用,比如1942年8月的突袭马金岛。战后,这潜艇被拆掉当废铁回收了。
1954年下水的第一艘核潜艇SSN-571也叫鹦鹉螺号,但跟这几艘都没关系,名字来源是1870年的《海底两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