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练书法,怎样拿毛笔才算合理?

常看到一些小孩,上过书法培训班出来,拿毛笔写字,把右肘翘得老高,看着跟残疾人似的,心里顿生怜悯。

小孩之所以翘胳膊,大概是培训班的老师说,这叫悬肘,只有悬肘,才能练臂力腕力,也就是练出写字的功夫。真是这样吗?对此,瓜瓜君有自己的想法,就此聊一聊执笔。

有人说,今人写不好毛笔字,是执笔方法和古人不合。已经有不少人考证了古人的执笔方法。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古画。比如下面这几幅:

东汉画像石

唐人画

宋人画

东汉画像石这幅,执笔是握管法,即攥着笔杆,指实掌实。这幅画的主题是仓颉造字,那么就未必是汉代人的执笔之法了。也有人说汉人写隶书,笔画就像刷子刷出来的,也许就是这样握管执笔。这个很难说。不过东汉蔡邕在《九势》里列举九种用笔之“势”,如果是握管,恐怕笔势不能如此细腻。

另外两帧图片,分别是唐、宋人的画作。图中都是单钩(单苞)执笔法,类似我们今天拿钢笔的姿势;而我们今天拿毛笔的姿势,叫做双钩(双苞)法:

双钩

单钩

有同学恍然醒悟:原来我们拿钢笔的姿势和古人暗合,拿毛笔的姿势却跟古画上不同啊。

其实,也没那么一定。

有学者考证说,古人执笔,单钩法是主流,至少上面几幅图可资为证。不过考之文献,唐韩方明《授笔要说》里说:“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平腕双苞,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言下之意,当时流行的是单钩,但也有用双钩法的,且他以为双钩是最妙的。到底孰优孰劣,自是个人观点了。

最有名的要数宋代的苏轼,苏轼拿毛笔像今人拿钢笔,不但单钩,手腕还枕着。好友陈师道说:“东坡作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大概如下图:

至于苏轼书法“左秀右枯”、“石压蛤蟆”的特征,是不是由于这种执笔法,瓜瓜君就不敢冒昧揣摩了。苏轼曾在《答谢民师书》里说:“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那么,苏轼的不善于大字,如果不是自谦,是不是因他长期伏腕写字,腕力不够,悬肘写大字时,写不好呢?这个,也没有标准答案。在此,我们撇开讨论,欣赏一下苏轼书法:

苏轼《天际乌云帖》局部

瓜瓜君编辑到此,不免又驻足欣赏一番苏字,真是欲罢不能。

这里就涉及悬腕、悬肘、枕肘、枕腕、单钩、双钩等系列问题。其实,我们要是把执笔姿势和家具演进史对照看,可以拨云见月。

今天我们写字,都是坐在高度75——80cm的桌子前。但这种高桌配高凳的坐法,在中唐以前的中国,是没有的。王羲之的时代,人们还是跪坐于地,而倚靠在“几”上面。因为是席地而坐,倚靠的“几”就很矮(今天的茶几也不高)。古画上往往这样画当时人的书写姿势:

右手执笔,左手拿卷,这样悬空写。如果王羲之当年真是在山阴的兰亭里写了《兰亭序》,那大家想像的画面,大概不是“亭子中央有一张石桌,上面刻着棋盘,桌子四周有石凳”那样。那兰亭里面,最多可能也就是有那种很矮的“几”具。羲之作书的姿势,要么让童子拿着空白卷子,或自己拿着(贵族,自己拿着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不如童子拿着装逼),悬空书写。要么把卷子放在矮几上书写,至于放在几上是悬肘还是枕肘,不得而知。看来羲之的《兰亭序》,原是在很“将就”的硬件环境下搞出来的。

很多学者都说古人是右手执笔,左手执卷,边写边展。并说这也是为何古代行文是从右往左的原因。在纸张发明以前,用简牍作书。简牍是一卷儿一卷儿的,边写边展的可能性较大。大概发明了纸以后,这样的书写姿势延续了下来。但纸张比简牍软,不知古人是怎样在纸张悬空的状态下写字的。

瓜瓜君手头资料不足,以上大都为推测之词。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所谓悬肘,并非像今人理解的,是为了练习力量和功夫,实在是因为古人条件简陋,那只肘没地方着落,只能悬着。

大概魏晋时期,中国北方从西域传来一种坐具,叫胡床。胡床不是床,其状类似今天的马扎。见下图:

图中大爷坐的就是马扎

看着图就眼红。很难想像,今天哪位作家,写小说时是有美女在旁伺候翻纸的。

提及胡床,插一嘴:有人据此,重新解释了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说这个床实际指的是小马扎。李白夜晚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欣赏月色,而不是躺在床上透过窗户,因为古代窗户实在太小,不容易透进月光,何况后面还有“疑是地上霜”——坐在门外,才能看见地面的。又如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床”,也应是小马扎。不然,这个郎一来就直接跑到姑娘闺房深处的床上,这不是示意要上床吗?也太直接了。

言归正传。唐代胡床流行起来,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坐在胡床上,即便是前面有几,因为太矮,也无法在几上写字。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几的高度。几增高了,就不再叫几,而叫桌、案。至于桌到底产生于何时,是外传还是中国发明的,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腿部的解放、屁股的升高,配套的桌案的高度也要升高。宋代以后,类似今天高度的桌椅就普遍起来。这时,人们写字,端坐于桌前,桌面高度大概到人的腹胸,又因为腿部下垂放松,人坐得比之前舒服多了。加之桌面比几面宽,且桌面较几面,到人肘的距离缩短,这只肘子,就索性枕在桌面上了。

肘部枕在桌面,手腕就要适当上扬,于是跟着手指就采用了双钩法。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由此看来,双钩法的兴起和普及,跟坐具的变革一致。

这样,我们就回到了本文开头的话题:我们今天坐在桌子前写毛笔字,根据生理习惯,为了健康着想,实在没有必要把肘翘起来。倘若是站立写字,身体重心升高,那当然肘也就随之抬起来,然后腕就下垂,如图:

说了这么多,握笔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呢?瓜瓜君以为,就是古人一直在强调的:指实掌虚。苏轼就说过:“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指实掌虚,说白了,就是让指、腕既能有控制力,又要灵活。有经验的书写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写字时,笔杆在手指里是灵活的,时不时要转动以调锋。想想自己拿筷子时是何等放松,拿毛笔,和拿筷子,一个道理。瓜瓜君曾有一段时间用单钩法写字,也觉得挺好。要之,不管是悬肘、枕肘、悬腕、枕腕、单钩、双钩,都是执笔之法,因地因时制宜吧。

顺带提一下:从席地而坐到坐上小马扎,后来坐上各种舒服的凳子椅子。中国人逐渐告别了罗圈腿,平均身高可能也提高不少。现在,中国人又坐上了沙发,真正享福了。

(0)

相关推荐

  • 刘涛 | 什么才是书法之魂?

    [北齐]杨子华 <校书图> 书法的魅力,在于书写具有不可预测性.书家作书,不能像绘画那样先拟画稿,也不能像治印那样打印稿,难以预知完成的样式和效果.书写之际(特别是行书.草书),只能随机调 ...

  • 【大愚书论】书法的坐姿与执笔

    汉字的书写经历了执简而书和书案书写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简牍作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与之相对应的书写方式便是执简而书.纸张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书写材料的特性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书法艺术的 ...

  • 毛笔书法的2种执笔方式,单钩法与双钩法执笔

    毛笔书法的2种执笔方式,单钩法与双钩法执笔

  • 瓜瓜斋寒假书法班结课啦!

    不多说了,直接上图: 学习场景(其中一个是瓜豆君,在冒充学员) 此二图,是唐同学教大家摆招财猫姿势,在场所有人都笑晕. 话说,我们的毛笔书法短期班共8节课,"道法自然"是在第七节课 ...

  • 瓜瓜斋:书法碎语及其它

    本文无配图 在人们的印象中,搞书法的,好像都爱读书.有学问.可是,据我了解,不少习字之人,看到书就打瞌睡.漫说习字之人,就是很多书法家,也不见得读书.天天东奔西跑看展览.办展览.开研讨会.走穴讲课,白 ...

  • 瓜瓜斋:书法乱侃

    怀素<自叙帖>局部 我觉得,不管什么书体,哪家书风,凡一流的书法,第一要干净.脏兮兮的书法,任凭书写者如何自夸,评论者如何夸,说这里面如何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何绍基,我是不大相信的.察鉴古人 ...

  • 肌肉不力竭,健身没效果,原来练到这种程度,才算真正的肌肉力竭

    在健身圈里,评价你健身效果的标准基本上可以用疲惫来表达,包括健身教练在内的很多文章都说,要想最大限度地进行肌肉训练,就必须把每一组练习到疲惫,把身体里的力量全部挤出来. 这个说法没错.疲惫是肌肉刺激所 ...

  • 练这5大环节才算完整,实用“中性笔行楷连笔字”速成技法举例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练"中性笔行楷"了,原因很简单:好写.好看.好用. 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楷书基础的朋友,本着实用的目的,可以直接从行楷着手训练. 当然,这是在时间紧没有太多的空闲练字 ...

  • 练太极拳,腰胯怎样才算松开了?

    练太极拳,腰胯怎样才算松开了? 练习太极拳分为4个步骤 步骤1:把配件打磨合格. 人体有9组关节,其中内关节5组,分别是:颈肩背腰胯:外关节4组,分别是:膝足肘手.人体有3个体腔,分别是:胸廓.腹腔和 ...

  • 摆地摊卖毛笔的大爷,地毯上练书法,一手精劲的欧楷让人叹服,牛

    小隐隐于野 中隐隐于市 大隐隐于朝 在这市井之中 居然也隐匿这样一位书法能手 一位摆地摊卖毛笔的大爷 在无人光顾他买卖时 一笔.一墨.一纸.一字帖 练习书法 路过的行人 无不惊叹于 他写得一手绝妙的欧 ...

  • 2017,感动书坛年度人物:练书法,热爱才是硬道理

    ------江蘇書協------ 书法,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7年即将离我们而去,在这一年里,有一些人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书法人.他们就像一盏明灯,在我们需要指引时,滋润我们 ...

  • 这样练书法,你的字才会“有劲儿”!

    线条的力量体现着书法的生命本质,是书法欣赏的基础.力量美的体现有多种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方硬的力量, 二是饱满的力量, 三是弹性的力量, 四是摩擦的力量. 一.方硬 方硬是判断字有无 ...